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人类文明的绿色之殇

发布时间:2015-05-15 09:46:32    作者:陈华文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作者:(英)克莱夫·庞廷

翻译:王毅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5月

定价:59元

□陈华文

当今世界,人口和城市的无限膨胀,让脆弱不堪的绿色世界面临巨大的考验,越来越多的学者,以理性的维度,反思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推出了不少与之相关的学术佳作。其中,英国学者克莱夫·庞廷的《绿色世界史: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从历史文明的角度作为切入点,考察自然生态环境的演化历程,对于我们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思想上的借鉴。

人类发展史就是自然遭受破坏的历史

庞廷曾任教于英国斯温西威尔士大学,讲授政治学和国际关系。除了本书之外,还出版过《知晓的权利:贝尔格拉诺事件内幕》《白厅:悲剧与闹剧》《火药:一部爆炸史》等著作。从本书的内容容量来看,庞廷学识渊博、通晓历史,有着浓郁的生态情怀。

《绿色世界史: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最大的亮点,是重返历史深处“打捞”尘封已久的生态之秘。庞廷在书中,如同一位游侠,从苏美尔到古埃及,从复活节岛到罗马帝国,对世界各地的文明兴衰进行考察论证。他的核心观点是:人类努力创建的文明社会,是依靠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而繁荣起来的,当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不能维持增长到极限的人口时,人类文明社会的最后结局就是走向崩溃。简单地讲,一部绿色世界史,也就是一部让世界失去绿色的历史。很多事实正在表明,以践踏自然生态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带给人类的只有战争、疾病和绝望。庞廷作为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在书中忧心忡忡地呼吁人类热爱地球、保护绿色,这是人类及其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路径。

本书共17章,主要从地球资源、生态环境、工农业生产、疾病健康、城市污染这些热点问题中展开叙述。在论述每一个生态问题时,庞廷总是从具体的个案着手,然后以“剥洋葱”的方式,在众多数据图表的支撑下层层剖析,接着在每个章节后进行建设性的归纳总结,并提出人类走出生态迷局的建议。比如本书第一章“复活节岛的教训”中,他从太平洋复活节岛上的生态变迁入手,进行生动而不失严谨的叙述,进而分析一座曾经有着灿烂文明历史的岛屿何以走向衰败。不难看出,庞廷为了撰写此书,在收集素材方面下足了功夫,但他并没有迷恋史料的堆砌,而是在史料后面探析生态的意蕴。

践踏绿色付出的沉重代价

人类社会得以繁衍至今,完全是依赖这个生机蓬勃的地球。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开始大规模地砍伐森林,以此改造农田、取暖做饭、建造房屋等等。农业文明的起步阶段,人类开始破坏自然环境,只不过和大自然的丰饶相比,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然而伴随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破坏大自然的速度就开始加快。本书第五章“破坏与生存”中,列举的案例令人深思:位于中东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在公元3000年前就步入文明社会,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步入文明社会的群体。但苏美尔文明之所以最后消失,其实和自然环境的崩溃有直接关联。

对于古代社会生态系统与文明的关系,庞廷在列举个案时可谓旁征博引,他的视野无疑也是全球性的。在庞廷看来,大规模的毁林,是古代社会中的普遍现象,这也是古代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根本。本书中,他专门针对中国与毁林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中国文明之所以起源于北方黄土高原,是因为那里土地肥沃、草木繁盛、水量充足,而古人为了生存,在黄土上年复一年地种植黍栗,且种植面积不断扩充。农业种植过程中,清除了其他绿色植被,疏松的黄土不可避免遭受雨水侵蚀,很快黄土被雨水冲刷走。长年累月就形成巨大的沟壑和峡谷。黄土高原生态恶化后,使得古代政权经济文化中心朝东南迁移。庞廷认为,直至三百年前,不仅黄土高原上的森林消失,中国几乎所有的原生森林都已经砍光。

寻求人类与自然共生的出路

整个世界步入现代社会之后,也就是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发展欲望被史无前例地激发出来。伴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开采迅猛提速,各类物种、甚至热带雨林中很多不为人所知的物种,迅速灭绝。此外,大规模的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使得人类生活领地的不断扩大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自然快速退化,同时,空气和水质受到的污染也无法避免。庞廷甚至认为:整个地球正面临第六次动植物大灭绝的威胁(上一次是6500万年,当时是恐龙大灭绝时代),这次物种灭绝,人类有不可推卸的罪责。

在环境学家眼中,地球就是一个和谐的、封闭的生物圈,如果物种之间的均衡被打破,人类的健康也会受到威胁。由于人类过度猎杀野生动物,使得动物中的疾病传向了人类。艾滋病最初传染开来,就是人类食用黑猩猩的肉酿成的恶果。

地球生态系统出现失衡,给人类带来的麻烦是多方面的,这也是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难题。在人口膨胀、战胜贫困、工业生产、城市化进程、能源需求、经济指标等一系列作用之下,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其中无法绕开的瓶颈。人类社会现在面临着两难选择:一方面要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考验着全人类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