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我们为什么往捐款箱放钱?

发布时间:2014-08-29 10:03:13    作者:黄明明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在发生一些地震、洪水等巨大灾害的时候,或者援助贫困山区的时候,一些机构或者保险企业组织捐款的场景往往是这样的,在台前摆放一个红纸包装的捐款箱,还要在前面贴上捐款箱三个大字,上留一口,由领导带头,大家轮流将不等数额的纸币投入其中。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往这纸盒子中投钱?虽然企业对外宣称都是自觉自愿的,但是在这种情形下,更多的是一种攀比或者爱好面子的压力,促使人们在捐款。

再看两个外国的案例。

2012年在德国的汉堡机场出现了一个神秘的互动装置,吸引了候机室旅客的目光。当旅客向装置内投入2欧元的时侯,这枚硬币就代替他的主人开始了他的爱心之旅。它时而是急救车的轮子,时而是风能发电的动力,时而是孩子脚下的皮球,一路前行,最终帮助贫困孩子一步步地完成了大学梦,整个过程都以实体小动画的形式呈现。

今年,同样是2欧元,同样是在德国机场,又一个全新的筹资“神器”出现了。在候机厅明显的地方摆放着一个简单的广告屏幕,由两块屏幕拼接而成。屏幕播出的画面,时而是一块面包,时而是一双被捆绑的双手。拿出信用卡,轻轻地在两块屏幕中间一刷,这片面包就会被切开,被一只饥饿的手取走了,随后还有一句对你的捐赠表示感谢的话语。

德国机场的两种募捐形式,不仅设计新颖独出心裁,更容易让捐款者得到一种直观的感受,用时下最时髦的话来说,就是互动与体验。能体验到捐款带来的结果,让捐款人更容易信任这种公益形式。

反观我国目前的一些募捐形式,相比之下,就显得简单粗糙,似乎过于依赖人们的爱心自觉。而对于这种形式,近年来取得的效果可谓是越来越小。要从根源上来追溯,不仅是人们对这种设计简单粗糙的公益形式不感兴趣,更加不感到信任。新浪网等媒体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不足两成网友倾向于通过捐款箱进行小额捐赠。

从近期的一连串媒体报道中可见一斑。《北京晨报》报道,不少放置在超市的募捐箱投币口处明明张贴有“感谢您的爱心,请勿乱塞废纸”的提示语,甚至设置保安看守,但箱内依然可见废弃物。《北京晚报》报道,月坛公园北门由北京西城慈善协会设立的捐款箱里面装的几乎全是月坛公园的废门票,仅有几张一元钞票夹在中间。7月江西九江媒体走访发现,几乎每家超市门口的募捐箱里,约三分之一是零钞,三分之二是小票、名片等纸屑,捐款箱俨然已成为“废纸箱”。

捐款箱的信任缺失,折射的是整个慈善和公益信任的缺失。从2011年对红十字会的攻击开始,每年都有大的慈善机构被质疑批判,媒体对慈善事件报道的标题和网上的骂声,充斥“黑幕”、“丑闻”、“洗钱”、“涉刑事犯罪”、“挪用赈灾款”、“呸”、“滚”等字眼,似乎中国慈善一片黑暗,官办机构垄断、官僚、腐败,民间慈善也是敛钱、贪污、利益输送。

日前,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理事长刘选国发表署名文章指出,近几年不断有脏水泼向公益组织。显然,公益机构的领导们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但是对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否有深刻的觉悟?倘若能将每一笔社会各界募捐来的资金和物资的去向都交待清楚,又何须自证清白。

水至清则无鱼。所以,在中国,要解决的不仅仅是捐款箱的设计问题,更要解决公益制度设计和流程透明问题。反过来说,如果制度合理,流程透明,账目清晰,即使捐款箱再简单粗糙,也不会成为垃圾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