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格林伯格:雄心不老 传奇永恒

发布时间:2014-10-17 09:17:45    作者:武保卫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独裁父亲 倔强老板

腰板总是挺得很直、腿脚也很灵活的格林伯格小名叫汉克,1925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犹太人家庭。

格林伯格5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改嫁给纽约的一个农场主。在继父的牧场里,格林伯格天不亮就要起床挤牛奶,唯一的乐趣就是和小伙伴们在田野里设机关诱捕田鼠。格林伯格17岁时参军。好学的他服役时就自学了高中和大学课程,并通过函授获得了纽约法学院硕士学位。

退役后,格林伯格加入纽约一家保险公司。他兢兢业业、加班加点,几年后就成了该公司的助理副总裁。1960年,格林伯格经朋友介绍来到一家小保险公司,这家公司正是AIG的前身,由加利福尼亚人斯达尔于1919年在上海创办。格林伯格的精明能干深得斯达尔的信赖,被委以总裁重任,斯达尔在1968年去世前已将汉克定为继承人。从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格林伯格凭借其非凡的商业天赋和市场直觉,每年推出别人不敢问津的高风险险种,如性骚扰、绑架、劫机、黑客、网络身份被盗等险种,使AIG走上长达数十年的繁荣和辉煌。

在华尔街,格林伯格的强硬是出了名的。媒体将他称为“全美最令人畏惧的首席执行官”。严厉、暴躁、不屈不挠是他的一贯作风。员工们将他比作美国名将巴顿,在他面前总是小心翼翼。格林伯格甚至会为一件小事,就在周末或假期突然把下属叫来狠狠责骂一顿。

过于强硬的性格注定让格林伯格无法成为一个好父亲。他4个孩子中的老大和老二先后在AIG工作并担任要职,但两人都因无法忍受父亲的“独裁”而与他分道扬镳。

中国情结非同一般

也许是出于犹太人对中国普遍怀有的特殊亲近感,格林伯格与中国的关系也非同一般。

格林伯格于1990年应当时上海市市长朱镕基的邀请,出任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的首任主席。1994年他被委任为北京市政府高级经济顾问,并于1997年被授予上海市荣誉市民殊荣。格林伯格是中国发展高层论坛首任外方主席现成员,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1992年,AIG的全资子公司——美国友邦国际进军上海,成为最早进入中国保险业的外资公司。格林伯格有句名言:“如果所有人都朝一个方向走,那个方向肯定是错的。”上世纪70年代,当中国还远未进入美国主流商界人士的视野时,他就敏锐地发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而当1989年许多外资企业从中国撤资或持观望态度时,他却义无反顾地加大对中国的投资。

此外,AIG是纽约各大智库和研究机构举行中国研讨会的最热心赞助商。格林伯格本人还是亚洲协会、对外关系委员会、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等许多智库的理事。格林伯格辞去AIG总裁职位后,不少智库的朋友给记者打电话表示,就中美民间交流而言,这绝对是一大损失。

不过,格林伯格还是不断就中美关系提出自己的建言。

2012年10月,他在“2012清华管理全球论坛”上表示,如果运行跨国公司的话,必须打造文化,应该鼓励个人能够竭尽所能进行贡献。格林伯格表示:“你必须给本土人才机会,让他们不断增长,使他们能够走向高层管理的职位。我们有很多来自各个国家的人才,他们最终走到了AIG的最高层,这点特别重要。”

2013年,格林伯格与经济学家罗奇在纽约举行的一次对话活动中表示,中美关系是最重要也是最麻烦的关系,需要双方的互相信任。格林伯格表示,只有双方学会如何信任对方,才能解决问题。“无论是美方还是中方,都需要学会如何共同生存,”

格林伯格说,“我们都是亚太地区的国家,要学会共同生存,而不是你主导,或者我主导。如果不这样,我们都会失败。”他说,中美之间有太多不同,但这些差异不会在一晚上就解决,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解决。

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及转型,罗奇问“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飞速增长,但这些增长建立在基于出口和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现在中国想把增长模式调整为扩大内需为主的模式,可行性有多大?”

“如果中国转变成和美国一样的消费模式,那会有巨大的提升,”格林伯格回答说,“因为他们的人口比我们多很多。”

格林伯格认为对于中国这样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改变不会像在美国发生得那么迅速。中国正在向消费者市场转变。他们会建设许多城市,让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如何负担城市生活费用、为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口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是主要问题,”格林伯格说,“美国发行长期政府债券,中国可能也会有三十年期政府债券。一旦新的城市建设完成, 应该给这些城市5至10年的免税期,这些城市就会吸引众多企业和商业入驻。这些城市不仅出口具备竞争优势,在国内也同样有优势,因为它们享受了税收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