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李夏青:在精神上找到契合点

发布时间:2015-09-25 12:48:22    作者:记者 方磊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创作中的李夏青

人物素描:

李夏青又名李军。1959年生于山东省新泰市。1984年毕业于泰山学院美术系。主要作品《节日》曾获中国美协主办的“2012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最高奖和中国画学会主办的“首届全国中国画学术展”二等奖;《桂北三月》获中国美协主办的2013年“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最高奖;《凉山雨韵》获国家民委、文化部、中国文联和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现供职于中国人寿山东泰安分公司。

据悉,自7月以来李夏青连续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美术展览中获大奖和入选,《橄榄坝即景》获第二届《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布拖汉子》入选《写意中国》—首届中国画水墨画大展;《大凉山》入选第九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凉山雨韵》入选2015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风和日丽》入选“高洁人生兰蕙人生”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9月20日李夏青国画《橄榄坝即景》获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二届《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最高奖;

《橄榄坝即景》

灵感闪光于实地

很多时候童年的记忆引申至一生的岁月,并刻记下无以跳脱的心灵牵引。中国人寿山东泰安分公司李夏青对国画最初的兴味便是与他的童年岁月紧密相连。“我是从五、六岁时就对画画有兴趣,记得我大舅的村子(周家庄)离县城二、三里地路程,有一次我要去当赤脚医生的大舅的村子,为了不让父母担心,我就画了一个小孩正穿过铁路到周家庄方向去,画面上有铁路、火车、信号灯和房子等等。后来上学后,由于正处在文革期间,只能天天临摹样板戏的连环画。”

文革结束后李夏青也高中毕业,分配到矿山机械厂当了几年刨床工人。恢复高考后他连续考了几年才考上了泰安师范专科学校美术专业,“当时我在县城也算出类拔萃了,因为那届高中几百人中考上大学的前后也就四、五个人。”毕业后他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山东泰安分公司干宣传,后来分业又到了国寿。在保险企业里岗位屡屡变动,不曾改变的是他对绘画的痴迷。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李夏青尝试将连环画创作与保险结合起来,有多套保险连环画发表在《中国保险》、《山东保险》等杂志,还有国画和连环画作品在全国和省里专业展上获奖入选并刊登在《中国连环画》、《国画家》、《美术观察》专业杂志上。2008年获得在公司转岗的机会,他随即赴京城参加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首都师大等名家工作室,拜当代大家刘大为、苗在新、梁占岩、任慧中等为师,一学就是四年。主要从事国画人物的学习和研究,并在2013年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终圆宿梦。

多年以来李夏青到过不少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写生,去北京学习后又深入到云南、广西、甘南、四川等地探究民风民情,对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和服饰产生了浓厚兴趣,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表现少数民族人物的笔墨技法。近年他入选获奖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反映西南和西北少数民族生活和劳作真实体验的作品。

《布拖汉子》和《大凉山》这两件作品被李夏青看做是自己的转型之作,“为了突破以前的惯性思维和风格。更深入的表达人物的风貌和精神,需要抛弃掉一些自认为‘熟练’的手法,寻求新的突破。”

在创作这两幅作品前,2012年夏天李夏青专程去大凉山体验生活、写生采风十几天时间,“在当地的生活给了我强烈的心灵震撼,彝族人民的厚重历史、生活状态、人物形象使我激动不已,但又不敢、不愿去触动这个题材,直到今天才开始创作这类作品,现在只是刚刚开始,并且还不成熟。”

自己被感动最重要

李夏青于2014年进入以中国人物画创作见长的大家陈钰铭“水墨家园”工作室,“陈老师对我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在感受上、精神上、表现上争取再上一个台阶。根据这一要求,一年来进入反思阶段,逐步减少了创作的数量,研究了国内外具有鲜明个性画家的作品、经历和理论。”在这期间李夏青特别关注了德国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的理论。“首先我力图在体验感受上有所提高,力争与表现的人物、景物实现心灵上的沟通和连接;其次在对人物造型上有更加鲜明的体味和表现,通过造型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大凉山采风的经历就重新在他脑海中反复回荡,成了最好的载体。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大凉山系列”李夏青创作了3件作品,对于他而言这似乎只是一个开始,在李夏青的筹划里这一系列创作愈发激起他的创作热忱,“这一题材我可能要画几年时间”。

