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货运保险的原始形式(上)

发布时间:2015-01-23 11:22:32    作者:陈斌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镖局是明末清初才开始出现,镖局是商品经济的产物,经济的繁荣,不仅为商人队伍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带来的还有商品在长途贩运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于是,为保证商品旅途运输安全,镖局就应运而生。同样,我们发现保险的起源,与镖局的产生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不同点。

 
平遥同兴公镖局。

镖局的起源

镖局的镖,早期的写法是“标”。镖局这种特殊的行业究竟是什么时候、由谁第一个开始创办、或者开始营业的?史料不仅没有详细的记载,而且专家们也说法不一。根据近代学者卫聚贤所著《山西票号史》考证,镖师之鼻祖应当为山西人神拳张黑五。镖局是明末清初顾炎武、傅山、戴廷轼为反清复明,以保护商人运送现银而设。在清朝的对外贸易活动中,镖局也被雇请护送出洋货船,在吴炽昌的《客窗闲话·难女》中记载:“余舅金氏,以大海之洋行为业,自置洋船五,在东西洋贸易。每船必有标客,以御盗贼。”

也有一种说法,镖局起源于水运。大运河贯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多个水系,是水运交通大动脉,当时活动在大运河两岸的盗贼叫“吃漕的”活动十分猖狂,不管官府饷银还是商旅财物都是打劫对象,面对风险,人们需镖局护镖也相应产生。运河分段断航后,水路镖也受到局限,业务萎缩。

镖局三宝

镖车、镖旗、镖箱被称为:“镖局三宝”。

镖师走镖通常有两种承载工具:镖车与镖船。但镖车有很多种,手推车、马骡车、轿车、洋车,不一而足,走镖时需要什么样的镖车,一要看是什么样的镖物,二要看走什么样的道路,三要看在什么时期。

在最早的镖车中,一般都是独轮车。这种车只有一个轮子,最适合走崎岖不平的山路,但由于平衡难以掌握,后来才变成双轮车了。马骡车的出现,是由于货运量加大,单靠独轮车和双轮车已经不能满足商旅的需要,所以牲口的快速脚力成了镖局的不二选择。

在古代,马车又分两种,一种叫大车,专门运输物资;一种叫客车,专门供人乘坐。如果是一匹马拉车,就叫单车,如果是两匹以上马拉车,就叫套车。

通常来说,镖局的马车都是骡车。一是因为骡的脚力比马的脚力快,二是因为骡子走起路来稳当,不颠簸。与此同时出现的还有一种骡轿。骡轿是由两匹骡子组成,一前一后,把轿子的前后架杆系在骡背上,坐起来很舒服。骡车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低档的客货两用车,另一种高档的专门载人。最早的时候,镖师在小独轮车上插上一面小旗,当时的小旗一般都是三角形的,黄面红色狗牙边,或者红面黄色狗牙边,也没有什么字,最多也是写个“武”字,或者搞个龙虎的图腾。后来这种三角形的小旗,逐渐成了镖车上必不可少旗帜,而旗面上也写上了大字,小旗上的字儿一般是总镖头的姓。这种标志如同一般商号铺面,作为招徕生意的牌匾或招幌,镖局的招幌在注入了企业文化以后,则成了一面继承传统的书写着自家字号的镖旗。因此,即或途中住店,仍要把镖旗插出去,入夜则换以书写有镖局字号的镖灯。

镖旗也有很多种,每个镖局的图腾和样式都不一样,这要根据当家人和镖师的信仰喜好所定,没有统一的规定。但是不论大小镖局的镖旗在面料上都是非常讲究的,面料做出来的旗帜要见风招展,要经得起风扯、雨淋、曝晒不褪色,而且还要显得高档,因为镖旗就相当于自己的字号。特别是镖局的旗,相当于军队里的帅旗,大型镖局都有专门的镖旗手扛着,旗手在出事的时候可以不管镖车,但是不能不管镖旗,旗手也有旗手的规矩,人在旗在,人倒旗不能倒。

