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医生集团” 为医生个人职业责任险创商机

发布时间:2015-09-30 11:06:39    作者:宫伟瑶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记者 宫伟瑶

一段时间以来,“医生集团”走入公众视野。一般而言,“医生集团”可能属于医院,也可能是独立的“医生组织”。9月19日,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在 2015中国“医生集团”大会上表示,能不能让医生从体制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这是医生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保险界人士则认为,“医生集团”的兴起,将为保险公司提供新的商机。

“医生集团”崛起

2015年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人社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保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医师执业和管理制度。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巡视员廖新波认为,《意见》是“医生集团”能够出现的政策基础,并认为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的出现是通过市场配置医疗资源,解决了医生价值的市场定位。

医药作家刘谦说,作为公立医院独大而民营医院口碑不佳的一种补充,“医生集团”的成员主要来自三甲医院。医生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回报、更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更自由的职业空间;患者则希望市场有更多优质医疗服务选择;投资方认为这是一个巨大机遇。因此,“医生集团”的出现可以体现医改中医市场化的方向。

然而“医生集团”这种新事物的出现,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脱离”大医院的医生执业势必要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如何减少执业风险和医患纠纷的难题。在医院中执业的医生,由医疗机构购买医疗责任险来为其埋单。《意见》中也明确指出,支持医疗机构和医师个人购买医疗责任保险等医疗执业保险,医师个人购买的医疗执业保险适用于任一执业地点。

新商机——医生责任险

一位从公立医院出走去创办“医生集团”的医生对记者坦言,此前在公立医院工作时没有购买过任何有关医疗方面的责任保险。

事实上,目前我国医疗方面的责任保险仅是对医院,也就是机构作为投保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医责险”。中国人保财险作为大型的财产险公司之一,其与医疗有关的责任险共有八种,分别是医疗责任保险、医疗责任保险附加医疗意外责任保险、医务人员法定传染病责任保险扩展医务人员家庭成员责任、医务人员法定传染病责任保险附加治疗期间工资福利补偿保险、医务人员法定传染病责任保险、医疗责任险附加医务人员遭受伤害责任保险、医疗责任险附加医疗机构场所责任保险、医疗责任险附加外请医务人员医疗责任保险。从中可以看出其被保险人都是机构,或者机构险之外的人身附加险,而没有单独的“医生个人职业保险”。

随着“医生集团”的兴起,“医生集团”的医生们要解决好医患纠纷、执业风险等难题,单凭医术或单凭己力显然不够。对此,人保财险最近刚刚备案了一款以医生个人为被保险人的医生职业责任保险,但具体名称在中保协保险产品目录上还不可获知。

来自“名医主刀”的创始人舒苏在2015“医生集团”大会上介绍,其平台和中国人保进行手术责任险对接,让专家在院内和院外都有额外手术责任险进行保护。

上述专科“医生集团”创始人对记者表示,他期待保险公司能为“医生集团”提供新型的保险。

一位责任险专业人士告诉记者,不管“医生集团”组织形式如何,如果注册为机构,就可以投保机构为被保险人的医疗责任险,如果不是机构,就可以考虑以个人为主体的医生个人职业责任保险,当然这取决于医生是否自愿投保,即无需专门针对“医生集团”的新型保险类型,只不过在大类保险条款中有个性约束即可覆盖。

而一位在美国执业的医生告诉记者,在美国,与医生行医有关的保险随着各科专业不同而保费有所不同。

目前,“医生集团”作为一种全新模式,被医疗界人士称为“医疗界的中国合伙人”。这种新模式未来向何处走,能否解决好发展模式、名医品牌延续等问题尚在探索中,但这种模式确实创造了医生个人职业责任保险以及各类医疗有关的责任保险缺口。事实上,国内保险公司早在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领域开发了专属责任保险。

相关链接

何谓“医生集团”

“医生集团”又称为“医生执业团体”或者“医生执业组织”,有多个医生团队组成的联盟或者组织机构,英文名为“Medical Group”。“医生集团”可能属于医院,也可能是独立的医生组织,一般是独立法人机构,以股份制形式运作。

“医生集团”的本质是医生执业方式之一——团体执业,这是相对于独立执业来说的。在团体执业下,两三个医生结合起来就可以团体执业,团体执业的特点是他们共享彼此的收入,共同承担损失,共享设施设备,这是一个同进共退的执业团队。

“医生集团”代表医生与各个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协定报销比率,帮助医生更新行医职业资格,为医生交付医生责任险,提供助理和客服帮助医生预约患者、随访,管理患者电子病历以及其他日常管理工作。

“医生集团”产生后,很多小规模的“医生集团”逐渐联合,形成大的执业团体,很多团体合作采用多学科合作的方式,扩大服务量。这些多个“医生集团”联合起来,就构成了大的医疗集团。这些“医生集团”可以拥有自己的诊所、医院。美国不少“医生集团”已经从团体执业发展成为庞大的医疗机构,它们也雇佣了大量的医生——梅奥诊所、克利夫兰诊所都是典型的例子。凯撒医疗集团虽然是诊所起家,但最后发展了“医生集团”,成为现在强大的医疗集团。

签约“医生集团”,是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生自由执业方式。美国医疗协会2012年的报告统计, 5.6%的医生直接受雇于医院,是医院的雇员,83%的美国医生在“医生集团”中行医。

医生团体执业的开创者是梅奥诊所。梅奥历史资料显示,一开始,梅奥诊所的团体执业并不被社会认可,但随着执业方式优势显示,团体执业逐渐被接受。这种由梅奥家族创立的团体执业渐渐影响,并逐渐成为医生主流的执业方式。

中国“医生集团”发展

张强医生集团

2014年7月1日,张强医生创办的国内第一家跨专科“医生集团”正式宣布正式启动。根据医药行业历史和国际上的通用做法,以创始人张强医生的名字命名。

张强医生集团同时启动与各大保险公司的洽谈合作计划,旨在打造未来优质医疗的完整生态。

大家医联

这是中国首个由体制内医生组建的“医生集团”,成立于2015年3月,由两名医生、一名医疗行业职业经理人和一名律师发起,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孙宏涛是创始人之一。

集团的医生来北京地区三甲医院,比如:北京阜外医院和安贞医院心血管科、北京天坛医院脑外科、同仁医院眼科、北医三院骨科和北大人民医院肝胆外科等等;医生职称均为副主任以上。

哈特瑞姆心律专科“医生集团”

“哈特瑞姆心律专科“医生集团”由7位国内知名的中青年心律失常专家联合创建。他们分别来自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6所大型三级甲等教学医院。(占华)

 

相关链接:

美国“医生集团”:“医生-保险公司”模式

“医生集团”发展面临“获患难”困境

“医生集团”相关政策可操作性日渐增强

“医生集团”国内四大主要发展模式

“医生集团”:全新商业模式尚待社会呵护

“医生集团”遇上互联网,颠覆OR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