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老好人“不好”

发布时间:2015-07-17 10:23:30    作者:闫东良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作者:(美)哈丽雅特·布莱克
翻译:姜文波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7月
定价:35元

生活中有一些这样的人:他是众人眼里的大好人;只要有人提出请求,不管他现在多忙,也不管这些会给自己带来多少麻烦和代价,他仍会毫无原则地答应下来;他常常会感到,有太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任务,令他应接不暇、疲惫不堪……美国心理学家哈丽雅特·布莱克认为,这种人患上的是“取悦症”, 哈丽雅特·布莱克撰写了《取悦症——不懂拒绝的老好人》一书,希望帮助人们走出这种心理误区。

作者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总结出取悦症有3种类型:1.认知型“好人”。这类人有这种思维定式:需要并且争取让每一个人都喜欢自己。这种人常常陷入沉重的自我亏待心态当中。2.习惯型“好人”。常常被迫牺牲自己的需求而照顾他人的需求,这种人会为他人做得太多,几乎从来不说“不”,疲于应付。3.情感逃避型“好人”。这种人主要是为了逃避令人害怕和不安的情感,而导致了取悦症。

如何治疗取悦症?该书也非常精辟地给出了建议。

治疗取悦症,学会说“不”至关重要。说“不”的时候,会让你卸下肩头的重负。学会说“不”,是为了保证你有能力向对你最重要的人付出;学会说“不”,是因为你需要像善待别人一样善待自己。你要掌控自己的生活,要有意识地、慎重地选择自己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作为一个人,你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你为别人做了什么;有时候,对某些人说“不”,绝不会减少你的价值或者你在他们眼中的价值,相反,这可能会增加你的价值。

态度调整:别再把别人摆在第一位。当你用取悦于人的信念和行为来束缚自己时,就会变成别人的奴隶。如果总是把别人的需求摆在前面,不能照顾好自己,那你很有可能无法照顾好对自己很重要的人。人际关系要做到的最佳平衡,是既给予也获取;自己的需求、愿望和想法,跟别人的一样重要,甚至对你来说更重要。

划定合理的范围。几乎所有的取悦者,都是希望通过满足别人的需求,来赢得对方的认可;如果将想要取悦的人,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那么它将是一种非常可取的个人品质。例如,将取悦对象限定为最亲近的家人或朋友,能够有选择地对那些跟你关系比较远的人说“行”或者说“不”,等等。问题是,取悦症患者把取悦努力扩大到合理的范围之外,把越来越多的人变成自己努力取悦的对象。

以下认知可以帮助取悦症患者“划定合理的范围”:1.不管是谁,想一直得到每个人的认可,都是不可能的,因此,你最好停下来,别再白费力气;2.有些人可能永远也不会喜欢或认可你,这完全是他们的问题,而不是因为你有什么不好;3.你不需要用那么多人的认可,来证明自己作为人的价值。4.最重要、最有效的认可,是你对自己的认可;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判断力和价值观,并用它们支配自己。5.要用选择代替习惯,要留心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那样做。

戒除“完美主义”。尽量避免使用“应该”和“必须”来苛求自己和别人。每当人的内心被“应该”、“必须”、“一定要”之类的词所污染时,他的思维就会变得刻板、僵硬和极端,而灵活、适度、平衡的理性思维才会更有利于你。让别人高兴或让自己心里舒服,这样的事儿其实不必强求完美。

本书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作者设计了多个小测验,帮助人们测试自己的取悦倾向,以及找出产生取悦症的原因。在书的最后,附有“治愈取悦症的21天行动计划”,需要的人,只要每天按上面的计划去做,就能“每天前进一小步”,逐渐走出取悦症心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