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收藏:心之旅程(下)

发布时间:2015-06-26 11:24:05    作者:方磊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前文:

收藏:心之旅程(上)

收藏:心之旅程(中)

□记者 方磊

高星:古旧物品收藏家,知名诗人(中国人保集团)

陈国庆:精心于历史报刊收藏 (中国人保山西运城分公司)

林振荣:著名钱币、保险单收藏家(上海第八中学)

方磊:欧洲五大足球联赛球衣收藏迷,有个人球衣收藏博物馆(《中国保险报》)

 

收藏对于个人生活的意义何在?对于人内心的影响何在?(收藏耗费大量的时间、财力、精力,为什么还令人向往,收藏乐趣的缘由是什么?)

陈国庆:收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磨砺人的意志。不断学修,不耻下问,通过学习收藏专业知识,从中得到乐趣与启发。收藏是深奥的、需要博学的,需要兴趣与知识为基础的。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要博览群书,通宵古今,才能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视野,活得更加的精彩,发掘更多的兴趣,以致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人生。 收藏的过程其实也是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也能够增强今后工作、生活的信心。在顺境时,藏品带给你的是乐趣,逆境时,把玩收藏却能得到无限的慰藉。

同时我认为收藏的起源可能只是一种节约意识,不舍的扔掉或者说是对心仪的东西的积攒。待有了量的积累,可以把藏品分类,归集。收藏让人领悟到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对功名利禄身外之物的追求也就慢慢减少。


图1: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人民保险为城乡物资交流服务宣传画”。

高星:我住的这套房子也就是六十多平方米,可从屋顶到所有的墙壁以致卫生间都让我利用到了极致,即便如此,每次有外出的机会,我还是大箱小包往家拎,看着这些我多年的心血我心里就高兴。

我不讲究吃,更不讲究穿,也不喜欢开车,讲究随意,在随意中品悟,在随意中创作。我从未想到利用收藏去投机,总是把能在收藏中攫取文化营养作为第一乐趣。这恐怕才是我对收藏一往情深根源所在。


图2:中央信托局职员履历书(中共地下党员程恩树)。

林振荣:收藏家们属于孤独的远行者。真正的收藏家,如张伯驹、罗伯昭、赵泰来等毁家纾难呵护国宝捐赠国家的高风亮节,堪称收藏家的楷模,他们“探幽析微、研物立志”的收藏精神,日月可鉴。

事实上,要想使专题收藏卓有成效,还非得有一股痴迷劲不成,因为“不痴不迷不成收藏”。开展正当的收藏活动,在我看来至少可以产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效应:一是可以使收藏者个人的审美怡情文化消费习惯得以成型,进而有助于培养生活情趣,认知能力,理想信念,完美人格,“利己”;二是有助于为国淘宝,藏宝于民。收藏圈流传这样一句话,个人收藏到了一定的水平高度,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特色,那就不是为自己收藏了,而是为社会、为国家而收藏了。民间收藏承担起了一部分的文化保护与文明传承忧患责任,进而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利国”。

从个人角度来看,收藏虽是个性化十足的消费习惯和行为,但谁又能否认其潜在的文化启蒙与传播之社会意义呢?不用担心收藏会让人“玩物丧志”。大多数收藏者不仅没有“玩物丧志”,反而“励志”、“益志”:藏品呈现的是历史,浓缩的是文化,即使小众娱乐可以有文化大情怀。与收藏鉴赏过程始终相伴的是智趣怡情、审美感知和精神享受,使人享受到了淘宝之喜、审美之怡、研究之趣、交友之乐,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了文化,塑造了收藏者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图3:中国天一保险公司胶木烟灰缸(民国时期)。

方磊:我记得曾经在与高星老师私下交流时他曾经说过一句话:爱是无价的。这句话对我触动和震撼特别大,像是最完美得契合洞彻了我内心对钟爱之人与物的感悟。直到今天,我依旧被这句看似质朴实则深刻之至的话所激荡内心。我觉得收藏对于我正是如此。

