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公益杂谈:晚节

发布时间:2015-08-14 09:46:21    作者:黄明明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黄明明

早年为祸世间,晚年造福乡里,当这两种事情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显得矛盾而不协调。

被历史记载为“窃政二十年,溺信恶子,流毒天下。人咸指目为奸臣”的严嵩,到了晚年回归乡里后,却做了不少诸如修桥建学之类造福乡里的事情。但是无论他晚年做的慈善有多少,历史并没有对他的评价减弱一分,正史上也没有书写一笔,相关的事迹也仅仅是记载在家谱上而已。

严嵩想通过晚年的慈善,来保一下晚节,却未成功。但是,相比之下,有些光耀千古的人物,晚年回乡后,却劣迹斑斑,晚节也难保。

明朝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董其昌。董其昌才艺出众,但人品低劣。特别是在他几次辞官归乡期间,与其子横行乡里。据松江生员揭露,董其昌曾谋胡宪副之孙女为妾,因其姊而奸其妹。为扩建宅第逼迫乡民搬迁,还淫童女而采阴。他的万顷膏腴田地,输税不过三分。 董其昌父子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华亭民众的强烈愤慨。冯氏合族写了“冤揭”;五位生员发出“檄文”,历数董宦的罪行,各处飞章投揭,最终酿成了著名的“民抄董宦案”。

严嵩与董其昌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是庙堂中臭名昭著,回乡后做了好事,一个是庙堂中无劣迹,但回乡后坏事做尽。这样的现象,其实可以做出很多种角度的解读。比如说,为何千古大奸臣晚年会突发善心?比如说,人性善恶在不同环境中如何激发的?或者还有一种角度,明朝以乡里为范围的慈善究竟到了何种程度,为何奸臣可以效仿,为何对董其昌的恶难以忍受?

明朝的慈善活动已经蔚然成风。韩德林《行善的艺术:晚明中国的慈善事业》一书中,向读者引介了杨东明、高攀龙、陈龙正、陆世仪、祁彪佳这五位晚明时期的著名行善人,深入探讨了他们的生活、慈善行为及影响。作者深入到晚明善行义举的各个细节,以确凿事实证明,中国古代不仅有悠久的慈善传统,慈善思想也相当完善。

书中提到的高攀龙等人,都是当时各种善会的领导者。比如东林八君子之一的高攀龙,组织了无锡同善会。同善会的主要活动是举行集会,进行劝善演说,并施米舍钱,旌奖节孝,以促成乡里一种人人为善的良好风俗。

由此可见,在明朝荣归故里、衣锦还乡的各色人等里,大多都重视对乡里的慈善活动,这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念有一定关系。但是,无论晚年做了多少善事,若早年为恶过多,都掩盖不了劣迹,也无法改变史书雷霆的一笔。

(作者为中国保险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