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新加坡为什么缺少创新

发布时间:2014-07-18 10:59:18    作者:彭忠富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新加坡离我们并不遥远。我同事的女儿初中毕业时,就考上了新加坡政府提供的奖学金,她可以在当地读完高中、大学,甚至成为新加坡人。我们都很羡慕她,在我们眼中,新加坡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城市国家,人民生活富足,这已经被许多去新加坡旅行的朋友所证实。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新加坡所取得的经济成就让世界瞩目,何况还是一个以华人为主体的社会,就更加吸引我们关注了。

一直以来,我们提到新加坡,就会想到李光耀,这位在世界政坛上也算赫赫有名的政治家。通过李光耀的大量著作,我们意识到,如果没有李光耀,真不知道新加坡会变成什么样。新加坡独立时,除了主权纠纷,其他重要问题包括住宅短缺,缺乏土地与自然资源,人民失业率高等等,可谓样样棘手。但幸运的是,在李光耀及其团队的领导下,新加坡人克服了这些困难,而且成功地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新加坡模式”一度成为大家热议的现象,大家都想探究,新加坡模式是否适合中国国情,是否可以移植过来,为我所用,最终取得新加坡式的成功。但是现在,在新加坡即将迎来建国50周年的今天,我却听到了来自一个新加坡人的不同声音,这让我们对所谓的“新加坡模式”产生了质疑,原来再完美的治国模式,背后照样存在着它不合理的一面。其实这才是真实的新加坡,这样的新加坡更加值得我们借鉴。

在新加坡70后女记者李慧敏的著作《成长在李光耀时代》中,我们将真切地看到一个新加坡人的新加坡故事。全书分成两大部分,一是谈论李光耀威权时代成长过程中的种种,例如国家治理与精英政策的效应;教育变迁与语文政策,特别是禁用方言、华语运动实施后所产生的预想不到的结果;南洋大学关闭后仍遗留下来的问题;对民族的期望与对言论自由课题的讨论等。二是后李光耀时代的政经社会状况。

龙应台曾说“幸好我不是新加坡人”,她批评新加坡政府管得太多,让新加坡人没有自由。的确如此,在政府过去几十年的严加管制下,新加坡人已经形成了非常典型的思维:大家做任何事情,哪怕遇到生命危险,首先考虑这么做是否会触犯法律,是否会被罚款。也正是因为害怕被罚,大家变得自主性不强,也害怕承担责任,因为偏离规章做出不一样的行为是一件冒险的事。这是在罚款文化下培养出来的国民特性,一般人民因为对法律的恐惧,担心挑战制度将使自己失去原本舒适的生活,因此都会遵循一贯的办事方式,不愿意突出自我风格标新立异,然而这种自我束缚的思维并不利于社会创意空间的发展。

本书以一名与国家一起成长的普通新加坡人的角度,书写个人的成长经历以及对李光耀的治国模式与政策的看法。全书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写新加坡人的一些思想特征,道出成长在李光耀时代的心声,让读者从全新的角度了解新加坡的建国历程与发展模式。

新加坡,是时候改变了,民意不可违。变则通,通则强,只有重塑国魂,凝聚民心,激发所有国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才能赢得新的腾飞。

作者:(新加坡)李慧敏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时间:2014年8月

定价:3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