如果有你的情感在其中隽永滋养,所有的困局都是心之旅程中的风景。收藏劳力之累,劳心之疲,劳财之浩都是所有局外人能所见的,但那些荡漾在内心的甘甜和欢畅却只有同道中人可以体味。收藏对人生的意义绝非高蹈空泛,对人内心的鼓荡和激励也不是浮薄缥渺,它对人心之充实有着具体实在的进取昂扬的指向。

收藏者都绝不是生活空虚的人,他们都是可以把日子过得最有内容的那群人。如果非要说缘由,那就只能归于心之那份不舍的爱恋。


图4:通惠保险公司股票。

收藏应如何规划而不盲目投资?

高星:我可以算是杂项收藏了,几乎涉猎很广,就像我的家像民俗博物馆,堆得到处都是,其实很不像收藏家专业。但让我欣慰的是,我可以算是杂乱有章,因为我重点的几项都可以成规模和系列化。

我最有成就的可算是茶壶系列收藏了,有近300多吧,规模已不小。其次是藏族民俗用品特别是擦擦(泥佛像铜模子)系列;老保单系列;《神曲》中外版本系列;文革用品系列;老油灯系列;邮票系列;崔健招贴画系列……

因为我不是以收藏盈利为目的,因此谈不上盲目投资,只是喜欢,不是专业,随心所欲。


图5:北美洲保险公司搪瓷招牌。

陈国庆:为“喜欢”去收藏才是真,若不喜欢却为了谋利益去收藏,多数会大大失望,血本无归,根本无法体验收藏的乐趣。动机不纯又何来好的结果呢?

打上文化印记的器物物件和各种自然界稀有物质都可成为收藏对象,正因为藏品浩如烟海,所以要进行分类,要根据的喜好,依据自己的财力大小,适可适度,量力而行。它们大致可分为如下诸类大项:书籍报刊、字画艺画、邮币卡、票证标片、陶瓷紫砂等等。每个大项还可进一步细分为二级分类和三级分类。

收藏的选题很重要,它决定收藏的成败。那么如何来确定收藏的选题呢?我的体会是选静不选动,选精不选滥,热中选冷。何谓选静不选动,就是当前不再有生产制造,也不再有实用性。所谓选精不选滥,就是同类的东西要选品相好工艺精的。选静不选动,选精不选滥就保证了藏品的相对稀缺性。所谓热中选冷,就是在热门大类中选冷门小类。

“捡漏”是好事,但概率非常小,不要老抱着“捡漏”心理,幻想“天上掉馅饼”,往往容易看走眼,损失财物。


图6:民国二十六年《晋察冀日报》。

林振荣:我认为,收藏行为虽然具有不小的投资属性,但不能跟风式的群体购买,更不能为了相互攀比和炫富而砸钱进去“博傻”,一切以力所能及,量力而行为宜。

对于收藏者来说,兴趣爱好始终应放在第一位,切忌以投机增值为唯一目的,要“以收藏的心态”进入市场,重在“收藏艺术,点亮心灵”。收藏的确需要资金作为保障,需要相关知识的储备和积累,但更需要一颗持之以恒的心,坚持就是通向成熟、成功最有力的一步。

收藏者不要落入贪多求全的魔窟。理性的收藏者倒不如遵循随性选择、谨慎投资原则,尤其是把握住市场低迷机会收藏一些自己喜欢已久的,富含文化内涵的藏品,然后远离市场,不理会跌涨变化,把精力转移到研究解读之中。一年半载以后,藏品就会带给你一份惊喜,如果你能远离市场涨价诱惑,藏好拿住,说不定会为你创造一个投资“传奇”。

