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谁在强迫谁

发布时间:2015-09-16 09:00:26    作者:王方琪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近日,一起交通肇事案让“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精神健康成为热点话题。专家认为,一些轻度精神障碍的患者没有引起社会、家庭以及患者自身的注意,从而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而病情的不断加重,可能会诱发一些过激行为。本刊将持续关注“精神健康”话题。此次关注的强迫症是神经症中的一种,如果进行早期治疗,90%的患者可以治愈。

王梓/制图

□记者 王方琪

年近40岁的张强(化名)是一家公司的高管,同事对他的印象是干练、严谨、吃苦耐劳。然而没人知道,他已经被强迫症困扰了几年,内心极其痛苦。随着症状的加深,他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很大影响。

对于张强来说,每天早晨出门就是要面临的一大“麻烦”。出门之前,他都要反复检查窗户关了没有,电源插座上的手机充电器拔下来没有,门锁好了没有……即使如此,每当到了楼下,他都会纠结于自己是否已经关了窗户锁了门拔下了充电器,于是,他会返回楼上再查看一遍。这还没有结束,当他开车到路上之后,还会突然重复这些想法,于是往往需要再返回家中查看。而如果没做到,这一天的时间他都会不断纠结于这类问题,从而让自己非常焦虑不安。

到了单位,张强依然面临诸多考验。比如简单地在报销单上签字,他会反复核查手续是否完备,在签字之后,往往还在纠结“刘总签了没有?报销的钱款和票面是否准确……”,因此,他时常要报销人再把票据拿回来核查一遍,甚至单据已经在财务处理中都要再核查。同事们对此很不理解,张强也很痛苦,他极力抗拒自己这些想法和行为,然而却根本无法控制。他感慨,“同事和家人说我总强迫他们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我强迫他们,谁在强迫我?”

北京一家医院神经科李医生表示,张强罹患了强迫症(OCD),需要接受对症治疗。

谁容易得强迫症

18岁的南南(化名)也是一名强迫症患者,他是一名高三学生。自从上高三之后,他时常焦虑不安、心情苦闷、胡思乱想。同时,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吃饭时食欲不振,还出现了失眠、头晕、心悸,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他学习和生活。

南南从小是在父母的细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平时除了学习其他的事都由父母照顾。上了高中,他的父母依然对他关怀备至。南南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在年级名列前茅,然而他对父母的依恋非常强。一次,他看到一篇报道,讲的是一名大学生因为生活自理能力差不得不退学回到母亲身边,他非常担心自己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这种想法不断地出现在脑海中,无法控制,他感到害怕和恐慌。他开始动手做一些家务,但是这并没有减轻他的焦虑,出现了许多症状,他学习成绩下降了,对自己毫无信心。后来,父亲带他到医院就诊。

强迫症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强迫症的发病率正在不断攀升,有研究显示普通人群中强迫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2%,约2/3的患者在25岁前发病。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做的全球疾病调查中发现,强迫症已成为15~44岁中青年人群中造成疾病负担最重的20种疾病之一。

许多研究表明患者在首次发病时常遭受过一些不良生活事件,如人际关系紧张、婚姻遇到考验、学习工作受挫等等。

哪些人容易患强迫症呢?

李医生认为,强迫症患者个性中或多或少存在追求完美、对自己和他人高标准严要求的倾向,有一部分患者病前即有强迫型人格,表现为过分的谨小慎微、责任感过强、希望凡事都能尽善尽美,因而在处理不良生活事件时缺乏弹性,表现得难以适应。患者内心所经历的矛盾、焦虑最后只能通过强迫性的症状表达出来。

对于强迫症的病因,许多研究者认为病因复杂、尚无定论,目前认为主要与心理社会、个性、遗传及神经—内分泌等因素有关。

另外,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强迫症的发病可能存在一定遗传倾向,在神经-内分泌方面也存在功能紊乱,造成诸如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失衡,无法正常发挥其生理功能。

是否得了强迫症

强迫症的症状主要可归纳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强迫思维又可以分为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及强迫意向。内容多种多样,如反复怀疑门窗是否关紧,碰到脏的东西会不会得病,太阳为什么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站在阳台上就有往下跳的冲动等。

强迫行为往往是为了减轻强迫思维产生的焦虑而不得不采取的行动,患者明知是不合理的,但不得不做,比如患者有怀疑门窗是否关紧的想法,相应的就会去反复检查门窗确保安全;碰到脏东西怕得病的患者就会反复洗手以保持干净。

南南的症状可以主要归于强迫思维,而张强的症状则更偏向于强迫行为。

据介绍,强迫症状具有以下特点:

