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设计影子银行监管“路线图”

发布时间:2014-08-01 11:19:00    作者:刘英团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在今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明确表示,要加强对“影子银行”等金融风险的监管。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向相关部委和各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影子银行业务若干问题的通知》;日前,银监会又发布了《商业银行保理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影子银行受到空前的关注和重视。那么,什么是影子银行?中国的影子银行有什么特征?又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与风险?阎庆民、李建华所著的《中国影子银行监管研究》结合国情和影子银行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来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框架和政策建议。

《中国影子银行监管研究》共分七章,包括:影子银行基础理论及世界主要国家影子银行的比较分析;中国影子银行的现状与产生的原因;影子银行对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监管金融机构的影响及其业务研究;影子银行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地方政府监管的类金融机构的影响及其业务研究;游离于监管之外的机构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影子银行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金融体系的影响;影子银行的监管思路、范围、原则与出路。其中,重点是研究了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以及整个金融体系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审慎地提出了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框架和政策建议。

影子银行是洪水猛兽吗?

《中国影子银行监管研究》深入浅出,尽管引用了不少国内外的经典著述和英文资料,但并不深奥、枯燥,甚至鲜少运用数学上那些复杂难懂的推导公式,辅之以简明、清晰的图表和模块。因此,它不但适合科研人员作为研究影子银行的基本教程和参考书,也可以作为普通读者了解金融或经济趋势的科普读物。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影子银行的主要理论,客观分析了影子银行对经济、社会、金融的影响。其中,作者开篇强调:“影子银行虽然因为引发了金融危机而一度被视作洪水猛兽,但其存在的正面价值也不应被忽视。”如,影子银行能够为市场参与者和企业提供新的资金和流动性来源,以及促进经济体系中信用的有效配置等。所以,作者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它,既要看到它对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和金融体系完善发挥的积极作用,又要关注它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

著述开创性地对“影子银行”金融理念的突破和创新。“影子”天生没有罪恶,影子银行也不是妖怪猛兽,它绕开一些对金融机构的过度监管,为实体经济解决了融资难问题。同时,还推动了利率市场化和银行的竞争力。所以,作者认为中国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应符合“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需要、与市场接受程度相匹配、与投资者承受能力和监管能力相适应”,最终使“银行做银行应该做的事”,而不是一味提供理财产品。

“洪水”宜疏不宜堵

中国乃至全球影子银行的规模到底有多大,恐怕永远是一个斯芬克斯之谜。但是,大金融时代,影子银行必然会以惊人的速度“疯长”。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可能引起系统性风险和存在监管套利”的狭义影子银行总规模约11.68万亿元,占广义影子银行的51.3%,占GDP的22.5%,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11.2%。尽管因统计口径的问题,这一数字值得商榷或考证,但经过多年疯长式的发展,中国的影子银行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应毫无争议。影子银行在满足社会日趋多元化投融资需求的同时,也放大了金融投资领域的风险,对其进行规范和监管,让其在合规的范围内发挥其作用势在必行。

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在一切信用都集中于银行的思维下,人们习惯于银行高高在上的地位。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子银行弥补了传统金融体系的不足,使金融市场呈现出一定的结构层次特征,这正是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彼此融合,行业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在无形中加剧了监管的难度,美国次贷危机的“苦果”,影子银行即是“祸首”。防范影子银行这枚“重磅炸弹”爆炸,需要理性的政策导向,而理性的政策导向是建立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之上。

《中国影子银行监管研究》是规范影子银行发展与保障经济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大厦之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于影子银行的监管和规范,作者阎庆民、李建华提出了一个大致的框架(或设计),堪称影子银行的“基本法”,或影子银行监管的“路线图”,这是本书对当前的金融改革及金融体系建设的最大贡献。当然,《中国影子银行监管研究》只是一部高端的、兼具学术品质与政策价值的经典著述,未来会怎样规范影子银行,还需要宏观经济部门、金融机构和立法机关进一步研究和细化,从而使影子银行充分发挥其“正能量”,避免其“负能量”。

作者:阎庆民 李建华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4月

定价:6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