关于收藏种类的选择,其实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收藏什么并无高下区分,关键是背后的文化内涵。收藏者如果没有对拥有的藏品做深入研究,对藏品的文化内涵、历史价值、艺术特征,甚至真假与否都茫然无知,那就只能算作附庸风雅,真正有远见的收藏者,不光满足于拥有众多藏品,收藏宏富,还要有独特的研究视角,收藏生涯里,不仅要有“收藏到”珍品的亢奋,更要有“研究出”成果的愉悦。收藏者一旦将个人的旨趣爱好同社会的保护传承文化使命结合起来,并以这种传承文化需要为己任,那么就会产生持久的、强大的学习研究创造的动力,那肯定是不同凡响的,注定会实现自己人生的最高理想。


图7:民国三十五年《解放日报》。

保险历史收藏对于今朝中国保险业的演进有着怎样的文化依托和承载的价值意义?

林振荣:很多朋友经常问我为何要选择保险业历史这样一个“偏门”专题。既是迁居上海的机缘巧合,其实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设计。从学习上海城市发展史以及与志趣相投朋友的交流中得到启发:上海自1843年开埠以后,迅速发展成为远东地区的金融中心,金融机构众多,留存着丰富的金融文化遗产。如果选择金融业历史专题收藏,扬长避短,另辟蹊径,则上海拥有其他省市所不具备的优势条件。当时收藏银行钱庄证券史料的先行者已大有人在,而上海作为旧中国保险业中心,相关的保险业历史文化收藏却没有得到收藏机构和个人的重视,还是一片空白。当然这种选择是以舍弃前二十年的收藏经验及成果从头再来为代价的,认准目标就无怨无悔,因此后十多年来,我努力去寻找那些稀见的、艺术价值高的、国家馆藏不足的、原汁原味的、能反映行业特征的保险历史实物及文献,一定要说我另辟蹊径,藏而有成的话,倒不如说我是预判准确歪打正着更合乎实际。

在我看来,收藏历史之于保险业界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回归,一件见证保险业200年历史风云的招牌月份牌或徽章,包含着厚重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足以让业界惊艳。作为保险文化的探求者或传播者,通过对藏品的研究找到与先贤对话的载体,打开一扇通向历史的心灵之窗。我国保险业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既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又要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愈来愈离不开保险文化的支撑。


图8:民国二十一年《图画晨报》。

方磊:工作于保险业内经年,见过了太多为保费的追逐,为名次的攀比,可我们似乎都明白那些恐怕只对少数人有暂时的利益和功用,因为所有这些都会被覆盖。保险业真正留驻的恰恰是穿越历史浩淼云烟,它们来自历史却迎向未来,真正那些懂得像“前”看的保险企业或保险人是一定珍存过往的声声断断的,历史的步音里响彻未来的钟摆。

一个不尊重保险历史积淀的国家,一定是一个保险发展脆弱的国家。一个不惜气力珍存金融掌故的国家一定不会是一个金融弱国。保险业建设像是一座恢弘大厦的修建,最坚实稳健的地基恰恰属于保险历史。“楼层”——“保险未来”愈高远愈需要坚如磐石的“干货”——“保险历史”沉实扎入一个国家文明的大地。

其实我一直很赞赏和钦敬林老师,他是业外人士却远比我们太多的业内保险人做得多,而且他有如此超绝的保险历史认知和保险历史观,不得不令我感佩。多些林老师这样的保险历史收藏前辈,实乃我们保险业之福。


图9:民国二十五年《山西日报》。

收藏有哪些技巧心得可以与大家分享?

