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倘若美元回流 能买几个美国

发布时间:2014-07-25 14:00:23    作者:禾刀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作者:于是今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4年6月
定价:39元

2005年,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一书曾引发各界高度关注。弗里德曼认为,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和强大的市场经济推动下,“世界正被抹平”。

然而,长期扎根于金融、法律和实业领域的金融界法律专家、《富国的逻辑》作者于是今在通过对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金融体系研究后得出,“《世界是平的》这本书将全球化、自由市场的前景推崇到极致”,“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世界不是平的,市场也不是平的”,当前的市场经济体系“更像是各大板块,存在着高低不平的地势,板块之间相互挤压、冲撞”,全球化的力量虽然不可阻挡,但在这种潮流中,金融霸权已成为传统“三权”之外的一种缺乏约束的权力,这种权力正在世界范围内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财富。

货币的权力化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建立了金汇兑本位制,这一体系为美元确立世界领导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放在历史背景下,该体系总体上促进了经济发展,特别是为国际贸易中的货币使用第一次创造了“通用”条件。更主要的是,因为有黄金这一“硬通货”,许多国家除了储蓄美元还多了另一个选择。换言之,无论是哪个发达国家,均难以仅仅借助货币便可控制全球市场。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美国黄金大量流出,再也无力“捍卫”每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时,尼克松政府挥刀斩断了黄金与美元之间的联系。然而,走弱的不是美元,而是黄金传统地位的衰落,疲软的美元反倒迅速上位,于是迎来了美元快速发展的“又一春”。

至此,脱胎于黄金的美元告别了凯恩斯所说的“野蛮时代的遗迹”。但是,作为贵重金属的黄金并不属于哪一国的货币,而美元信用显然取决于美国政府。布雷顿森林体系“倒塌”,实际是将原本具有博弈性质的货币体系单一化,最终聚拢于一个国家货币的大旗下。

如此一来,不可避免会遭遇这样的困惑:美元发行对应的仅是美国的商品价值呢还是全球商品?如果是美国商品,那么美国商品究竟有多少价值呢?如果是全球商品,美元又凭什么具有这样的功能呢?……

于是今指出,当“美元成为主权货币后,其发行本身就代表着‘创造财富’”。2008年,当发端于华尔街最终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后,奥巴马政府靠增发8000亿美元货币缓解危机,结果导致全球通货膨胀,而置身风暴中心的美国反倒波澜不惊。“每次金融危机发生时,美联储都以躲避市场信用收缩为名,向市场供给大量资金。”显而易见,这种现实已无法与亚当·斯密关于货币的理论形成有效对接。

今天,美元已取代黄金成为国际头号“硬通货”,越来越像阿基米德笔下那根撬动地球的杠杆,可以通过货币发行、利率调整不断强化美国利益,并借此打压其他货币并制造财富。很难想象,一个国家的大量财富无需通过辛勤的劳动,而是只消轻轻摁动印钞机的按钮。

金融的魔力化

于是今认为,金融霸权今天已成为传统三种权力之外的又一强势权力。而美元今天强势地位的形成,与金融霸权密不可分。有一个现象或能洞窥金融霸权一角:虽然“美元在美国国外流通的比例已经达到60%”,但广大美元使用者既无知情权,更无参与权。

与宋鸿兵在《货币战争》中将全球经济归结为少数几大金融家族的阴谋说略显不同,于是今认为,“在当代,高盛、花旗、摩根斯坦利、瑞银等金融机构‘巨鳄’们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话语权、影响力、资金调动能力和协调能力,都要远远超过它们直接控制的资本力量。”正是因为有了华尔街这样一群体量庞大、足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之徒”,一方面美国的重大政策总会心照不宣地照顾“巨鳄”们的意志,另一方面越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越会对这些金融“巨鳄”们顶礼膜拜。这并非卑躬屈膝,而是后发国家面临的无奈——因为现有国际金融规则制定权早就被华尔街牢牢掌控。

类似的痛感我们并不陌生,也绝非仅局限于单一的金融界。虽然自去年9月起,中国超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但中国在石油定价机制上仍旧缺乏话语权,石油涨落依然“听天由命”。同样现象还体现在大宗商品、互联网、大豆等诸多行业,其共同特征为:表面看国内规模颇庞大,实际上我们常常只能扮演规则的执行者而非制定者。大宗商品价格异动的背后,往往是金融“巨鳄”们辛勤而又贪婪的身影。

在国际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则“将以美元等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开拓到新体系和新领域”,而“在2008年金融海啸后,虽然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呼声甚高,但直至目前,美国仍具有一票否决的权力”。

本书从专业角度讲述了许多金融案例和现象,其实对有些现象只需简单对比便不难看出更多端倪。比如,近年来美国频频指责中国货币超发现象严重,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经济学界早就认为,自克林顿时代不再公布美元发行总量起,实际表明美元发行的最后一道闸门彻底洞开。时至今日,探寻美元发行数量早就“上升”为一门研究学问,不过这门学问的人为源头在于美元发行不透明。理论上,货币本身没有价值,除非其对应兑换商品。试想,倘若全球美元回流,到底可以买走多少个美国,这倒不失为一个值得探索的有趣话题。

总之,在美国,以美元为中心的垄断金融机构打着金融创新旗号,不断升级杠杆,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还有国民习惯了寻找金融“快钱”的生活方式;美国以外,依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构织的以美元为主导的市场体系,美元地位依然坚不可摧。

市场不是“平”的

美国的成功不可复制,美元的成功亦不可复制。美元不会允许同样一个靠发行便可坐享其成的货币存在,也不会无视可与之比肩的金融机构与其“分肥”。

或有人讲,美元今天地位的形成有着种种历史原因,但谁又能否认,任何一种货币的发展,其背后不会留下一串串历史的足印呢?再者,任何离奇的原因,均不足以成为褪掉美元货币色彩强化金融霸权的理由。

谁握有规则制定权,谁就可以从源头以更低成本更好地捍卫自身利益。众所周知,正因美元是石油唯一挂钩货币,石油进口国才不得不想方设法储备大量美元。按照协议,手持大量美元的中东产油大国不得不频频购买美国各种债券。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美国债券风险评级牢牢掌握在美元的“母国”。令人费解的是,虽然这些评级机构可以对一国产生重大影响,但他们对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2008年金融危机等多次重大金融事件表现失聪,到底是这些评价机制本身确实存有技术性漏洞,还是其评级更偏重于捍卫美元的地位和自身利益,只有其自己知道。

不能不说的是,中国虽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2010年起国民生产总值便超越日本紧随美国之后,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国,但在市场规则制订方面的话语权仍旧极其微弱。例如,据不完全统计,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发布的国际标准已近20000项,但中国企业参与制订的仅有20余项。

回到文首的话题上,当我们对金融霸权内幕看得越清,越不可能得出市场是“平”的结论。不过,于是今笔下的“不平”,是对金融与市场权力不对等的批评,而弗里德曼则是描绘了一个不断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总之,我们没必要因金融霸权的存在,至而否定一切市场经济成果,毕竟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反复实践的进步结晶。但是我们也没必要因历史上的进步,就无视拓展话语权和争取市场规则制定权的紧迫性。很简单,如果没有掌握对应的规则制定权,我们劳动创造财富的瓶颈必定牢牢受制于以美元为主导的金融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