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经济运行中的变与不变

发布时间:2014-09-05 10:36:51    作者:刘英团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作者:高善文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6月
定价:68元

 

经济运行是各个经济主体利用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的过程。而《经济运行的逻辑》是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对通货膨胀、经济周期、产业周期、资产重估等重点、热点问题的全新论述。透过《经济运行的逻辑》,我们能够穿透经济表象的迷雾,探究经济运行的本质规律和内在逻辑。本书既汇聚了作者的研究观点(或成果),也分析和预判了未来经济社会的走势。

评价一部作品与评价一份研究报告的质量一样,逻辑合理是第一位;否则,纵使结论正确,也会备受质疑。但是,从实用性的角度、从商业性的角度、从投资者的角度看,结果的准确性远比逻辑的严谨性、完整性更重要。正如高善文博士在书中所言,“无论你研究的数据多么扎实、逻辑多么漂亮、思想多么原创,投资者最终可能只关心一个问题,或者只记住一个结果,那就是:你是看多,还是看空。这是投资者从宏观分析领域得到的最关键的结果。”二者“需求”的差异性,决定了商业宏观研究的取向和方法,有别于学术领域的宏观研究,而这也正是《经济运行的逻辑》的一大特点。

张维迎有一个经典的论断:“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一定是市场经济的坚定捍卫者。”在《经济运行的逻辑》中,我真正领略到什么叫真正的经济学家,什么是市场经济的捍卫者。经济现象非常复杂,一般人不容易看清楚,这就需要经济学家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经济政策做出正确的分析。即,经济学家最重要的社会责任,是对社会现象提供经济学角度的分析。

各国衡量物价水平的指数很多,但主要都是从零售、批发或者经济总量的角度反映商品在不同时期内的价格水平的变化。对衡量通货膨胀的物价水平指标的考察,关键是物价指数的选择问题。高善文博士将通货膨胀进行了拆解,针对不同部门、不同物资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来做具体分析,并通过数据进行验证。以食品类通货膨胀为例,有很多“假说”,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经济运行的逻辑》中,高善文博士提出来一个全新的观点,即“农户通胀预期对于食品价格波动较为重要”。从过去十几年的情况看,PPT(生产者物价指数)价格波动和食品具有较强的同步性。其中,农户在“存粮”和“存钱”之间的竞争性选择加剧了经济活动与粮食价格波动的同步性。

现代货币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中,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有直接的联系。即,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对于货币政策来说,只要能把货币供应量控制在合适的水平,就能够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但是,高善文在《经济运行的逻辑》中颠覆了这一传统的、权威的结论。他认为,“即使对于预测长期通货膨胀水平而言,简单地以货币增速的高低作为判断的基础,存在相当大的风险。”因为“货币只有在高通胀环境下才与通胀率正向相关。当通胀率低于10%时,货币与通胀之间不存在明显联系,或者说,即使存在,也是非常不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即便是“短期”或“局部”预测,“货币与通胀之间的联系也并不显著,货币总量对预测短期通胀的价值也相对有限”。

习近平主席说过,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要真正理解经济运行规律,以及经济运行中的逻辑,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经济的本质是什么?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又是什么?高善文博士从国际收支平衡入手,识别来自供应和需求方面的冲击,进而寻求进一步的微观证据。这种分析和推断法,不但可以同时平衡地对待总供应和总需求两个方面的变化,还能避免将一切观察到的经济波动都主要归结为需求扰动的偏差。

以第三章“观察产能周期”为例,高善文博士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过去十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之所在,提出总需求波动不是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关键的证据在于:从历史数据看,总供应能力的扩张总发生在总需求快速扩张一段时期之后,并且总需求的扩张和收缩,以及总供应的扩展和收缩似乎总是有节律地交替出现,呈现比较明显的周期性。高善文博士通过对2005年-2007年、2008年-2012年两个阶段的经济增速分析,推断出对外贸易波动,导致的资本积累增速波动,从而引起的总供应波动,是我国经济增速波动的原因所在。

如何洞察纷繁复杂的宏观经济?如何把握资本市场的脉搏?高善文在现代经济理论框架下,另辟蹊径,逻辑上大胆推理,数据上小心求证,令人信服地演绎出中国经济表象后的内在逻辑。其中,在《经济运行的逻辑》中,第四章“资产重估理论”、第五种“综合运用实践”是关于金融市场“实战分析”,这几乎是全书的精华所在。高善文博士从代表性微观主体的资产配置行为出发,以产能领域的分析结果为依据,科学的、审慎的推断出金融市场变化的方向和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