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重庆大轰炸后的保险赔付

发布时间:2015-04-10 11:01:41    作者:仁寿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空袭之殇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重庆即成为中国抗战之中枢——战时首都以及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为了彻底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迫使重庆国民政府屈膝投降,日军在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的5年半时间里,先后出动军用飞机9000余架次空袭重庆,进行了惨绝人寰的“无差别、地毯式大轰炸”。

1939年至1941年,日军对重庆分别实施代号为“100作战”“101作战”“102作战”的空袭作战计划,其中尤以1939年的“五三、五四”大轰炸最为惨烈。1939年5月3日下午1时起,36架日机对人口密集、商业繁荣的重庆渝中半岛进行轮番轰炸,上百颗炸弹和燃烧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从两江汇合处的朝天门到中央公园两侧约2000米市区最繁华的街道顿时成为一片火海,大火蔓延,昼夜不息。山城人民甚至来不及擦洗血泪,次日下午6时,27架日机再次来袭,都邮街、小梁子、大梁子、七星岗等10余中心街市被炸毁,大火延烧三日。国泰电影院被炸,当场炸死观众200余名;同时被炸的还有外国教堂及英国、法国等国驻华使馆,甚至连挂有纳粹党旗的德国大使馆也未能幸免。在重庆支援抗战的飞虎队陈纳德将军亲眼目睹“爆裂的竹子溅出火星,坍倾的板壁燃起大火,整座城市烈焰滚滚,一直烧到江边,多人被大火烧死或者呛死。”

“五三、五四”地毯式大轰炸使得重庆整个上、下半城繁华市区尽成瓦砾,万余人倒在硝烟与炮火弥散的血泊中,造成“闹市为墟,伤亡山积”的凄凉惨状,给重庆市民造成极大的痛苦。为了记住这次空袭,重庆国民政府将日军投下第一颗炸弹的道路命名为“五四路”。

事实上,日机的空袭除直接炸死、炸伤市民外,间接伤亡的更是不计其数。1941年6月5日深夜,日机夜袭重庆,仅能容纳四五千人的较场口防空隧道挤进了1万余人。简陋的设施与混乱的管理造成数千市民在极度拥挤与缺氧中伤亡,酿成了震惊中外的重庆较场口防空隧道大惨案(又名“六·五惨案”),给山城人民留下了永久的伤痛。另外,长期的空袭轰炸还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使得战时重庆成为“三多”城市,即垃圾多、污水粪便多、老鼠多。这种恶劣的市容环境导致一些传染性疾病,如霍乱、痢疾、天花、星红热、流行性脑炎等十分流行,大批市民因染病而丧生。

保险赔付

为了加强后方力量,充实战争资源,坚持抗战到底。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即号召长江下游及沿海一带工厂内迁。而内迁工厂的物资安全,保险业必须为之保驾护航。故此,1937年8月25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常务会议决定,迅速开办战时兵险业务,并由财政部拨款1000万元(法币,下同),委托中央信托局保险部筹办战时运输兵险。经中央信托局保险部紧张筹备后,当年10月即正式办理。业务开办后,首先以上海为中心,凡途经上海或由上海起运的内迁物资,均属保险范围。其承保责任除兵险外,还包括一切险在内。不久,上海沦陷,业务重点便移到湘江及粤汉、广九铁路一线,途经香港内运的物资也承保在内。迨至武汉、广州相继失守,主要承保地区又转至港越、滇越各线。后因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侵入越南,便再移至滇缅一线,到仰光沦陷,国际通道便只有靠航空线路了。

战时运输兵险,自1937年10月开办到1945年8月结束,历时8年,共收保险费47971万元,赔款为37450万元,年平均赔付率为78%,剔除营业费用,收支基本平衡。

