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道光王朝:保险摇晃在内忧外患间(下)

发布时间:2015-07-10 11:28:32    作者:王钰麟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前文:

道光王朝:保险摇晃在内忧外患间(上)

 

“买办”催化而生

“洋务派”分化而出

外国保险商借助政治特权抢占中国保险市场,但发展缓慢。道光初期,广州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的原因,逐步发展成为当时的对外贸易中心。1825年,美国人威廉·亨特这样描述他所看到的“浮城”景象:“从内地来的货船、客船、水上居民和从内地来的船艇、政府的巡船及花艇等数目是惊人的。此外,还有舢板以及来往广州、河南的渡船,还有些剃头艇和出售各种食物、衣服、玩具及岸上店铺出售的日用品的船;另外还有算命的和耍把戏的艇——总而言之是一座水上浮城。” 广州对外贸易的繁荣,成为外国保险业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桥头堡。随着《南京条约》签订“五口通商”,外商保险资本开始迅速向上海转移。1835年宝顺洋行成立了于仁洋面保安行。1836年成立利物浦保险公司台湾代理处。1846年,第一家经营人寿保险的英商永富和大东方人寿保险公司进入中国保险市场。但营业规模较小,被保险人大多是外国人,承保险种均为人寿保险。营业范围主要局限于我国南方城市。


宝顺洋行

外商在中国保险业影响微小,一般由洋行代理保险业务。18世纪60年代兴起散商贸易,随之产生外商代理行号—洋行。1782年,广州始设柯克斯·理德行。 1784年第一艘美国商船“中国女皇号”驶抵广州,该船船货管理员几年后与人合办一家行号,从事代客买卖。到18世纪末,广州英美代理行号已达24家以上,主要经营鸦片贸易。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五口通商初期对华商品贸易并未能迅速发展。洋行数字增长不多,且往往在捞足财富后便自行解散。因此,暴力掠夺是当时洋行发展的基本特点。在洋行内部机构设置上,以贸易为主,兼设码头、货栈、船舶修理、银行和保险等业务机构。在19世纪40年代以前,外商保险公司在华的业务,更多的是委托洋行代理。为洋行贸易运输的货物、船舶及其房屋等财产提供保险保障。洋行代理保险业务,不仅可以从保费超过赔款的余额中,取得按股份分配的红利,而且每做成一笔保险生意可以收取一定百分比的佣金。1845年,上海外商洋行增设到11家。1848年广州出现地区性的专业轮船公司枣省港小轮公司。到1850年左右,形成了外国在华势力以上海为中心的急剧扩张阶段,上海的洋行已多达160余家。


上海黄埔汇开埠图(画作)

上海“由道契(笔者注:道契即是洋人来沪租地时由上海道台签发的土地凭证。)可知,在上海最早实现租地的是宝顺洋行,1844年租得今九江路靠近黄浦江的第8分地,后换得道契第1号。”“虽然当时关于外人租地的条款并未正式出台,但这些打拼多年的洋行大班都清楚地知道黄浦江滩的重要性。继宝顺洋行之后,怡和洋行、和记洋行、仁记洋行、义记洋行都在1844年向本地农民租地,德记洋行、裕记洋行、李百里公司以及公平洋行则在1845年将九江路以北的外滩地块瓜分殆尽。”当时洋行主要分布在今河南中路以东、北京东路以南、洋泾浜以北的区域,这一区块后来发展成为英租界的核心区域,直至1860年代主要的洋行分布也没有溢出这个范围。据《北华捷报》,1850年时在上海的外侨有200人左右。1851年时,外侨人数则在300人上下。在这一年时间里,上海在沪外侨人口迅猛增加,增加率大致在50%。经过近十年建设,上海外滩地区的郊野之地基本上已转化为城市用地,西式建筑林立,仓储用地遍布,泥泞的道路被现代棋盘式街道取而代之。福钧在1843年初来上海时曾抱怨下雪天雪会积到床前,而等到第二次(1848年)来上海时不禁感叹:“在破烂的中国小屋之地,在棉田及坟地之上,一座规模巨大的新城迅速建立起来。”

