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解放初的东北保险专业班

发布时间:2015-01-16 10:19:04    作者:嘉玺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解放初期,随着各地金融保险业务的恢复,急需专业人才。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东北区行决定成立东北银行专门学校,培养金融保险专业人才。

保险教育东北播种

解放初期的东北设有东北行政区。东北行政区管辖范围有辽东、辽西、松江、吉林、黑龙江、热河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行政区主席是高岗,在机关、学校、公共场所里挂的是高岗像。关内糖烟酒等商品过不了山海关。沈阳是东北最大的城市。刚解放时,街上人迹稀少,市面萧条。铁西区的工厂,烟囱冒烟的不多。市内的交通大都是马拉的大车。马路崎岖,垃圾和畜粪随处可见。中国人民银行东北区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东北区公司设于沈阳市

1950年底,中国人民银行东北区行决定成立东北银行专门学校(两年制,相当于“大专”学历教育),校址设于长春市原伪满洲国中央银行大楼南半部(主楼及大楼北半部为中国人民银行吉林分行)。1951年8月,东北银行专门学校招收首届保险专业班学员,学员由东北招生团赴上海、天津、沈阳等地招生。来自上海的学员高中生较多,天津的学员初中、高中均有,沈阳等地的东北学员以初中生为主。伪满洲国中央银行大楼在解放战争时是国民党军队郑洞国的城防司令部,也是其投降的地方。大楼外墙面用大理石砌成,刚解放时,墙上还有炮弹留下来的弹痕。该大楼曾有“东方第一大楼”的美称。

取经借鉴前苏联

刚成立的东北银行专门学校设有城市金融、农村金融、保险专业。城市金融专业3个班,约150余人;农村金融专业2个班,约100余人;保险专业1个班,约 50余人。学员总人数300余人。保险专业班主要开设政治理论课、基础理论课、保险专业课。政治理论课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等课程。基础课程有数学、会计学、统计学、俄文等。保险专业课原计划设置保险学基础(以《苏联国家保险》一书为蓝本)、保险会计、火灾保险(财产保险)、运输工具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农业保险、人身保险、防灾知识等课程,后因学校与其它学校合并,成立东北财经学院(现东北财经大学前身),保险专业撤销,并入其他专业,保险专业课未能如期教学(只教学了保险学基础、保险会计、火灾保险等几门课程)。

保险专业课教师主要是来自上海的张冶甫、张康凡2人。张冶甫系上海市人,原为上海某保险公司业务经理,1951年春随东北赴上海招聘团来到沈阳,先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东北区公司工作,后到东北银行专门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张康凡系江苏吴江芦墟镇人,国立上海商学院保险系首届毕业生,1950年8月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第一次大学生统一分配被分配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东北区公司研究科工作,东北银行专门学校成立后,调到银行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张冶甫在银行学校教保险学基础,张康凡教保险会计、火灾保险等课程。当时保险学基础的教材是《苏联国家保险》,但保险会计、火灾保险等课程的教材要自己编写,张康凡老师主要根据其大学期间发放的一些英文资料进行翻译整理编写,这也成为他日后被戴上“亲美崇美”分子帽子的缘由。

东北银行专门学校的外语课程是俄文(当时全国高校的外语课程基本上都是俄文),保险专业班的俄文老师是一名白俄后裔(据说是俄国十月革命时从俄国逃到东北的白俄后裔)。东北银行专门学校校长章梦生是安徽贵池人,原为安徽皖南一钱庄职员,抗日战争时参加新四军。章梦生校长有一辆白马拉着的大车,行使在银行学校门前的斯大林大道上,显得十分威风。银行学校的很多老师是从上海招聘来的上海人,很多学员也是从上海招来的,因此,学校里也几乎通用了上海话。

1952年秋,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大调整,设在长春的东北银行专门学校与沈阳的其他几所学校合并,成立东北财经学院。当年底,东北银行专门学校撤往沈阳,搬进位于沈阳市铁西区新成立的东北财经学院。新成立的东北财经学院未设保险专业,原东北银行专门学校保险专业转入其它专业。保险专业教师张冶甫则调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吉林分公司工作,张康凡重新回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东北区公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