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互联网的文化疆域泾渭分明

发布时间:2015-12-04 15:27:55    作者:陈华文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作者:(法)弗雷德里克·马特尔
翻译:君瑞图 左玉冰
出版:商务印书馆
时间:2015年8月
定价:59.9元

人类历史上,总有那么几次关键性的技术变革,改写着世界发展的进程。比如工业革命,使得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步入现代工业社会,而当前我们正处于互联网时代向智能社会转型的前夜。法国社会学家马特尔的《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文化疆域》一书,就在探讨互联网文化时,将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形态、科学创新等话题糅杂其中,绘制了一幅穿越现在与未来的复杂图谱。

全书分为硅谷、阿里巴巴、手机、IT就是印度科技、智能城市等12个章节,马特尔从不同维度剖析互联网带给人类的影响,记录了互联网时代一场场波诡云谲且震撼人心的文化战争并预测了未来走向。很多人以为,互联网将整个世界“一网打尽”,在这张大网中,全球各地的人将会在思想意识和文化观方面逐渐趋同。真会出现这种情形吗?马特尔持保守观点。他认为:互联网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全球的亿万网民朝夕使用且须臾难离的虚拟网络,迄今仍存在观念迥异,种种差别巨大。地球村虽然逐渐成为现实,而互联网文化的疆界依旧泾渭分明。

为什么说互联网的普及不能让人们在文化观念上形成真正的共识。其实这非常容易理解:各国的历史传统与价值信仰不同、经济发展和生活习俗有异,互联网文化生态也必定是多元的。比如在网络世界中,美国华尔街白领和中国偏远农村的青年,他们关注的话题迥然有异。尤其在社交网络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特征就更明显了。

很多人放大了互联网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格局,科技惊人的发展速度和我们正在经历的技术革新,会打破所有未来的展望。在将来,互联网怎样对各种行业进行洗牌,洗牌至何种程度,都是未知数。前段时间基辛格博士在《世界秩序》中,谈及互联网未来时,也有着类似的观点。他甚至认为,互联网并没有建立起一个世界性的秩序,互联网的未来会出现怎样的格局,谁也无法预料。

谈到互联网技术的崛起,不能绕开硅谷。硅谷的科技创新能力之所以强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附近云集着几所世界一流大学,如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和比克利学院等,大学里的高端人才和技术,为硅谷提供了厚实的基础。

本书第一章“硅谷”中,马特尔概括了硅谷成功的一系列经验。总结起来看,首先在于研究、融资和企业创新三个领域之间的交流和渗透;其次在于加利福尼亚特有的文化多样性和语言多样性;最后是在于对企业创新的信仰,对企业文化的布道和对失败的宽容。马特尔在书中写道:“这里有着对工作和资本主义的反叛,在无私和贪婪之间游移不定,既注重社群生活又培养个性的生活方式,这种反正统文化在其他地方几乎是不可复制的。”

中国是互联网发展最快的国家,也是倾力打造互联网经济的国家。11月11日,本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可是这几年成为全民网购的象征,有网友戏称为“剁手节”。如今,网络购物成为我们经济生活的重要方式。而网络经济背后的最大推手,正是马云掌舵的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互联网发展并不明朗的16年前,作为大学英语老师的马云,在摸索中组建了这家公司。当时他预料互联网能够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小企业通过创新与科技扩展业务,并在参与国内或全球市场竞争时处于更有利的位置。马云的远见卓识,成就了一个时代的网络传奇。

在马特尔看来,经过10多年的发展,阿里巴巴成为中国互联网的象征,马云则是中国版本的乔布斯。阿里巴巴是美国亚马逊、电子港湾和贝宝的混合体,但是业务量超过这三家公司的总和。就在今年的11月11日,阿里巴巴当天交易量达到912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同日成交额提升近60%。现在很多人都意识到,互联网经济所蕴藏的能量惊人,很多传统企业,乃至一些农民企业家,也试图在互联网经济中分得一杯羹。本书认为:百度与腾讯,用户人数虽然数以亿计,但主要还是限于中国境内,要想成为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其路途还任重道远。

有关互联网一系列话题的探讨,如同无边无际的大海,仅就现在的研究状况来看,依然处于“试水”阶段。《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文化疆域》这本书虽然没有涵盖这个领域的所有话题,但是开启了我们对于互联网时代向智能社会的认知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