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矢志不渝——忆我的保险老师张康凡

发布时间:2015-01-16 09:08:06    作者:任寿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张康凡老师是我在江苏银行学校读书时的保险专业课老师。张老师出生于江苏吴江芦墟镇。张老师的中学时代是在抗战期间渡过的,战争让人们颠簸流离,张老师八年时间读了六所中学和两家学塾。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他考取了国立上海商学院保险系(解放后,国立上海商学院更名为上海财经学院,现为上海财经大学),是我国高校培养的第一批保险专业本科生。

历经浩劫 几经沉浮

1950年,张康凡老师从上海财经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东北区公司工作。他来不及归乡与亲人告别,只写了一封信给家里,他也不知道他要去的那个东北是什么样子,他毅然提着衣箱、掮着行李,登上了北上的列车。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东北区公司设在东北最大的城市沈阳,地址在沈阳市沈河区正阳大街的沈阳故宫旁边。解放初期,国家百废待兴,保险公司新进的员工工资很低,除去伙食费,每月所余甚微。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每一个员工都兢兢业业地工作,从来没有人叫一声苦,说一声累。1950年下半年,抗美援朝开始公开宣布,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部队在仁川登陆后,一度到过鸭绿江边,东北顿时紧张起来,沈阳市的一些机关、学校、大型企业纷纷向靠近苏联的黑龙江省撤退。而保险公司的员工仍在坚守阵地,为了做好应对战争的准备工作,他们在大院内控防空壕。冰冻的土地,张老师和他的同事们在地上浇上热水,一锹一锹地挖。没过多长时间,一条长长的防空壕就挖成了。在沈阳,人们虽然没有见到美国飞机飞临,但却经常听到防空警报。直到云山战役后,沈阳城才逐渐平静下来。

1951年8月,张老师和他的另一名同事调到长春市东北银行专门学校当教师。这年9月,东北银行专门学校招了一届保险班,张老师负责保险专业课的教学。 1952年春,全国高等学校里开展了思想改造运动,要求知识分子都要去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那时的口号是:“知识分子劳动化,劳动人民知识化”。思想改造的方式是一次又一次的大会检讨、批评、斗争,这是一种不容争辩的挨整场面。

张老师出生于医生(西医)家庭、基督教家庭,从小受过基督教的洗礼,在16岁时接受了进教仪式,中学时又在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念过书,因此,被作为“亲美崇美”分子作思想检查。张老师被迫从家庭、宗教、学校以及编写保险教材时引用英文资料、在黑板上写英文字等方面挖掘自己的思想根源,先后经过7次大会检讨,才算过关。

1952年秋,我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东北银行专门学校与其它学校合并,成立东北财经学院。当年冬天,东北银行专门学校的教工搬到沈阳新成立的东北财经学院。由于新成立的东北财经学院未设保险专业(原东北银行专门学校保险专业班学生转入其它专业),张老师又回到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东北区公司工作。

1953年,大行政区撤销了,人保东北区公司也随之撤销。领导原先安排张老师去中学教课,但因张老师深知,其乡音太重(江苏苏南人说的是吴语方言),东北学生听不懂,故回绝了领导的好意,于是又重新分配到人保沈阳市公司工作。两年后,张老师回到家乡苏州工作,先在江阴南菁中学教物理,后又调到马镇中学。 1957年后,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张老师每次都是挨整的对象,“反右”斗争后,还被下放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后来又被安排到供销社、食品站、粮管所等部门工作。

淡泊名利 天空云谈

1979年,我国国内保险业务恢复。张老师所谓“历史上的问题”也得到平反。国内保险业务恢复初期,需要有懂得保险知识的人。上海的唐雄俊教授是当时仅存的几个保险权威之一(唐雄俊教授抗战时参与了“战时陆地兵险”的创办,抗战胜利后任国立上海商学院保险系教授,是张康凡老师的老师),唐教授在上海与上海的“老保险”聚会时打听到张康凡老师的情况,并托张老师的同学叶继霈与张老师联系,要张老师归队。叶继霈给张老师去了信。张老师与爱人商量要不要回到保险公司。起初,他们认为,年龄大了,快要退休了,犯不着再到一个新的环境中从头开始了。但考虑再三,感得自己一生耽误了近30年,最后还有近10的时间也值得搏一搏。他决定冒次风险,回到保险公司去。他给唐雄俊教授去了信,告诉唐教授有归队的意思。唐教授与时任人保江苏省分公司负责人李继明取得联系,李继明先生是个爱才如命的人,当即表示,将他们夫妻俩调到人保江苏省分公司工作。

1980年7月,张老师和他的爱人调到人保江苏省分公司。其时人保省分公司为人民银行省分行下属的处级机构,又因人行下属的银行学校缺少教师,张老师和他的爱人又被调到江苏银行学校工作。张老师负责保险专业课的教学,他爱人于老师负责英语课的教学。刚刚复校的江苏银行学校设在南京市江浦县珠江镇北门外的炮台山上,校舍刚在建造,山下有一些临时建起来的草棚,这就是当时学校的临时校舍。张老师所教授的保险专业课程没有任何教材,他只能从旧有的一些英文资料中边翻译,边印成讲义发给同学们。在教学中,他与领导、同事和学生们相处十分融洽,一种新的温馨,使他几乎忘记了其他的一切,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他的唯一想法,就是要把过去失去的补回来,为江苏保险事业的发展多培养人才。

1984年,江苏银行学校升格为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现与南京审计学院合并),升格后,学校设立了国际金融与保险系,张老师任该系副主任,负责保险专业,另一位老师负责国际金融专业,不久,负责国际金融专业的老师病逝,整个系的工作就由张老师一个人承担了。他既要负责行政工作,又要担当教学工作,但他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工作安排得井井有序。1987年10月,他的爱人在教学中突然昏倒,在江浦医院治疗后不见好转,又转入南京鼓楼医院,终因病况严重,于 10月5日去世。张老师极度悲哀,在心灵的深处,伤心的泪水汩汩而流。他以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主题歌《My heart will go on》(我心依旧)的歌声来安慰和怀念她: 1990年,张老师以副教授职称从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退休。退休后,又在人保南京市白下区公司、交通银行南京分行保险部(太平洋保险公司前身)工作过一段时间。1991年10月,他从南京回到了故乡——苏州吴江芦墟镇。

在张老师90岁生日那天,他的学生从四面八方赶到芦墟看望他。张老师说:你们赶上了好时代,保险的希望在你们身上。人的一生很短暂,有些东西都是身外之物,只不过是职级上去了,退休工资高一点,名声好一点。看谈了,看清楚了,什么都不要在乎。

(作者为江苏海安县保险行业协会驻法院调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