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生命怎么过才是圆满

发布时间:2015-08-21 09:43:24    作者:陈华文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这场生死大病开启了我的智慧,让我更真切地知道,生命该怎么过才是最圆满的。


作者:李开复

出版:中信出版社

时间:2015年7月

定价:42元

□陈华文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人,在突如其来的重大疾病面前,有着各自不同的反应。有的人精神崩溃,在恐惧、忧郁和低迷中使生命之树迅速枯萎,有的人历经短暂的痛苦与焦灼之后,与病魔抗争,重振活下去的勇气。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能像生与死那样,考验人的生命本色。也许,只有人真正站在生命的边缘,才会深刻反省自己的过往,对生命、生活的终极意义有更多的思考和追问。被誉为“青年导师”的李开复,在新著《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中,通过详尽而全面的叙述,真实、客观地披露了自己在治疗淋巴癌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并对人生之路进行翔实、具体的“盘点”。

李开复祖籍四川,1961年出生台湾省新北,目前生活在北京。年轻时他曾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他曾在苹果、 SGI、微软和谷歌等著名跨国公司担任要职。2009年,他创办创新工场,并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在无数人眼中,李开复无疑是成功的代名词。正当他的事业蒸蒸日上之时,2013年9月,他突然罹患淋巴癌,人生轨迹从此改写。

癌症作为一种顽疾,威胁着人的生命,挑战人的求生极限。李开复尽管是创新经济领域的风云人物,可他也是血肉之躯,也有着常人的喜怒哀乐。在确诊为淋巴癌之初,他怎么也不相信这个事实,这给他的打击是巨大的。他在本书中写道:“绝症怎么会发生在我身上,我不接受这种判决。”李开复非常清楚:对于类似淋巴癌这样的疾病,从目前的医学技术来看,还没有彻底治愈的方法。在残酷的命运面前,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抗争。在历经短暂的痛苦之后,李开复开始接受系统的治疗。

李开复在书中写道:“如果不是癌症,我可能会循着过去的惯性继续走下去,也许我可以获取更优渥的名利地位、创造更多成功的故事,癌症把我硬生生推倒,这场生死大病开启了我的智慧,让我更真切地知道,生命该怎么过才是最圆满的。”在回望生病治疗期间的心路历程时,他指出:“我找到了信念中存在的盲点,并由此感悟人生、参透生命,不再执著于用量化的思维计算每件事的价值和意义。”

本书副标题“我修的死亡学分”中,在李开复看来主要包括七个方面:健康、因果、感恩、生活、平等、坚卓以及人生的意义。这些问题,都是生命哲学中的终究问题,任何人或早或迟都会对此思索,并给出各自的答案。

李开复患病之后,和很多病人一样才真正意识到健康多么可贵。健康的身体是事业的基础,这个道理他在患病之前不是不知道,然而他更坚信自己的身体棒棒的。书中,他反省了曾经“拼命三郎”的工作风格,并以沉重的笔触写道:“要爱惜自己的健康,不要等到有一天像我这样几乎后悔、几乎来不及,才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现在很多年轻人,为了在事业中崭露头角,或者为在城市有落脚之地,总是没日没夜地工作,这种打拼精神诚然可贵,可是人终究不是机器,人需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很多中年人,处于事业巅峰状态,人生精彩绽放的时刻,而这个年纪的人上有老、下有小,若身体机能出现“故障”,人在生命的中途退场,这不仅是社会之痛,更是家庭之不幸。李开复修的第一个学分“健康”,应引起所有人的警惕。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在大都市打拼的人们,很多都在透支这身体,使得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诸如癌症之类的重大疾病,正在朝年轻一代“扑”过来。

一个人若能健康地活到老,圆满走完人生的旅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生命的修行。人在生命的旅途中,不断会遇到各种棘手的难题,如何协调好身体、健康、工作、生活之间的关系,这无疑体现一个人非凡的运筹能力。进行有效的运动锻炼,是身体健康的前提条件,可惜有人并不以为然,当疾病来袭时,亡羊补牢的补救办法多为时晚矣。生活中还有的人,为点点滴滴的名利得失斤斤计较、怨声载道甚至大动干戈,这是伤心伤肺伤身的愚昧之举。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如果豁达一点、大度一点、宽容一点,其实是在为健康的身体加分,为社会和家庭立功。

在我们的身边,探究那些长寿老人的生存秘诀,就很容易发现,他们除了生活有规律、有节制之外,无不都是豁达开朗之人。清代文人郑板桥曾说:难得糊涂。如果从健康角度来讲,这也是一种可贵的养生之法。李开复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在疾病治疗当中,能坦然面对生与死,他用乔布斯的名言“记住你即将死去”来鼓励自己。在他看来,古希腊的名句“不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其实是在催促自己在余生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面对日益严重的病情,李开复并不惧怕,面对“生命的有期徒刑”,他在书中坦言,自己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比如做慈善、引导青年创新创业等等。而更重要的,就是陪伴年过九旬的母亲,报答母亲多年的养育之恩。在患病之前,他承认自己忙于事业,陪伴母亲的时间太少,可是在治病中他猛然发现,自己亏欠母亲的比他自己认为的要多得多。他这样写道:“一直到我自己面临死亡的时候,我才知道我是多么的冷漠,多么敷衍地表达了人们口中的孝顺。”他作为儿子、父亲、丈夫,现在要学会感恩,如何去爱家人,要不然,真的就来不及了。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一书中,与其说李开复是在治病过程中弥补人生的学分,还不如说他是在深深地忏悔往昔、思索当下和展望明天。所有的名利和财富,在疾病面前不过都是过眼人烟,而寻找生命存在的意义,则是永恒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