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历史的花朵 当下的芬芳

发布时间:2015-06-12 10:22:23    作者:叶雷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作者:高晓松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4月

定价:39.8元

□叶雷

早晨的花,黄昏就落了,生命苦短。历史也一样,当年的风云,转眼就成了“历史上的今天”。早晨的花,有的娇艳欲滴,有的沁人心脾,有的透着冰凉的滋润,有的也散发着难闻的异味。历史上的今天,有的时候是故事,有的时候是事故,有的时候山重水复疑无路,有的时候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否朝花夕拾,凭的是一种心境,拾起来有什么味道,靠的是一种意境。是否重温历史,凭的是一种情怀,怎样打扮历史这个“小姑娘”,靠的是一种见识。

泰戈尔说:“天空没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朝花已过,尽管“暗香盈釉”不再,然带着想象的夕拾,依然会“拂了一身还满”。历史是开了又落的花,你可以无闻无知,可以熟视无睹,但如果重温故国、故城、故人的芳华刹那,却依然可以神往那风中飘落的片片花瓣,感受到鱼羊混炖的那一勺鲜味。高晓松的《鱼羊野史》,尽情发挥“野史”的张力,或当做老大妈来整容,或当做小姑娘来打扮,但宗旨依然是“读史使人聪明”,让人类进化。

有哲人曾说,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所谓野史也大半是假的,但是,我们还必须要“扎扎实实地把二十四史学好”、“过去所谓的稗官野史也要读”。“史”只要一 “记”,就难免夹杂记者的私货,就少不了野史的成分。也正因为此,历史才会鲜活,《三国演义》才会比《三国志》流行。单纯编辑一本“历史上的今天”,遭遇或许就会和高晓松的电视脱口秀节目《晓松说》一样,“司空见惯的历史内容,毫无精彩之处”。

然而,不形而上学,自己来搞一套历史,而是将功夫放在“记”上,将节目中未公开的“野史”和盘托出,悉数古今历史、中外文化,侃侃而谈文学、哲学、电影、音乐,书籍《鱼羊野史》便立马登上畅销书榜,创下百万册的销量。尽管高晓松说不辨是非,按“天”索骥,呈现“不整容、不化妆、素颜的历史”,实际上,高晓松却在“猜”上下足了功夫,猜当下的历史所需,臆造动机,让历史照进现实,再次散发意味悠长的芬芳。

我们不妨以《鱼羊野史·第3卷》为例。比如,近年来,国人纠结于国家假日办的放假安排,高晓松说“五一”国际劳动节,便将重点放在了美国这个“五一”劳动节开始的地方,放假庆祝不是在五一这一天,而是每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由此,进一步拓展美国的节日放假制度,“基本上都是在某月的第一个星期一、最后一个星期四之类的”,正好凑成一个长周末,不用每年由“国家假日办公室”来调整节假日。

又如国人不可能忘怀的“五四”青年节,高晓松不是将重点放在了“五四运动”本身,而是聚焦当下热议的大学精神,并用哈佛大学门上写着的“你进了这个门,就是为了让国家相信真理”来激人思考。5月4日这一天,高晓松还浓墨重彩地说了“铁托去世”,只是将落脚点,也放在了面临民族分裂势力威胁的今天,多民族国家“是靠经济、法律、教育,而不是靠军事或威权强行融合在一起”,并以新加坡为例来进一步佐证。

严格考据分析归纳立论的“高大上”历史,是“业有专攻”的那些所谓的历史学家的事情。尽管高晓松被誉为“音乐、影视、文艺三栖才子”,但这样的重任,他也是无力承担的。实际上,他也不愿意承担,因为高晓松追求的历史,“不是镜子,而是精子”,不是简单地镜鉴,而是要力图找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基因。所以,他“无门无类,凡举政治、军事、科技、文艺、体育甚至天文地理古董迷信,信马由缰”,鱼羊杂交,产生新的基因,才有“鲜”味。

历史只有照进现实,才能焕发新的芬芳,才能生长智慧、启迪青春。基于现实追问历史,不仅需要历史眼光的深刻,更需要世界眼光的广阔。《鱼羊野史》的市场成功,正是因为高晓松不只是将历史作为现实的参考,抛弃了简单化的影射,而是跨学科、跨时空、跨地域地穿越揉融,将一天一天的历史小插曲,杂交成化解现实纠结的药方。其实,我们是谁?我们从哪儿来?要去哪儿?答案从来就蕴藏在“鱼羊野史”之中,只是看你能否尝出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