方磊:我的心得很简单:沉住气、冷观察、细比价。固定少数交易商,隐忍住内心得到的欲念,等待最佳时机。同时不强求。收藏犹如人生,绝非所有的美好都属于你,要懂得坦荡迎接失意和败局。收藏会令人心里变得强大。

陈国庆:我个人观点是,首先收藏需要有稳定收入和生活环境。换言之,只有安居乐业才能愉快地投身心于收藏。怀有浓厚收藏兴趣者,首先保障工作收入稳定、家庭生活安稳后,再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爱好,慎重选择项目,循序渐进而为之,不可贪大求滥,搞得自己精疲力竭。

其次,要勤于学习和观察,不断提升各种领域德文化知识和鉴别能力。搞收藏是一种投资,进入需要勇气和胆识,但一定是建立在懂得和知道的基础上,不盲目跟风。要出去淘宝买入藏品,必须懂历史、懂得藏品德文化内涵。自己要学会区别真假伪作,别人的意见可以参考,但不能建立在完全听别人的,得有自己的主见与理解。没有文化知识底蕴,没有辨别鉴赏能力,即使拥有再多钱财也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涉足收藏就必须静心多学习多求教。

第三,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既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能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马上成为大藏家。搞收藏实质是一个知识和文化物质的积累,需要一个长期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过程,凭一时冲动或心血来潮肯定不行。搞收藏很艰辛,需要一种执著和痴迷。

第四,心态端正,少些功利性,才能更多乐趣。收藏目的是陶冶心情,培养高尚情操。现在一谈起收藏,不少人马上就与赚钱、发财联想起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从市场经济角度讲,搞收藏作为一种投资付出肯定有风险,至少你得作好缴学费的思想准备。


图10:《神曲》中文版。

林振荣:如果一定要有收藏技巧可言的话,我想说的是:首先,要准确为自己定位,根据个人的兴趣选准收藏门类。目标合理而专一就会增添实现的可能性。如果能够有一点超前意识预判未来的收藏趋势,那就占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了。一句话:收藏结合自己的专注与爱好最开心!

首先收藏门类没有贵贱之分。刘益谦花费2、8亿元购入鸡缸杯得到的快乐,与我们花微薄的工资淘获心仪票证藏品得到的快乐是一样的,精英收藏与大众收藏是可以并行不悖的。我们选择收藏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量力而行,不一定花钱最多的就一定是最好的藏品,不要跟风盲从,收藏需要“人弃我取”的精神,需要独辟蹊径,从一而专,扬长避短,凡是能够有利于人类精神财富传承,有助于民族认同和文化主体精神重建的,适合自己的,就是最佳的收藏方式,你喜欢收藏什么,全在于你自己的选择。

我认为,收藏未必只有依靠大投入淘得举世无双的孤品、走“高精尖”之路才是成功。收藏的理由就是“喜爱便可以收藏,世间万物皆可藏”,承载了青春岁月的信息,成为记录时代进步和文明演进的见证,也并非尽是玩物丧志,只要是物品主人将其当做欣赏的客体,引发追思、探究、赏鉴等的文化消费行为,就是收藏。

其次,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必有所得。人贵有志,学贵有恒,切忌朝三暮四,见异思迁。收藏要经得起市场炒作的蛊惑,只有持久而稳定的收藏兴趣与专一的收藏目标,才能获得系统、深刻的收藏知识,并保证收藏的良性发展。有时候,收藏者会追求藏品的完美无缺,非全品不收,非美观者不要,这对金融票证收藏并不适合。有些保险公司招牌、徽章、股票及保险单已被使用得陈旧不堪,殊不知,这些“老”“破”“旧”恰恰是历史的“见证物”,是行业活动最真实的信息载体,能一窥行业兴衰轨迹,一展保险文化的真谛,它是最具“观赏性”的,更是行业的性格、保险人的乡愁。

再次,收藏是一种心灵的修行,要有一颗平常心,以谦卑平和的心态来修身养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内心不被贪念控制,理性看待藏界风云,宠辱不惊,得失无意。最好的收藏当然呈现系列化,特色鲜明,形成内在的脉络和庞大的规模,并且有研究探索成果,能够弥补行业历史学术的缺失。

有人认为,个人收藏的乐趣在于藏珍居奇,秘不示人,享受“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心理满足和精神愉悦。我倒认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挖掘个人藏品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为现实服务才是收藏的真谛,尤其是当你的藏品能够与一个国家、一座城市、一个行业的发展密切相连,用藏品去印证崛起之路,用故事留存成长记忆,方能凸现个人收藏的不同凡响。