《凉山雨韵》描写彝族女人们参加火把节风雨无阻的场景,画中各个年龄段的女人都穿上了节日盛装,黄色的雨伞在雨中特别有形式感,又起到了虚实作用。“我期望可以用画笔下的色彩体现她们对生活、对爱情、对未来的向往,在形象刻画上我着力既要表现人物特点又要有美感。”《大凉山》则要厚重许多,李夏青试图在其中赋予了一些精神内涵,“整个构图像一座大山,象征大凉山彝族的历史之厚重,老爷爷布满皱纹的脸和凌乱的头发象征着沧桑和苦难及期冀。儿童要急切挣脱老人的怀抱,去看外边的世界,充满了无畏和希望。”《布拖汉子》是由25个布拖汉子头像组成,开始李夏青只是进行水墨练习,画着就上了瘾,一口气画了近60幅头像,本来还要画妇女儿童几十幅,由于其他事情而中断。之后李夏青看到有个全国写意画大展就组合一下投稿了,没想到会入选。“我画这些头像时感觉首先要把布拖彝人汉子的气质画出来,把每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刻画出来,使用浓重的笔墨和大量皴擦技法,力图表现那种苍茫、厚重、苦难、欢乐、满足、希望等复杂感受。”

李夏青的艺术创作多以人物为主题,这亦是他自大学时代习画时就偏爱的创作题材。“我从开始喜欢绘画时起就对人物画感兴趣,上大学前对人物速写非常喜欢,喜欢看和临摹连环画作品,临摹学习了大量像达·芬奇、伦勃朗、黄胄、叶顾生岳等的作品”,大学时光李夏青没有虚度,他又打下了良好造型基础,到北京进修又跟随当今画坛几位写意人物实力派大家学习,所以一直以来他都专注于从事人物画创作。从绘画流派上李夏青将自己定位于写实的现实主义写意画派,“但我同时不断融入现代构成、抽象因素、表现主义因素等,特别注意讲究书法用笔、写意表达、直抒胸臆、因势利导、笔墨交融,使笔墨与造型及感受紧密结合”,形成形神兼备、笔酣墨畅、松紧有度的境界是他致力;在艺术上的求索。

对于自己人像创作中素材的选择和灵感的汲取,李夏青认为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否被感动。“这种感动包括自己被所要表现的地域环境及人物形象所感动,创作一定要有感而发,在精神上找到契合点。”在艺术上有个现象叫新鲜感,有些画家只画熟悉的人物环境,也有些画家却对异域风情、少数民族的氛围所打动,从而激发灵感,李夏青说自己大概属于后一类。

《大凉山》

人品如画品

李夏青认为艺术创作水准是作者综合修养的体现。“要成就一个写意人物画家并创作出有艺术品格和精神品格的作品。不仅要做基本功的训练,画好速写、水墨写生,提高造型能力非常必要。同时还要具备在生活中发现美、捕捉题材的能力,具备构思、构成、人物组合的能力,书法及以书入画的能力”,同时他相信还要具备相当的文学、哲学、音乐等素养,还要掌握一定诗书画印及国学的素养,“还有艺术家的世界观、艺术观、生活观都对创作有直接影响”。身为资深保险人,李夏青认为自己二十多年的保险阅历对绘画也有益处,“特别像在办公室主任的岗位上也要立足高处、抓大放小、主次分明”。

李夏青画作里充盈着人物个性化、典型化和情绪化的表达,他认为成功的表达人物的特性、典型性和情感是人物画引起观者共鸣的关键,“画家除了笔墨技巧和造型能力之外,关键是作者的综合素养、人格人品和情感共鸣。我认为人物画家人品如画品,做人要心地善良、爱憎分明、富有同情心、慈悲心、平民心,架起心灵情感沟通的纽带。以情动人,以情入画。这样作者的线条、笔墨和色彩就有了情感指向和生命情怀,就不再是干巴巴的技巧和表面文章。”

在创作大凉山彝人系列画作中,李夏青通过研究大凉山彝族资料,了解到彝族的厚重历史、苦难经历、坚韧性格、与自然抗争的精神、生生不息的繁衍和多彩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彝族老人沧桑的面孔和儿童纯真的双眸,对我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和共鸣。因此,我调动了所有情感和能力去表现。去表现他们的朴厚、沧桑、希冀、苦痛和无奈。尽管还有力所不能之感。”

《布拖汉子》

作为寻常上班族,李夏青只有利用节假日和开会机会采风体验生活,他坦言有时候创作和工作之间是有一些矛盾,“但要以平和心态对待”,作为资深保险人,他觉得有责任用艺术的画笔表现当代中国的保险业。创作一些与保险有关的美术作品,像保险连环画、宣传画、漫画等也在他的艺术创作思路之中。“关于保险题材的创作如果有机会我还是会适当进行创作的。”

以李夏青的见地,他认为保险业内画家总体水平比较其他行业处于一般水平。“达到专业水平的画家极少,这部分画家也大多是原来以宣传工作引入的,他们现在大多数都快到退休年龄了。青年美术爱好者主要存在于业务员队伍中。”

美术属于美育的范畴。令李夏青忧心的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存在严重的重文化课而轻美育的现实,许多年级的美术课和音乐课都减掉了,使现代人的美育水平不高。“作为一名保险人如果能在空余时间里画几张画,写写书法或者提高一下美术欣赏水平,无论对于提高综合素质、丰富业余生活、陶冶情操、促进与客户交流都是有所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