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别在美好征途中迷茫

发布时间:2015-07-10 11:18:07    作者:禾刀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作者:吴晓波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5月

定价:42元

本书所辑60篇文章,是从吴晓波近年来500余篇散文中遴选而来。这些写于不同时期,主旨内涵各异的文字中,既有作者的切身生活体会,也有专门写给女儿的;既有褚时健这样的“问题”企业家,也有公众名人如王石;既有国内市场经济现象,也有海外企业的建树……本书书名来自于吴晓波写给18岁女儿的一篇文章。就这一主题,吴晓波引申得出,“原来生命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浪费,你需要判断的仅仅在于,这次浪费是否是美好的”。

湖南娄底的廖厂长在吴晓波的内心世界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本书收录有关廖厂长的两篇文章,基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但上下半篇内涵明显迥异。 1989年,在一位毕业大学生月薪还只有70元的时代,廖厂长一口气资助复旦南方新闻考察团7000元,那时他的理想仅仅是,“年底时请人翻译和出版一套当时国内还没有的《马克斯·韦伯全集》”。再次见到廖厂长时是25年后的2014年,已历尽商海浮沉的廖厂长,这次“打算拿出100万元,在湖南设立一个廖厂长青年创业公益金”。前面为理想而活,后面则注重当下。随着岁月流逝,廖厂长的理想实现了质的变化,但追求创业“美好”的初衷不曾改变。

前不久,日本的马桶盖、电饭煲、吹风机等产品着实在国内媒体上火了一把,吴晓波频道及时观察到这一“怪象”。其实,笔者身边也不乏这样的赴日游客,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国内时还曾有些不屑一顾,但回程时大都大包小包塞得满满当当却仍嫌不够。在这个可以将航天员送进太空的时代,国内产品早就铺天盖地地走向了全球,珠三角一带也涌现出许多足以称霸全球的小家电品牌,其中就包括电饭煲。然而,这样的“霸气”并未完全征服国内的消费者。表面看似是技不如人,实际上我们的产品处于一种无限“攀比廉价”的低技术竞争时代。另一方面,许多创新仅仅停留于响亮的口号,核心的知识产权保护依旧不力,这使得厂家对产品即便有极致的追求,也会碍于研发成果被盗用风险而畏缩不前。换言之,许多厂家并非不知美好的优点,只是这些美好缺乏一个自我绽放的惬意氛围。

虽然对马桶等日本产品所体现出的创新精神给予了肯定,但吴晓波并没有一概而论。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一度咄咄逼人,就在美国人惊呼“狼来了”之时,日本却一蹶不振,至今徘徊不前。日本经济的停滞有很多原因,但日本产品追求市场的占有率“不是80%,也不是90%,而是100%”的“极端排他性的、非我莫属的战略思想让日本崛起,也让日本停滞”。可以肯定的是,美好当然是前进的动力,但在市场经济中,“极端排他性”等同于灭绝,不仅会迟滞自己的步伐,还会因为过于强势,招致现代经济体系的强烈反弹。比如,近年来国内皮鞋就曾在欧洲一些国家遭到强烈抵制。

问题农作物、食物(品)近年来引发公众高度关注,一些为了追求产品外观的造假科技层出不穷,比如给陈大米抛光涂上工业油、硫酸泡荔枝等,吴晓波在实地踏勘福建一岛上的杨梅种植发现,当地“都在喷洒一种农药,可以让杨梅早熟,而且个大发紫”。可悲的是,当地人对这种技术的取舍尺度仅仅是“吃不死人”。正是因为这样“吃不死人”的冰冷标准,导致假科技层出不穷且层层加码。近年来,关于香蕉、西瓜等有毒的传言一旦兴起,市场顿时陷入恐慌,到头来受到伤害的当然也会包括种植者自身。我们常说,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是商业本能,但这种本能的美好并不单以利润为尺度,而应处于法制力量约束之下,否则利润就会沾染鲜血甚至成为生命的祭品。

本书中,吴晓波还谈到了股票、泡沫、国企改革、瑞士钟表制造,写了台北、上海、杭州三座城,以及底层工人的生存状态等,在所有书写中,吴晓波既会尽可能原本呈现事物本真,同时也会表露自己对美好事物追求的见解。就本书而言,如果说有什么值得思索之处或是,在市场经济中,相信许多人对于美好还是有基本的判断,但为什么在追求美好的征途中,会出现那么多的迷茫,这到底是人性阴暗面不经意流露,还是因为不够健全的市场环境孕育了那些不美好的现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