最后,谦虚谨慎,不要自满自负(妄自尊大是收藏之大忌)。须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要倚老卖老,不要奢想自己的藏品独领风骚,独步天下。收藏也不要偏信盲从所谓的“专家”。真正的高手在民间,在收藏品市场,藏界能者为师——他们每天都面对真品赝品,踩着“地雷阵”,练就了一双能断伪识赝的“火眼金睛”。


图11:茶壶柜。

在漫长持续的收藏之中您的最深感悟是什么?收藏的归途究竟何在?

陈国庆:感谢收藏丰富了我的人生,及大地丰富了我的人生体验,收获了许多。学会敬畏,学到感恩。

收藏的至高境界是由“独乐乐”到“众乐乐”,让藏品发挥更大的晕轮效应,而不是个人的独享,发挥价值最大化,把实现个人辉煌与回报社会结合起来。

收藏是一种追求、一种精神、一种生活、一种变迁。收藏仿佛让我们穿越时空,找到一个对比的标杆,对于今天所拥有,不是我们付出的多,而是一个时代的进步,我们在享受着前人的恩惠和积淀的劳动成果,我们应抱有更多的感恩和知足,少些抱怨和不满,倍加珍惜拥有的今天和一切。


图12:粉彩茶壶。

林振荣:盛世兴收藏。收藏世界很小,每个收藏者都拥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可以纵横捭阖,任性而为,而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家,应该是内心藏有火种,以一己之力,传承文明的人。

像所有收藏家一样,我也会时时纠结于自己的藏品远不够多,不够全,但我坚信,“多”和“全”不是收藏意义的全部,再丰富的藏品也需要花时间来研读和揭示,只有精深解读,个人藏品背后的文化价值才会凸现出来。我不会自满于当一个史料保管员,应该力争成为术业有专攻的“专家”。绽放本真,灵动自我,收藏是一项值得终身付出的事业。

从事中国保险历史专题收藏,是我自己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对中国保险业崛起之路的感悟是我十多年专题收藏之路最大的收获。我引以为豪的是,我的专题收藏可以生动形象地演绎保险业的兴衰故事,浓缩呈现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轨迹,留存城市文明的成长记忆。通过挖掘、保护和利用这些文物,不仅可以看到,而且可以为后人留驻丰厚的金融文化底蕴,为保险业未来发展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堪称记录金融文明传承保险文化的最好载体。我们在抢救和整理保险历史文化的同时,其实也就在存续和创造着保险的历史。我个人的力量和影响力是极其渺小的,我的梦想是,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合众人之力,能够在条件具备时,筹建成中国保险业历史专题陈列馆。

私藏终为天下公,藏品最终是属于社会的,再好的收藏世家,也很难延续三代人以上。藏品往往经不住战乱、动荡、身故、破产、经济危机、家族败落等变化。所以,个人收藏最好的归宿是博物馆。


图13:13-14赛季英超水晶宫队主场比赛球衣。

方磊:收藏旅程里我感觉最深的是对心灵家园的建设,漫漫收藏路就是心之旅程,内心变得渐渐丰沛、饱满、斑斓而强盛。

收藏的归途依我看是对自己的寻找,收藏是发自心而归于心。收藏旅程是对自己内心的寻找和皈依,收藏让我们在心音的指引下真诚、勇敢、充实、快慰、自由地去追寻一个真正的自己。(完)


图14:13-14赛季意甲亚特兰大队客场比赛球衣。


图15:14-15赛季德甲门兴格拉德巴赫队客场比赛球衣。


图16:14-15赛季意甲卡利亚里队训练卫衣。

图1-图5为林振荣收藏;

图6-图9为陈国庆收藏;

图10-图12为高星收藏;

图13-图16为方磊收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