除战时运输兵险外,中央信托局保险部还举办了战时陆地兵险。1938年冬广州失守,武汉吃紧,国民政府继续号召长江下游及沿海工厂内迁,但一部分工商界人士顾虑到内迁后,其厂房机器设备和物资存储会随时遭到敌机轰炸的危险,在行动上徘徊观望,不肯轻易内迁。国民政府财政部有鉴于此,于1939年夏季再拨给中央信托局保险部1000万元,开办战时陆地兵险业务。由于此项业务任务繁重,需要有一定保险工作经验的人员来办理,乃由中央信托局保险部经理项馨吾潜赴上海,在上海市保险业同业公会和上海市保险业业余联谊会的大力协助下,秘密招聘了一些有经验的工作人员,组成一支办理陆地兵险的骨干队伍。这支骨干队伍成员中,有新中国成立后后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的林震峰,有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的唐雄俊,还有成为世界船王的香港寰球航运集团主席包玉刚。

开办战时陆地兵险,在筹备期间遇到不少困难。首先,缺乏国内外的参考资料;其次,地域广、期限长;再次,分保问题无法解决。但为了保护内迁工厂安全,经再三研究,乃不得不于1939年底首先在重庆开办。随后又分别在贵阳、桂林、衡阳、成都、昆明、万县、宝鸡、西安等地中央银行内派驻人员办理战时陆地兵险及其他保险业务。其他小县城则不派专人,委托当地的中央银行和中央信托局分支机构代办。为适应兵险业务需要,中央信托局于1942年在重庆公开招考业务人员,并举办兵险理赔人员训练班,参加学员四五十人。结业后分配到各分支机构,解决了理赔人员缺乏的问题。

战时陆地兵险的承保范围,明确规定以存放在国内后方对抗战和民生有关的物资设备为限。保险标的分为存栈货物、生产工具和建筑3类,均各有其保额限制。基本责任是由于飞机轰炸所致的损毁及延烧损失。基本费率为0.50%、0.75%、1%,另按建筑等级、占用性质及坐落地点计算加费,但最高不超过1%。保险期限为1个月,这一标准适用于重庆、桂林、衡阳等一类地区,二类地区如昆明、贵阳、万县、宝鸡、西安等可优惠25%,其他城市均为三类地区,可优优惠50%。凡长期投保或有特殊贡献的工矿企业,还可以特殊优待。

保险有功于抗日战争

1940年,日军飞机继续加紧轰炸重庆。当时,陆地兵险的三分之一保额集中于此。在此期间,近郊区有不少工厂企业屡遭轰炸,厂房、机器设备及存储物资屡遭损失,保险赔款有的高达上百万元。特别是这年的五六月份,即1939年“五三、五四”大轰炸一周年后,日军飞机又在重庆市中心区狂轰滥炸,仅6月19日、20日两天,日军飞机在小梁子、大梁子一带就掷下上百颗燃烧弹,整个闹市区顿成一片火海,商店、民房延烧焚毁,市民痛苦不堪,购物无着。市政府乃指定500家商店为陆地兵险必保单位,最高保额原为5000元,后随物价上涨又有所增加。陆地兵险普遍开展的结果,一方面是业务量大幅提升,另一方面赔款支出也为数较多。其中申新四厂和福新五厂被炸案,支付赔款30.25万元;某发电站被炸,支付赔款67.66万元。为掌握业务发展经营状况,财政部长孔祥熙饬令中央信托局保险部逐天上报保费收入和赔款支付情况(包括应赔未赔的估计数字)。从总体上看,陆地兵险的赔付呈前高后低的状况。这主要是因为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执行了南进政策,不能抽调大量飞机对我后方进行狂轰滥炸,以致后来逐步采取了使用少量飞机进行扰乱式疲劳轰炸的策略。

战时陆地兵险,自1939年开办到1945年结束,历时6年。

战时运输兵险与陆地兵险的开办,是中国保险事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大贡献。它不仅对工厂内迁,发展后方经济,充实战争资源起了一定作用,而且作为一项政策性业务,由于办法简明,费率恰当,在业务经营上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硝烟已尘,岁月已寂。但对于抗战时期保险战线同仁开办战时运输兵险与陆地兵险为抗战服务的史迹,我们应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