走镖时用来装载贵重镖物包括金银首饰、珍珠玛瑙、宝石古董等等以及装载镖银的箱子,称为“镖箱”。镖箱大多是榆木制作的,这种箱子本身就有七八十斤。锁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防盗暗锁,只有大掌柜和二掌柜两把钥匙并起来才可以打开,起到一个预防贪污的作用。镖箱有水路用的,也有陆路用的。镖箱也有“内镖箱”和“外镖箱”之分,内镖箱是镖局内部自己使用的,用来盛装雇主送来的镖礼,因为镖礼的分配是每月按照走镖量给镖师少量的零用薪水,其他的都是要用在日常开支和伙食上的,大部分的要到年终才能分红,所以零散的镖礼都要用镖箱存放起来,等年终和整批的镖礼一起分红,还要有余头存放以防“失镖”和镖师伤亡时赔偿和补贴用。外镖箱一般都是用来盛装雇主贵重财物的,走镖时要当着雇主的面把镖箱锁好,由雇主贴上了封条,才能上道。也有雇主自备镖箱的。比如票号的票银因为数量巨大,一般都是票号自备镖箱,把银子抬到镖局后验完了数量,封上封条。而官府的饷银、皇杠,则是官制的银箱,更不用镖局操心破费,直接押送就是。

镖局起源

开办镖局一般要向当地的官府领取执照,交纳商税。从内部的组成人员来说,镖局有明确的编制,大型镖局的编制一般包括:当家人、总镖头、镖师、大掌柜、趟子手、伙计和厨役;小型镖局的编制一般比较单一,也非常明了:股东、掌柜的、伙计、徒弟。当家人讲的是人面广,关系好,有钱有势,能打出旗号的;大掌柜讲的是眼明心细算盘精,看货不走谱,估价不离谱,上下里外该打点的绝对少不了,不该开销的绝不浪费;总镖头通常是赫赫有名的江湖人物,镖师则是负责镖上路的行动者不但熟知陆上功夫和水上功夫,还精通拳械、马术、善使暗器,当然还懂江湖上的规矩和行话;趟子手是走镖时喝道开路的伙计;伙计和厨役是镖局中上上下下处理杂务或外出护镖的帮手。

 
旧时镖车

说镖局是股份制企业,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人员组成。镖局做的是无本生意,镖头、镖师、徒弟都属于人力股,武艺和本领属于无形资产,或叫能力资本。

二、分配制度。镖局人员身份不同,工酬和红利也不一样,大当家的作为法人代表独立承担义务和责任,对外开展业务时,通常是独立核算,一笔生意下来留下公共必需的费用,把利润按每个人的责任大小实行公平分配。

三是成本核算。作为镖局的经营成本,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镖路上的开销,包括吃、住、医、养牲口等,另一部分是店面租金和日常生活开支。

镖局组建都有哪些形态呢?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自由爱好者组合。最初是几个习武之人组成一个小团体,以便切磋技艺,互相提高以此基础上组建的镖局,自然是友情为重,所领的股份也比较平均,人际关系也比较平等,大家基本上凡事都有发言权,编制处于有无之间。

第二种是武术世家组建的镖局。这些人大多有血缘关系,有生死与共,唇齿相依的英雄气概。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虽然也有招贤纳士的举措,但在地位划分和股份份额上,却出现了雇佣关系。

第三种是朝廷裁军后,一些士兵没有得到安置,一些行伍之兵士,重德守信讲道义,凑在一起开设镖局。

这些形态中深深打着“情”、“义”、“礼”的要素烙印,也构成了镖局的经营方式、分配原则、管理制度、人家关系等方面的特征。

镖局的业务活动,按照传统的习惯归纳后大致可分为四大项:走镖、护院、保护库丁。

走镖是镖局的主要业务。镖局的买卖叫做“出镖”和“走镖”。按脚程远近、货物所值取不同的“镖利”,商定后签订“镖单”,在镖单注明起运点、商号、货物名称、数量、镖利多寡等,双方各盖图书(即印章,其章非状)。护送到指定地点、商号后取得镖利。走镖通常有总镖头或是经验老独当一面的镖头“押镖”,拿着接收镖物的清单,再带上官府开的通行证——遇到关口的时候,拿出通行证给官兵们查看一下,为了避免纠缠,镖师有时便顺手塞给他们一些银两。途中遇到状况,譬如发现路间摆着荆棘条子,就知道前面有事了。

护院。老北京城有三多:王公勋戚多,达官显贵多,富商大贾多。保护财产安全,防范风险发生是他们的关心之所在,寻求保镖护院,如今日选择投保一样。镖师护院是穿的工作服叫做“夜行服”,因为护院工作是在夜间进行,夜行服是保护色。镖师进入宅门后,在行规上是对雇主的家政不闻不问,但为了确定重点保护对象,又不得不请雇主指点一二。护院的行规虽然不许打听雇主的钱财状况以及存放之处,但镖师不能心中无数。因此镖师护院驱贼为上策,击毙为中策,生擒活口为下策。