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在总数200余家的洋行中,少数大洋行已奠定了垄断地位。但当时洋行投资仍主要限于贸易和船运等流通领域,在生产领域并未取得大的进展。

随着通商口岸和中外贸易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为外国商行推销商品和收购中国土货的买办商人。“买办”一词是葡萄牙语Comprador的意译,原意是采买人员,中文翻译为“买办”。从本质上讲是经纪人,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其在中国进行贸易活动的中间人和经理人,是我国经纪人和经纪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的阶层。清初,买办专指为居住在广东十三行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购人或管事,后来逐步发展为特指在中国的外商企业所雇佣居间人或代理人。聂宝璋先生在《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发生》中讲道:“广州是早期外国商人集中的地方,而这批特殊中介人物,最初大半来自广东,而且主要是旧有公行‘散出之人’。”这一时期外商保险业承保对象大多为洋人、洋货、洋船和洋宅等,在中国影响微小。但“激荡不已的政治经济关系的演变,终于从统治集团内部分化出一个以洋务运动为标志的 ‘洋务派’。在买办商人势力迅速扩张的基础上,买办资产阶级也在这块封建社会的土壤中破土出芽了。”同时,随着外国商人在通商口岸设立近代企业,雇佣中国工人,中国产生了第一批近代产业工人。

早期洋商保险企业有华股参加

中国商人附设洋商保险公司的现象开始出现。“对于外国商人来说,利用买办资本的活动,不仅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又是控制华商的手段。因此,能否招徕买办商人资本,往往被视为外商企业成败所系的关键。”同时,华商附股也加速了买办的资本积累。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进行贸易的过程中,洋商航运企业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为保证航运企业失事后,保险公司能迅速提供风险保障,帮助企业恢复生产,外国保险公司也逐步增加,业务得到快速发展。由于保险业丰厚利润,成为航运企业以外吸引华商最有兴趣的行业。中国商人之附股洋商保险公司,可以追溯到中国第一家谏当保安行成立时,是否有中国人的股份,目前无法考证。但到了道光十六年,即1836年怡和洋行接管和改组谏当保险行,香港所有知名的公司几乎都在其中拥有一定的股份。这家公司起初是由一些类似劳埃德团体和保险商组成的私人团体。其保险业务则有怡和洋行经营,获利极其丰厚。据称:“董事会每年定期向股东提出一份年终结算的书面报告,大概总是要有若干利润以资分红。的确当时所得之股息是要使今天的承保商垂涎三尺的了。” 1835年于仁洋面保安行创办时,就已经渗透进中国商人的股份。有记载讲到是由“广东省城商人联合西商纠合本银”共同创设的。该行多年来的习惯是每三年结算一次。该保安行的顾客就是该行的股东。因此,外商离不开买办化华商,买办化华商也离不开外国商人。早期洋商保险企业有华股参加,对于洋商保险公司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清代于仁洋面保安有限公司股票

外商保险公司设立进展缓慢。经营谏当保安行的达卫森——颠地行改名宝顺洋行,渣甸和孖地臣于1832年7月在广州成立了怡和洋行。1832年,谏当保安行由宝顺洋行和怡和洋行轮流经营。到1835年,宝顺洋行突然宣布退出,结束了轮流经营的协议。原来轮流担任经理的宝顺洋行和怡和洋行分别建立了各自的保险公司。谏当保安行随告解体。同年,宝顺洋行在澳门另设于仁洋面保安行。这是国内成立的第二家保险公司。相比谏当保安行滞后了整整30年。1836年怡和洋行改组了谏当保安行,改名为谏当保险公司,继续在广州营业。1842年谏当保险公司和于仁洋面保安行即迁往香港并注册。


魏源《海国图志》插图

魏源将保险译为“担保”

