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道光王朝:保险摇晃在内忧外患间(上)

——从1821年到1850年

发布时间:2015-07-03 14:01:17    作者:王钰麟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道光皇帝

1821年,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成为清朝第八位皇帝,史称“道光元年”。他即位后把原名绵宁改为旻宁。旻的意思是天空,“天空安宁”,实际上是清王朝平安的意思,寓意自然很好。但旻宁在位期间社会却是动荡不宁的。

道光执政时,清王朝已经日益衰弱。他为挽救清朝衰落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顿吏治、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这一时期由于土地日益集中在权贵和地主阶级手中,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上,虽然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已有缓慢发展,但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再加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控制对外贸易和交往,与西方渐次进入工业经济形成的差距越来越大。政治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思想上严格控制,反封建民主思想出现。到了旻宁执政第20个年头时,中英发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英国签下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五口通商,香港割让,“公行”制度废除,外商可自行雇佣适合通事、买办,十三行退出历史舞台。由于上海开埠,中国的贸易中心开始由广州向上海转移。 此后,清政府又与法国签订了《黄埔条约》, 与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

 
《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口岸和割让香港示意图

道光执政初期,广州已进入国内贸易中心的鼎盛时期,在他1851年去世的时候,上海逐步成为国内的贸易中心。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带来的冲击

道光执政期间,“舶来品”保险在国内已走了近50年的历程。国内保险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最突出的有两个特点:一是中国商人附设洋商保险公司的现象开始出现。二是洋商保险公司发展缓慢。这一时期,为中国民族保险业诞生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唐廷枢、徐润分别在1832年和1838年出生。受林则徐委托,1842年魏源编写出版了50卷本的《海国图志》,咸丰时期增刊至100卷本。在这本书当中第一次讲到了“担保”即“保险”,且经考证,保险知识是由中国间接地传入了日本。1835年,英商宝顺洋行在澳门开设了于仁洋面保安行,这是第二家在中国开设的保险公司。怡和洋行在唐廷枢出生的那年挂牌在广州成立,并在1836年接管和改组了谏当保险行。1846年,英商永福、大东方人寿保险公司进入中国保险市场。


1840年的上海外滩

道光执政时期,正值西方工业革命发展时期。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并且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和世界贸易的拓展。

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描述了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情景: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芝加哥和敖得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甘蔗和香料园;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菜园主。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

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受英国的影响,法国、德国、俄国和美国等欧美国家,先后走向了工业化的道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 使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极大提高, 可供交换的产品空前增加,促进了交通的发展和信息的传递,促使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商品经济冲破传统的自然经济,将世界卷入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1800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出中所占比重高达33%,领先于印度。但这一格局不久后就出现了变化。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幅提升了生产纺织品、机床等各类产品的工厂的生产率。受其影响,人口总量较小、工厂工人数量也相应较少的国家得以首次显著提升其在全球制造业产出中所占比重。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在制造业领域被边缘化。在全球制造业产出中中国所占份额日益下降。但在1820年,中国的GDP约为英国的7倍,到1870年时中国的GDP仍是英国的1.8倍,而且大于英法的总和。为了适应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亚当·斯密提出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主张自由贸易,为获得更多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强对外殖民扩张。英国为实现“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的理想,把侵略的目标开始指向中国。

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其著作《浩荡两千年》一书中说:“工业革命和西方式的资本主义是以一种非常突然的方式‘空降’到东亚地区的,它在社会和经济制度上都与原有的‘基因’格格不入。作为被接收方,中国乃至所有东亚各国在心理、制度上所遭到的打击都是巨大而惨烈,甚至是毁灭性的。”“它的左足系着明亮的脚步,右足携着黑色的灾难、步步艰辛、步步惊险。”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新的变化,中国的商品生产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并成为它的经济附庸。

内忧外患 自然经济被创

19世纪上半期是中国近代保险史的第一阶段。当时正处于外患(第一次鸦片战争)、内乱(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即将爆发前的大动荡、大变革的历史时期。鸦片战争前,在经济上,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鸦片战争期间,五口通商地区手工棉纺织业受到了沉重打击。冶铁、制针和燃料等行业,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画作)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倾销商品,从中国输出的茶、丝等农产品的数量增加也很快。原料、棉纱和棉布进口从短短的几年间由32万英镑激增至170万英镑,生丝从战前平均出口5000包增加到1853年的6万余包,茶叶从5000万磅上升到1亿多磅。自此,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逐渐破坏,逐渐被纳入世界殖民主义体系。

《南京条约》之辱

“闭关锁国”后的清政府已经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获取暴利。道光十八年即1838年冬,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任后,查缴鸦片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悉数销毁。1840年6月,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派出舰船47艘、陆军4000人,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 。这场战争以中国惨败结束。鸦片战争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中国近代史由此开端。

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割让香港,上海、宁波、厦门、福州、广州口岸通商,贸易中心由广东向上海转移,外资保险业逐步发展起来。

 
1842年8月29日,中英双方在南京下关江面英舰汉华丽号签定《南京条约》(画作)

爆发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在沉重而锈迹斑斑的国门上轰开了一个血腥的缺口。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