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王一亭:人生为画

发布时间:2014-07-25 14:02:57    作者:赵守兵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吴昌硕的“贵人”

由于拥有雄厚的实力和深远的影响,王一亭常常成为海上画坛的赞助人。无论是海上题襟馆,还是豫园书画会,都可以看见他的身影;对以刘海粟为代表的“西风东渐”画派,他也不存丁点偏见。同道人中若有困难,素来豪迈潇洒的他更是施以援手。如吴昌硕的弟子赵子云来上海发展,王一亭关怀备至,四处为他张罗。不到半年,赵子云便怀揣二百多银元,满面春风地回到了苏州。吴昌硕闻讯喜形于色,因为此前王一亭曾一再来信邀请吴昌硕来上海鬻画,但吴昌硕对此游移不定,生怕像他那样“野逸派”在上海打不开市场,无法维持生计。弟子赵子云的成功,增强了他的信心。在此之前,吴昌硕几乎在兵荒马乱中四处漂泊,潦倒落魄,基本上以教馆和充当幕僚养活一家老小,生活异常辛苦。

吴昌硕、王一亭合影。

1911年夏天,69岁的吴昌硕终于来到了上海。刚开始,果正如他所料,问津者乏人,他只得白天蜗居在浦东烂泥渡的陋室里画画刻印,晚上坐小舢板到浦西,与各界社会贤达周旋,广开门路。次年,由王一亭介绍,“缶老”迁居吉庆里的一栋石库门,房子三上三下,较为宽敞,房东与王一亭为姻亲。如此,古稀之年的吴昌硕总算有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他大门两旁贴上对联“君子悠乐,贤人孔安”。没过多久,在王一亭的大力推介下,吴昌硕以其独特的风格,独步画坛,继而成为后期“海上画派”的领袖。

清标亮节

“八一三”事变后,日本人威逼他出任伪职,他不得已以自己年迈体弱之躯,抛家别业远避香港以表明心迹。此后他所居住的梓园被日伪抢掠、捣毁。在香港,他奔走募捐,因为忧伤国事心力交瘁而致病,1938年11月9日他在儿子传熏等的陪护下返沪延医,12日抵传熏的寓所觉园,翌日即逝。如果不是日寇燃起战火,何至于斯!

王一亭的死讯传开,举沪悲痛。11月14日出殡,15日各界前往吊祭的不下三千人。10天后,远在重庆的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公葬,写国史立传,并发给治丧经费,于是上海一百五十多家团体都以王一亭以一布衣而膺殊荣,如果不能以某种方式广为宣传他的事迹,难以起到作用,于是发起追悼纪念活动。

追悼会来者1800多人,动用了200多名招待员,龙筱云担任司仪,金观甫、金铁军任纠仪。主席团成员均为当时上海知名人士:颜骏人、沈淇泉、闻兰亭、施省之、黄涵之、赵晋卿、关絅之、刘翰怡、虞洽卿、叶柏皋、林康侯、秦砚畦。

上海孤儿院的儿童担任奏乐,下午2点钟,在哀乐声中,追悼会开始。孤儿院的孩子非常悲痛,这个坐落在龙华镇茂公桥堍的孤儿院,也20世纪20年代初由王一亭捐建的。

王一亭追悼会现场

随后明德、坤范女子中学合唱追悼歌。这首歌曲是由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董任贤创作的,歌中唱到……悲家园半破碎,万千人远流离,何忍见妇孺寒而饥,彷徨不知何处去,何处去,王善长魂归来!王善长魂归来!如青山绿水常新,擅长精神永不死……。

1948年12月22日,国民政府在虹口公墓为王一亭举行了隆重葬礼,蒋介石专门题写了“清标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