坐店。尽管和护院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它们毕竟是两种不同的业务,自然也存在着差异。商家请镖师坐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恶人”到店中敲诈勒索,扰乱正常营业秩序。常言说动铁为凶,所以“恶人”进店闹事时一般都是手无寸铁,因此,镖师坐店时也是手无寸铁。一旦发生了冲突,讲究干净利落,三招两式,就将其打翻在地,而且还能叫他爬起来,自己走着回去。

保护库丁是一项特殊业务。库丁,顾名思义就是看管银库的小役。一个身份如此低下的小卒,怎么能出得起钱请镖局的镖师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呢?即便是有钱,库丁又不是什么达官贵人,何需镖师“护驾”?说是保护,其实是防贼。库丁作为银锭的铸工,虽然不敢像库管、库吏那样明目张胆的大手大脚,但顺手牵羊的机会还是有的。针对库丁偷盗银子的现象,银库制订了很多奇特的规章制度,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库丁仍能弄到银子。于是,“嘎杂子”们开始眼红了,结起伙来,专门对库丁进行敲诈勒索,甚至绑票。库丁们的银子是豁着命弄到的钱,对于嘎杂子的欺扰不敢声张,只好出钱请镖师保护自己。所以凡是到镖局要求保护的库丁,镖局都派车接送他们上下班。在商号坐夜的镖师,白天除了睡觉之外没有什么事情,于是利用坐夜前和下夜后的时间来接送库丁上下班。镖师赶着一辆档次很低的小骡车,按照事先排列好的路线,接四五个库丁去上下班。

镖局行规

镖局自有行规。首先说水路三规,第一规“昼寝夜醒”,白天睡觉,晚上醒来值班守护。第二规“人不离船”,第三规“避讳妇人”。其次说陆路三不住。一不住新开的店,镖师一般走固定线路,对沿途旅店很悉。二不住易主之店。三不住娼店。再来说“进店三要”首先在店里巡视一遍,看之有无“异相”,以防被贼人盯上。二是要在店外巡视,看之有无“异风”,以防被人“贴上”。三要进厨房巡视一遍,看之有无“异味”,以防有人暗中下药。最后说:“睡觉三不离”和“三会一不”睡觉三不离就是:第一,武器不离身。第二,衣不离身。第三,车马不离院。“三会一不”是指:会搭炉灶,出远门会做饭;会修鞋,保证脚不委屈,能行远路;会理发,一显出不跌份,二显出镖局气派;“一不”就是不洗脸,口外冬季寒风凛冽,春秋风沙扑面,夏天骄阳似火,所以走镖过程中,“洗脸”和“到家”是同义语。

镖局利益

清代末年,北京一些镖局为官府护送饷银的镖礼,一般是一百万两银子收取五万两,即5%;为商号兼带汇款,一般是大约每十两银子付五钱报酬,即5%,也是“逢百抽五”的利益原则。虽然前者系大宗买卖,但是风险太大,自然收取无法降低;而后者虽然多属兼捎,但是买卖小,镖礼取价比例就没有太大的区别。当然,镖礼的收取没有一个硬性的死规定:一般都是看所押之镖的难易程度,包括镖路的远近、危险系数以及物品或者人物的贵贱等,一般情况下是最低是“逢千抽五”、最高不会超过逢百抽五的极限。

首先,镖局做的是无本生意,开业只需数量不大的租金和口粮就行了。这种的行业最大本钱是镖师的武艺和武德,镖路上寸步难行;没祠武德,雇主不会光顾。其次是镖局的业务范围、业务能力、业务收入和从业人员的多少成正比,走镖护院保护库丁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闲人,也养不起闲人.收了镖礼以后,除去公用的钱外,都要分给个人。其三是镖局的从业人员都是终身制,只要不亏德坏规,就不会被解雇。

镖局的生意兴旺时,大家多分红,买卖不济时少分红,到撑不住门面的时候,吃散伙面。按镖局的规矩,习武之人一入镖局就领工资,学徒也不例外,未出师也能挣上二三两。那时六品京官的年俸是六十两,镖师的月收入在十两和四两之间。按理说,镖师的工资可以抵得上一个六品官员了。但与民国时一月四块大洋的巡警比,镖师还是优越多了,而且吃得好。镖局还有一个不成文的福利政策,那就是镖师因伤致残后,家中无人的就在柜上供养,老家有人愿意还乡的,柜上花钱给他置上十来亩地,送上一头骡子、一匹马、一辆大车、同僚们再帮他凑上一二百两银子送他回乡退养。镖师以身殉职的,镖局负责厚葬,送灵柩还乡后,给遗属置上十几亩地,送上一辆大车和两头牲口。中国人有叶落归根的习惯,一般五十岁就解甲归田了。所以镖师们对自己的归养之路一般都早有安排,好歹都能置下十来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