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拉起互联网医疗的手 健康保险向前走

发布时间:2015-12-09 11:18:18    作者:王方琪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在刚刚过去的11月,保险和医疗频频通过互联网牵手。无论是互联网医疗机构探索保险商业模式,还是互联网保险打出医疗牌以达到控费目的,都为各界关注。在双方牵手的同时,健康险的创新模式应运而生,成为医疗界、保险界、互联网企业以及客户共同关注的焦点。

以糖尿病管理为切入点

11月2日,中国保监会向大特保发放了全国经纪牌照。十天之后,大特保在上海发布了国内第一款全线上糖尿病保险“退糖鼓”。该产品专为已经患病的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保障范围涵盖脑中风后遗症、终末期肾病、截肢、眼盲四种高发并发症。此后,大特保这家互联网保险经纪公司还将与国内三大糖尿病健康管理平台——掌上微医、微糖和血糖高管进行深度合作,向用户推出“综合服务包”。这是商业保险机构通过互联网手段进行跨界合作参与患者日常健康管理的又一次尝试。

11月19日,腾讯、丁香园和众安保险联合推出了三家共同打造的腾讯糖大夫智能血糖仪2.0版。众安保险以此为基础推出了“糖小贝计划”,并针对一万份血糖仪配套提供了2亿元保障额度。在合作中三家分工明确:腾讯是整个服务的承载终端,丁香园则依托多年的积累提供医疗资源支持,而众安保险则发挥着保障和激励的作用。

互联网医疗机构和保险企业的合作从糖尿病管理切入是有原因的。

首先,糖尿病患者众多,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糖尿病是目前最活跃的病种, 我国糖尿病病人位居全球第一,已经超过1亿。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00多万糖尿病新增病例。有研究显示,到2015年,我国口服糖尿病用药市场销售额将超过40亿元。此外,处于疾病前期状态的人数更多,形成了一个拥有数亿稳定用户的巨大市场,对于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吸引力自不待言。巨大的商业前景使得众多相关企业投身其中,希望能在这一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其中,也包括互联网医疗机构和保险企业。

此外,从糖尿病切入还和这种疾病的特点有关。糖尿病目前尚无法根治,一朝诊断、终生治疗,为了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必要对患者进行长期、深度的支持和干预,“慢病管理”成为刚需。而这种管理在医院是没法实现的。医生最多在诊治的时候告诉患者,管住嘴、迈开腿、规范用药、定期检查等等,但在跟踪管理方面却没有能力去做。一项对全国大中城市二级以上医院的统计表明:即使在这些综合实力较强的医疗机构里,糖尿病患者的控制达标率也仅为26%。制约疗效差很重要的因素,是患者缺乏对疾病知识的基本了解,很难充分贯彻医务人员的饮食、运动建议和治疗方案,与医生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

这些为互联网医疗机构进入这一市场创造了机会。

早在2011年,美国就推出一款手机软件 “WellDoc糖尿病管家系统”。患者使用该软件实时记录和上传饮食摄入、血糖波动和药物治疗等信息,后台的医护人员在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后,会给予患者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试验结果表明,坚持使用软件对生活方式和治疗进行有效、及时干预的患者,其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血糖控制情况的金指标)比单纯用药治疗的对照组降低1.2%,差异堪比又新添加了一种降糖药。如今,这款软件已成为美国第一个被纳入医疗保险报销的移动应用。

目前,国内糖尿病管理app 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

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出现了谁来买单的问题。

作为直接受益方的患者目前还不是购买方,绝大多数患者不会长期、持续付费。于是,众多风险投资成为最初的买单方。但风险投资要求投资回报,它肯为培育和占领这个新兴市场买单,但却不肯持续买单,因此必须有新的支付方出现。于是,商业保险进入了这一市场。

患者购买了指定的商业健康险,获得了慢病管理的服务,达到了控制甚至降低血糖的目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最终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险企也从中获益。

险企开创新盈利点

保险公司进入互联网医疗不仅可以解决支付问题,对于保险公司也会开创新的盈利点。

一般情况下,在建立了比较合理的医疗保障体系的国家,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应该是20%,其他部分由社保和商业保险支出,我们国家有30-40%是由自己承担,只有2.8%是由商业保险公司支付。健康险的规模一直不大,究其原因,是因为它受许多因素制约。

在传统状态下,健康险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制约。其中,保险公司跟医疗机构的关系最为关键。现有医疗体系的信息不对称、过度医疗、医疗欺诈给健康险带来的经营压力很大。同时,保险人、被保险人和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没有形成很好的利益互补关系,保险公司变成单纯的第三方买单公司,造成保险公司的经营困难,经常亏损。

互联网医疗被认为是改变这一局面的切入点。

通过互联网医疗,保险公司有望在医疗服务的供需链上获得话语权,极大地增强自己的风险控制能力,节约成本;并通过数据留存增强用户黏性。与此同时,许多业内人士也认为,保险业将成为互联网医疗的重要推手。平安健康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产品官吴宗逊曾表示:“保险有天然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付费的意愿。客户越健康保险理赔的费用就会越低。对于保险公司来讲,这就是它利润的来源。”

健康管理是健康险必不可少的一环,利用互联网医疗技术,做好健康管理,客户少生病、保险公司少理赔;保费下降、客户健康,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让保险发挥真正的防灾防损作用,是行业健康发展的根基。 一家保险公司负责人表示,“健康险是为客户的治疗、药物买单,但这是个结果。健康管理则是去影响过程,如果没有这个过程的参与,我们就只能为结果埋单。”

但在传统的健康险市场中,客户对保险公司提供的健康服务敏感度不高,很难主动参与到保险产品设定的健康服务项目中。随着互联网医疗技术的发展,移动医疗设备、健康管理APP,健康实时监测系统投入市场,将大大便利客户参与到健康管理流程中;与此同时,配合健康保险的健康促进计划,对采纳健康建议、获得优质体质的保户提供保费回馈或降低保费等奖励措施,将大大有利于解决客户依从性的问题。目前国外许多大型的商业健康保险公司,都会利用互联网医疗创新技术和保费激励政策开展健康管理。

另外,客户健康数据档案的建立与丰富将为保险公司带来极大的发挥空间,这些数据打通了原来在医院的数据信息壁垒,不但为客户保存了完善的健康诊疗依据,保险公司还可以利用这些数据为用户推荐合适的保险产品,更进一步,就是通过数据模型展现的信息为每一个客户量身定价。

 

相关链接:专注于做互联网医疗保险——专访大特保CEO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