1.是患者自己的思维或冲动,而不是外界强加的。

2.必须至少有一种思想或动作仍在被患者徒劳地加以抵制,即使患者已不再对其他症状加以抵制。

3.实施动作的想法本身会令患者感到不快(单纯为缓解紧张或焦虑不视为真正意义上的愉快),但如果不实施就会产生极大的焦虑。

4.想法或冲动总是令人不快地反复出现。

李医生提醒,是否罹患强迫症,需要到医院去作诊断。

首先,就诊者要完成相关体格、精神及辅助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然后,进行进一步诊断。

在诊断过程中,需要鉴别正常的重复行为,以免草木皆兵、诊断扩大化。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些重复行为或有既定顺序的动作,比如离开家前会反复拉两三次门以确保门关上了;刷牙总是会按照先用左手拿杯子装水,再用右手取牙刷,接着用左手挤牙膏的顺序进行。一般这种习惯行为是为了提高效率,并不让人感到痛苦,也不影响正常生活。

强迫症患者可以投保吗

强迫症患者是否可以购买商业保险产品?记者就这一问题在某专门的保险网站进行了咨询,在29位参与讨论的保险代理人中有10位明确认为不可以,有两人认为可以,其余人表示投保人要如实告知被保险人的情况,经过保险公司的体检再做决定。

杨先生是某保险公司核保部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如果被保险人患有强迫症,投保时保险公司会要求投保人提供被保险人的就诊资料,然后进行评估。评估的主要方向是强迫症对于患者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的影响程度。如果因为强迫症导致被保险人辞职、离异等,保险公司会特别慎重地对待。

不久前,一位投保人(也是被保险人)投保了一份终身寿险,在如实告知环节告知保险公司他罹患强迫症。保险公司拿到就诊资料并和他进行了面谈,发现在目前这位客户是轻症患者,强迫症对他的生活和工作影响都很有限,于是按标准体给予了承保。

杨先生表示,在核保过程中,任何精神类疾患都有程度之分。严重时强迫症患者也会有跳楼或者其他方式的自杀倾向,保险公司会严加核查,如果情况严重,肯定会拒保。

已经投保商业保险再罹患强迫症的人是否可以得到赔付?某保险公司理赔部一位负责人表示,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说,在医保报销目录范围之内的治疗强迫症的药物是可以通过社保进行报销的。如果患者投保了重疾险,因为强迫症不属于重疾险保障范围之内的疾病,因此不能报销。如果患者投保了住院医疗类保险,保险公司可以按照保险合同规定给予赔付。

这位负责人强调,如果被保险人在投保之前已经罹患了强迫症,但没有如实告知,那么在理赔环节可能会有一些纠纷出现。

相关链接

强迫症自我筛查:

1.你是否有愚蠢的、肮脏的或可怕的不必要的念头、想法或冲动?

2.你是否有过度怕脏、怕细菌或怕化学物质?

3.你是否总是担忧忘记某些重要的事情,如房门没有锁、阀门没有关而出事?

4.你是否担忧自己会做出或说出自己并不想做的攻击性行为或攻击性言语?

5.你是否总是担忧自己会丢失重要的东西?

6.你是否有什么事必须重复做,或者有什么想法必须反复想从而获得轻松?

7.你是否会过度洗澡或过度洗东西?

8.你是否做一件事必须重复检查多次方才放心?

9.你是否为了担忧攻击性语言或行为伤害别人而回避某些场合或个人?

10.你是否保留了许多你认为不能扔掉的没有用的东西?

明确有强迫症状的患者需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精神分裂症

该病患者也可产生强迫症状,但往往不以强迫为苦恼,更不会主动寻求治疗,强迫思维的内容多怪诞离奇且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一般容易鉴别,但严重的强迫症病人有时也可伴有短暂的精神病性症状,应注意辨别。

2.抑郁症

该病患者可出现强迫症状,而强迫症患者也可产生抑郁情绪,鉴别主要是识别哪些是原发性的症状、出现在先。

3.焦虑症

两者都可有焦虑表现,强迫症的焦虑多因强迫思维的反复出现或强迫行为无法实施而出现,相比之下,焦虑症的焦虑可以是无缘无故、缺乏特定对象的。

4.药物引起的强迫症状

一些药物,如氯氮平在治疗精神分裂症过程中可引起强迫症状,但患者并不感到苦恼,停药后症状逐渐缓解消失。

5.器质性精神障碍

大脑某些部位的器质性病变,如出血或梗死可出现强迫症状,所以在诊断时询问相关脑血管疾病病史,完成头颅磁共振等相关辅助检查是相当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