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义庄——家族内部的“小保险”

发布时间:2015-08-14 09:57:39    作者:仁寿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仁寿

义庄是我国古代家族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义庄在家族内部带有一定的“小保险”属性。江苏境内出现的第一个义庄是苏州范氏义庄,由北宋名臣范仲淹首创。历史上,苏南、苏中地区曾诞生过不少义庄,但因地方史料记载有限,以及族谱的散失,绝大多数都已湮没无闻。然而,在苏中地区的海安县有一家“王氏进业义庄”,至今仍在人们的记忆当中。

慈善小保险为本

“王氏进业义庄”创立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庄址位于海安县城西郊王家楼西首洛书桥河西,创办人王培芸(1876-1961,字骥骧)。义庄在王氏族人内部为慈善性质、“小保险”性质,通过义庄的创办,在王氏族内建立教育基金,培养后代,造就人才;在王氏族内建立扶助基金,使族内生活贫困者得到周济。创办人王培芸曾作对联:“性本慈善,家族造其端,由亲及疏,迨无止境;适者生存,教养为之主,前作后述,靡有穷期”(此联悬于义庄大厅屏门上,由当时著名书法家朱南金书写)。义庄庄员条件是:凡族人不分男女,须有田地80亩以上者;高中毕业以上或同等资历者;初中毕业工作3年而成绩优秀者。庄员人数约有60余人。每年夏季召开一次庄员代表大会(特殊情况可召集临时会议)。议程是:通过义庄全年预决算,讨论通过义庄应兴应革的重大事项,选举庄员委员会成员,产生经济稽核审查委员会。庄员委员会成员由庄员大会选举产生,以19人组成,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庄员通过。委员会在庄员大会闭会期间行使庄员大会职权。委员会选举产生常务委员,负责日常具体工作。遇有重大事宜,可随时召集委员会成员讨论商榷,防止个人专断。常务委员会以5人组成,任期1年,连任不超过1次。常务委员会设主席兼总务1人;学务部分主任1人(兼王氏义庄私立进业小学校董事会董事长);周恤部分主任1人;工艺部分主任1人;祠务部分主任1人。常务委员会成员均不支薪,纯属义务性质。必要时为了族人深造,还得解囊相助。各部分设庶务、杂务若干人,司理田务、账目、物资等杂事。另设调查员2人,负责调查族内人口变动情况、调解族内纠纷等事宜。

义庄章程的主要内容有:

1、义庄的田产单据凭证存于官府,有官府的公证及保护,禁止后裔或族人盗买盗卖变更所有权,使创始人的直系家族永远掌握这份族内的集体资产。

2、义庄由许多田户集中向官府完粮纳税,使官府征粮纳税工作简便易行,义庄的权利则受官方保护,官方可用张贴告示、出动差役催租等方式协助义庄,维护其利益。

3、集中和规划专供祭祀祖先的田产,以供修葺和扩充祖先的祠堂、坟墓等费用。

4、修辑和刊印家谱。义庄设有专职调查员,收集记载本庄家族的婚姻、生育、职务(官职)、丧葬等情况。

5、集中和划定专门学田。学田专供族间子弟攻书上学之资。到民国初年,外姓学生成绩优异者也能享受义庄提供的资金,免费就学(笔者的岳母叫陈云琳,家居王家楼洛书桥河东马桥村陈家庄,当年在王氏私立进业小学读书,就曾享受过义庄提供的资金)。

6、从事救济事业。义庄对本世系族人济弱扶倾,鳏寡孤独和伤残者优先,一般都能过上基本温饱的日子。灾荒年景,除对本世系族人救济外,还动用部分资金从事社会救济。

义庄事业扶老携幼

王氏义庄的事业主要有:

1、学务部分。民国元年(1912)创立“王氏私立进业小学”,取“进德修业欲及时”之意。学校由7人组成董事会,董事长由学务主任兼任。学校范围较大,占地约20余亩,成为当时苏中地区创立最早、规模较大的学校之一。章程规定,凡族内学龄儿童入学,一概免缴学费,清寒者供给书籍、食宿等费用。族外儿童原则上按公历学校标准全部收费,但对少数家境困难而学习、品德优异者,也适当予以优待。学校办公室正中悬有横额“勤俭自立,坚定有恒”8个大字的校训。

办公室北壁有“守己在能勤能俭能谦,待人在以和以诚以厚;明体则有智有仁有勇,达用则立德立功立言”的对联。均为创办人王培芸所撰。学校初为七个学级,民国十四年(1925)后,因学制变更(即完全小学由七年制改为六年制),改为六个学级。学生数200人左右,其中寄宿生约60人。

长校者治校严谨,学校教学设备齐全(如有《四部备用》、《万有文库》等图书,及各种仪器、标本、文体器械等),教师教学认真,教学既重视课本知识,又重视直观、实验。教师待遇高于一般县属公立小学。教学相长,每年毕业生中总有多人考取扬州中学、泰州中学等名校。

2、周恤救济部分。凡族内人口生死变动情况,均进行登记。族内儿童年满8周岁,不问家庭贫富,必须入学。合乎章程规定而家贫者,学、杂、膳、宿等费用,一概免收,鼓励成才。小学毕业后,供应月米至18周岁。若继续学习,则发放贷学金。不供应月米者,让其自谋生计,义庄帮助介绍职业。60岁以后,又恢复月米供应,一般标准每人每月供应大米25斤。倘若有婚嫁丧葬或其他意外事件发生,均有一定照顾和救济。对青年寡妇再嫁不予约束,以解除封建束缚。上述各项措施,每年受益者约有三四百人,基本上解除了冻馁之虞,有助于家庭安定,社会秩序和谐。

3、工艺部分。义庄建厂房一幢,生产木器、竹器、农用工具等产品。后因生产资金挪着它用,工艺生产歇业。抗战期间,厂房被借用创办私立成达中学,间接培养了人才。

4、祠务部分。有王氏支祠祠堂一座立于王家楼西首(宗祠在王家楼东首),有专人管理,经费独立,负责春秋祭扫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