西方保险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民族保险业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遭到惨败以后,不少爱国志士开始从西方发达国家寻求革故鼎新、富国强兵的道路。他们的思想,代表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新思潮,其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姚莹、徐继畲等。湖南邵阳人魏源通过对资本主义列强的认真研究,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思想,并对如何加强军队建设和实行战略防御,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他也是把西方保险思想引进中国第一人。 1841年8月,魏源听说被道光发配伊犁充军的林则徐路过镇江,便立即赶去迎接。挚友相见,促膝长谈,议论救国大计。林则徐把他在广州组织翻译的《四洲志》、《澳门月报》和《粤东奏稿》等资料交给魏源,嘱其撰写《海国图志》,以便国人了解“夷情”,制订抗敌御侮良策。魏源欣然答应。从此,他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埋头写作。1843年1月,他完成了以悉夷、师夷、振兴武备为核心思想的《海国图志》50卷本。该书不仅介绍了五大洲几十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历法、宗教和风土人情,包括英国近代保险。而且认真总结了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深刻和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军事思想。1847年增刊为60卷本,1852年刊行为100卷本。其中第83卷《夷情备采·三·贸易通史》中,保险一词最早被魏源译成“担保”,他将“火灾保险”、“海上保险”、“人身保险”和“担保会”分别译为“宅担保”、“船担保”、“命担保”和“担保会”,并分别介绍了其做法和功能,同时指出中国尚无自己的保险公司一类的组织。第51卷《英吉利国广述》详细介绍了英国的海上保险。说明了保险责任之外保险公司不负赔偿之责的情况。该书不仅促进了清同治、光绪两朝的自强运动,也开了19世纪下半叶民族保险业产生之先河。在魏源之后介绍西方保险知识和主张办保险的书籍陆续出现。中国第一家华商保险公司义和公司保险行在魏源去世8年后在上海产生。

魏源是第一个传播西方保险思想的中国人,也是第一个将西方保险思想传入日本的人。魏源的保险思想不仅对中国有启蒙作用,也对日本保险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海国图志》于1851年至1854年陆续传到日本,立即引起了日本朝野人士的高度重视,纷纷翻译刊印,争相传阅,认为该书对他们了解世界各国情况,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加强海防建设,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对日本明治维新和保险思想在日本传播也有很大的影响。80年代出版的《日本保险史》指出:“我国当时与欧洲各国通商对象只限于荷兰,而以西洋各国为对象则以中国为主。因此可以推定保险知识是有荷兰直接传入的或是由中国间接传入的”。

1850年2月25日,道光皇帝在位30年后去世,终年69岁。这一年,洋商操纵的上海商会成立,并随之创办了《北华捷报》。而这份报纸也成了传播当时经济,包括保险业动态等方面的重要媒体,成为中国史学界进行晚清时期中国经济研究的一份非常重要的史料。怡和洋行还单独出资,创办了《上海纪事报》。欧洲已经基本完成工业革命。


北华捷报

在道光皇帝去世前两年,爆发了1848年欧洲革命,革命风暴席卷了整个欧洲。这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加速了封建制度的崩溃,实现了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重大改革,由此工业革命得到了迅速发展。

1840年以前的数百年间,中国一直占据着全球制造业第一的位置。但在1840年后,英国取得了全球制造业第一的位置。从那时起,中国人民经过170年的不断地奋起抗争,终于到二十一世纪元年即2000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产出中所占的比重达到7%。2005年该比例上升至9.8%。2011年,中国所占比重翻了一番达到19.8%,超过了美国在全球制造领域所占份额,成为推动新兴经济体在全球制造领域所占比重上升的主要原因。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2年11月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曾讲道:“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回首过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

尾声

在道光皇帝去世后一年,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日即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誓师起义,太平天国革命正式爆发。改变中国历史发展的新因素产生了。

 

参考文献

1.中国保险史/叶奕德、吴越、朱元仁主编/中国保险学会、《中国保险史》编审委员会/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

2.中国保险史志(1805-1949)/颜鹏飞、李名炀、曹圃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9月第1版

3.浩荡两千年/吴晓波著/中信出版社/2012年4月第1版

4.21世纪的新工业革命/英国《金融时报》制造业编辑/2012.9.4

5.上海外滩地区历史景观研究(续篇)。——城市景观之雏形(1845—1855年)/周振鹤、罗婧/文汇报/ 2015.4.27

6.世界史近代史编/吴于廑、齐世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第2版

7.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马敏、彭南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第2版

8.保险百科全书/魏原杰、吴申元/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9月第1版

9.照片取自于百度图片/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