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公益杂谈:“裸捐”的背后

发布时间:2015-12-25 10:26:29    作者:王薇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王薇

12月2日,社交网站“脸谱”创始人兼CEO扎克伯格在女儿诞生后高调宣布要把所持有的99%的公司股份注入新成立的慈善基金会。基金会由扎克伯格夫妇控制,宗旨是“发展潜能,促进公平”。消息一出,社交网站几乎被刷屏,评论之声四起。

针对“裸捐”是为了避税的猜测,扎克伯格3日称,他与妻子新设立的慈善项目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LLC),不会从中获得税收优惠。

不管是为了慈善还是避税,扎克伯格的裸捐都让人想起几年前的巴菲特和比尔·盖茨。2010年,巴菲特在财富网站上发表声明说:“比尔·盖茨和梅琳达·盖茨,还有我,正在呼吁数百名美国的有钱人宣誓,至少将他们50%的财产捐给慈善事业。”而作为世界第三大富翁,巴菲特已经承诺将自己家产的99%捐给慈善事业。

除了这些高调做慈善的富豪,还有很多人热爱“隐捐”,完全不想让受捐人知道自己的存在。那么,是什么让他们恨不得在有生之年把自己全部身家捐献出去,如果仅仅是看作为了避税——虽然即便如此也不是一个需要感到羞耻的理由——不免有失简单,也容易陷入阴谋论的思维方式。要想明白这一捐款文化,就要去看看美国社会的思想传统以及他们对财富和生活的态度。

众所周时,美国是一个有着极深清教徒传统的国家。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以后,相对于传统的天主教和东正教,出现了新教这一概念。新教反对罗马教皇对各国教会的控制,宣称《圣经》为信仰的最高原则,不承认教会享有解释教义的绝对权威,强调教徒个人直接与上帝相通,不必由神父做中介。而所谓清教徒,并不是一个有着严格区分的派别,而是一些“最为虔敬、生活最为圣洁”的新教徒。在美国早期的开发者中,清教徒的影响已十分广泛。那么新教这种宗教观念如何与隐藏在资本主义发展背后的某种心理驱力之间形成关系的呢?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专门分析了西方资本主义转型时如何与新教伦理衔接的问题。新教伦理认为,赚钱本身并非是不道德的,每个人都是在工作中修行,赚钱也是一种修行。同时,正如巴菲特在每年致股东的公开信中所表达的那样,在他们心中,他们所有的财产都是上帝委托给他们管理的,当他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些财富必须交还给上帝,用在上帝需要的地方。比尔·盖茨也说过,个人名下的巨额财富不仅是巨大的权利,也是巨大的义务。“正是这种新教伦理形成了最初的资本主义精神,促成了资本主义在西方的形成和发展。这就是他能够做出把财产全部捐献出来的理由所在。”梳理了这一精神源流,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卡内基的那句名言: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当然,并不是每一位慈善家都必然受到宗教的影响,但脱离了富豪裸捐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根源,单纯猜测他们的经济或现实目的,都会显得偏颇和难有说服力的。

(作者为中国保险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