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人从柿子的诵读中救赎并飞升

——解读高星诗歌《与柿子交谈》

发布时间:2015-03-27 10:25:56    作者:李犁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编者案:

作为诗人,高星先生在保险业界久负盛名。我与高星相识相知已久,感念于他的勤奋多产,更尊敬他的性情和真实。《与柿子交谈》以我拙见,是我所见过他的诗作里最有魅力最让我难忘的作品之一,甚至我曾经半开玩笑地对高星说,“当你写出这首诗歌的时候,你其他的作品都可以被遗忘了。”

本期“文采”我们荣幸请到了东北诗人李犁先生,请他点评《与柿子交谈》。李犁的诗评本身就像一首诗作,从一个诗人的视角去感触另一诗人的心魄。当然,每个读者对作品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怀之处,与李犁先生谈到的救赎不同,《与柿子交谈》最激荡我心怀的是对生命的痛切、痛惜和关涉命运的悲悯与哀婉。但是我相信任何一个好的文学作品具备的潜质之一就是内心久久的不安。

与柿子交谈

□高星

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

昼夜思想

这人便为有福

你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

按时候结果子

叶子也不枯干

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

——《圣经•诗篇》卷1-1

 

我从没有记得柿子树春天的样子

就像拒绝它清涩的味道

当厚重的叶子纷纷离它远去

柿子才把所有的日子

在树叶的尽头凝聚

 

黑色的喜鹊在天空下做横向的穿梭

像雨刷刮洗着湛蓝的玻璃

让每一颗柿子通红

如海上初生的太阳

 

几乎所有果实的内容

都有不可以公开的秘密

炫耀的色彩拉开收获的距离

燃起古人读书的烛灯

无动于衷的我 进行按步就班的解读

 

柿子深深地垂向地面

低沉谦虚的姿态有些夸张

像要把红色的欲望掩埋

成熟便成为了许多没有必要的负担

时光黯然失色

 

比沉重更加沉重的是自我满足

饱满的柿子异常内敛

一点也不回避自身的软弱

让所有的女人都去耀武扬威的微笑吧

尽快从枝头消失或是逃避

将感觉压缩到话语的背后

 

无所作为的工作 平凡的日子

难堪的父亲

如果把事事如意 事事清白的寓意

写进古老的画意

那孤独便成了纸上的墨迹

 

掉落在地上的柿子

并不是为绚情而遮掩

突出浓烈的汁液

一半是颓废 一半是绝望

更多是破裂的疲惫

 

尽我所能 便是将生死忘却

在生命的尽头挣扎着

年岁是最后一根牵扯的细线

当我老了 当我死了

时间如风 现实为地

六神无主 空空荡荡

只有柿子可以从新再来

 

毁灭的不是自己的躯体

而是对世界最初的印象

当我用诗写下柿子的透明时

那是我仅存的一点敬重

(作者系中国人保集团员工)

 

人从柿子的诵读中救赎并飞升

——解读高星诗歌《与柿子交谈》

□李犁

高星是一个追求意义的诗人,他的《与柿子交谈》其本质还是通过柿子的前世今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掰开给大家看。这里,柿子是一个喻体,也是他心灵的符号,更是一个寓言。诗人从柿子的荣耀与衰落,疲惫与重生中,感受到人的命运的脆弱与坚韧,鲜艳与黯然,甚至毁灭与重生。与柿子“可以重新再来”相比,人无力达到的地方太多,不但人的生命和行为有着局限性,就是愿望和想象都不能自由地伸展和生长,即使没有外在一些事物的干预,人的自身也是一个屏障,让自己无法逾越。所以与人相比,柿子是幸福的,也是永恒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与生命被外界钳制着的柿子相比,人却能自己掌控命运,上与下、远与近、快与慢、显与隐、颓废与奋进都在于自己的选择。这时人是主动的,而柿子是被动的。此刻,柿子是诗人的镜子,让诗人窥见自己的现在与未来。柿子作为倾听者,也是诗人的朋友、知己,甚至情人,让诗人将自己的酸甜苦辣,还有爱与欲、愁与乐、绝望与期冀倾吐出来。诗人通过对柿子的倾诉,心灵的得到解脱,并开始飞升。

再从柿子的角度考察,柿子在诗人的信赖、羡慕甚至爱恋的哺育下,变得圆润饱满成熟,轻轻一碰,便“突出浓烈的汁液”,那是柿子的爱情,破裂了就是结束,也是完成。这是柿子对爱情的决然态度。因此,柿子让人敬仰,能照出人的小来,让人羞愧。不得不反省自己。柿子在救赎着人。

这首诗歌结构的优势是像移动的镜头,一会人与柿子重叠,一会又分开。合上是诗,分开是思。好的诗歌都是思和诗共同完成的,思是思想是核,诗是美是花朵;思是凝聚的属于理性,诗是飞翔的属于感性;诗与思互相碰撞,就会在瞬间升华产生诗意和美。所以高星在这首诗中,通过激烈的情感抒发,最后达到他思想的核心。这让此诗像太阳下发烫的石头,外热内冷。也就是说诗歌的表面是激流,下面却是礁石;诗歌的走向不是向上飞扬,而是向下凝聚。高星用诗歌梳理着生活,拔掉生活表面的杂芜,也穿过激情的蒸汽和情绪的泡沫,最后抵达诗歌的根那就是思想,然后再通过努力使思与诗交融并最终构成了意境和美感。

一首诗完成,就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品,已经与作者无关。每个读者会以自己的经验来理解和阐释其中的含义,解释的结果往往与诗人写作的初衷相驳。但这正是诗歌的魅力,因为最好的诗歌都是有确感而无确解。诚如那句老旧的套话:一百个读者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