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公益组织的“互联网+”转型

发布时间:2015-06-12 10:14:04    作者:王薇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2014中国慈善发展报告显示,在登记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54.1万个,比2012年的49.9万个增长了 8.4%。社会团体28.6万个,比2012年的27.1万个增长了5.5%。基金会3496个,比2012年的3029个增长了15.4%。民办非企业单位25.1万个,比2012年的22.5万个增长了11.56%。

面对如此庞大的数量,公益组织应该如何脱颖何处?确立发展战略,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培养专业人才以及积极推动公益组织的互联网+转型是关键。

优化管理流程提升公益组织效率

日前,IBM企业全球志愿者服务队(CSC)为南宁民间公益组织的‘互联网+’转型提供服务咨询。CSC南宁项目的志愿者根据广西壹方慈善基金会、安琪之家和八桂义工协会的不同诉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了咨询服务。这些极具价值的咨询报告将有助于南宁本地的民间公益组织更好地应用IT新技术,提升机构效率和价值,建立品牌,加强营销与传播,对本地乃至全国的民间公益组织转型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以八桂义工的项目为例,IBM CSC南宁项目的志愿者基于多方的访谈和观察,不仅帮助八桂义工对内部管理流程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在运用IT技术辅助财务决策等方面提出明确清晰的调整建议。此外,在民间公益组织中非常关键的义工管理、培训体系上,团队建议将培训进行数字化转型,基于目前已有的线下培训的基础上,形成知识库,将已有的培训电子化,便于长期反复使用。同时在义工工作分配上,建议八桂义工基于能力和特长,将义工分类认证管理,并实时进行跟踪评估,以便更好地调整、实施项目并让捐赠方了解项目进度。

关注移动社交,推动“互联网+”营销传播

在本次CSC 南宁项目中,如何运用移动互联网开展营销,发现潜在机会,建立品牌形象成为了三家民间公益组织共同关心的话题。基于自身丰富的IT经验和行业洞察,IBM CSC团队的志愿者们对不同组织需求提供了相应的咨询服务。

在壹方基金的项目上,IBM CSC团队经过访谈,分析壹方需要重新优化现有的网站体验及传播内容与渠道,提升壹方的对外影响力。团队建议壹方基金设立短期和长期的目标,进一步细化目标群体,通过多渠道的互动传播,协助壹方成为广西最优秀的非公募筹资机构,实现2017年筹款目标。

而在安琪之家的项目上,IBM CSC团队的志愿者首先对其现有的IT技术应用,包括使用社交媒体、移动互联应用的现状做出分析、评估。基于安琪之家的发展目标,团队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在开展机构营销,发现潜在资源,整合、提升公信力,整合创始人个人品牌和机构品牌协同营销,并在筹款等方面提供了专业的咨询建议,以帮助安琪之家吸引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关注脑瘫群体,影响政府相关部门对该群体的政策制定与完善。

安琪之家康复教育活动中心理事长王芳表示:“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给我们创造了新的机会,同时也提出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利用互联网将安琪之家进一步推广出去,吸引更多人关注我们,支持我们。与IBM CSC项目团队合作,不但帮助我们梳理了现有的管理、流程和资源,向我们提出了管理、服务的系统化和标准化的应用方案,还建议我们如何运用移动互联网展开营销、推广、筹款,希望IBMCSC这个项目能够一直持续下去。”

人人公益的互联网+模式

有专家认为,中国慈善界正在呈现的最显著特点是,自上而下的社会组织改革政策与自下而上的民间慈善公益事业的转型实践,计划慈善的旧思维被抛弃,公民公益开始进入社会主流。同时出现了互联网公益、跨界公益、社会公益等颠覆性创新方式。

实际上,许多大型企业和公益组织已经开始关注公益事业上的互联网转型。如苏宁正在运用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精神,让公益活动融合了线上线下O2O模式,搭建起开放平台,形式变得更活跃,参与变得更多元,效果变得更透明,以更好、更充分地回报社会。

互联网的透明、草根、人人参与,以及海量、小额的长尾捐助都使得公益组织面临新的机会和挑战。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指出,要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开展业务,否则就没有未来、没有资源,业务流程也不会畅通。

事实上,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公益组织已经在行动。爱德基金会从2007年就开始网上筹款,2014年初又成立了专门的新媒体部,全年通过网络月捐活动筹集的资金已经突破1000万元,占总体筹资份额的10%左右。作为新中国最早的公益组织之一的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也在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公益透明化:捐款人把钱捐给基金会后会收到一个密码,登陆系统就可以查询钱用在哪儿、用在哪个人的身上。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则利用互联网开展农村远程创业、就业知识培训。

持续关注新媒体与社会公益的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心研究中心主任师曾志教授用“解构”“失控”“迭代”“重构”四个关键词总结了互联网给社会、给公益事业带来的影响。首先,互联网 “解构”了工业社会确立的旧有诸多统一性规则;其次,互联网时代是“失控”的,要求企业、社会组织在这种“失控”当作找到自己转型与发展的关键;再者,互联网时代特别关注“迭代”的概念,过去对产品要求是尽善尽美,而如今则是在一些小的功能上进行改变,要在试错当中不断前进而不一定是要等到完美了采取行动;最后,互联网重构了公益事业的整个链条,为公益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互联网是去中心化、去组织化的,它很难有一个共识的东西,但大家每一个人内心当中的向上向善的精神却是共通的,这是公益行业的内核,它可以把所有人用互联网连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