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珍存历史犹守望心灵

发布时间:2014-07-18 10:17:56    作者:方磊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本报记者 方磊

梦碎媒体圈 成就保险缘

王珏麟大学毕业的时候,给自己的定位是做一个媒体人,他想创办一本杂志,经济界的“读者”杂志,那时通俗性的经济刊物《商界》还未诞生。

上世纪90年代初,源自兰州的《读者》正红极一时,那时王珏麟还在大学求学。“《读者》对我们这一代人影响极大。我当时在大学团委办团刊《足音》,对办刊物有浓厚的兴趣。我带着我的团队去了《读者》杂志社,学习办刊的方法和技巧。”《读者》曾办了一次有奖征文,征文达到1万多篇,获奖100篇。王珏麟写的《平平淡淡才是真》也在其中,这让他感到十分自豪。然而办一本经济界的“读者”,这个丰饶的梦想在现实中显然太过飘摇微渺,生活像一根针轻巧地刺入貌似硕大饱满浑圆的理想气球。

正因为媒体梦的破灭,使得王珏麟缘识保险。“我曾经读过台湾旅美女作家,宁波镇海人於梨华的小说《又见棕榈、又见棕榈》,就喜欢上了这位作家的作品。后来读到她撰写的一篇短文讲到保险说道:美国人生活在“保险”之中,保险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就像饮食、居住一样,是生活中必需的一部分。“当时我十分不理解保险是怎么一回事,但却极早地知道了保险这个字眼。”

受父亲的影响,王珏麟常常在县图书馆能读到一些关于商业和经济方面的报纸。“记得有一次读到的报纸是《经济日报》,报纸国际版介绍说日本大学毕业生毕业后,都非常希望能到保险公司工作。这在我的心底种下了期望将来到保险公司工作的种子,那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旬。”直到王珏麟大学毕业到一家商业中专学校教书,这个梦想越来越强烈地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1992年9月,王珏麟购买了一本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和复旦大学等有关院校和研究机构编著的《中国保险百科全书》。“我记得这本书当时的书价近60元,占我当时工资的近一半。那时,我还是咬了咬牙,买下了这本百科全书。”书中“中国保险史”和“世界保险史”部分尤其吸引他。但毕竟专业性太强,有一些东西他理解不了。“我也不会想到十五年后,我竟然会在业余时间痴迷于这一行业历史的学习和研究。”1993年谷雨前后,经人推荐,通过面试后,4月下旬,王珏麟进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甘肃分公司计划处工作,保险由此成为他沿续迄今的事业轨迹。

见证保险业由“一花独放”到“万紫千红”

从进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甘肃分公司工作算起,王珏麟在国内保险业工作已逾21年。这21年,他见证了中国保险业由“一花独放”到“万紫千红”的过程,百感交集。

王珏麟最强烈的感触是在中国加入WTO后,国内保险业发展取得了飞速发展。“有压力就会有动力,国内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的发展,整个保险行业已由小舢板发展到已经足可以与国外保险公司周旋与抗衡的舰艇。拿今年5月份美国经济杂志《福布斯》公布的2014年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来说,今年全球有114家保险公司上榜。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均进入全球保险行业排名前十。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两家公司的表现已经开始深刻影响着全球保险业的发展趋势和格局。我认为这是中国保险业对外改革开放以来包容的结果。”

王珏麟说自己也愈发感觉到中国保险业在发挥“灵巧的社会稳定器”作用的同时,一些保险公司这几年已经开始逐步建立自己的盈利模式,也就是说“效益理念在行业越来越深入人心。”他觉得这个说起来容易,但在实践中却非常之难。“整个保险行业可以说一直陷于‘是规模发展,还是效益发展’矛盾的怪圈。中国人保、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太平洋保险上市以来,对经营效益这一概念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王珏麟同时还感触到保险业不断创新的必要。“在产销分离、专业化分工的大趋势下,国内保险业积极探索建立持续、稳定、低销售成本的销售渠道,成为产险行业破除瓶颈,加快转型发展的突破口。”

21年保险市场的亲历也让王珏麟体会到中国保险业界正在逐步形成行业和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国内保险行业在2013年年末也形成了‘守信用、担风险、重服务、合规范’的行业核心价值观。应该说,这些理念的形成是根据保险的特性和近二百年保险发展的历史所高度提炼和逐步形成的,是保险经营的基本原则。它必将在未来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其重要,甚至决定的作用。”

王珏麟大部分业余时间都在寻证与考查保险掌故。

从百年企业创业者研究起步

2002年,王珏麟落脚深圳,进入太平财产保险公司,他在这家的公司总部工作到2007年底。而对中国保险历史真正产生兴趣并生发钻研志向也正是在这段时光的赐予。2003年时王珏麟已经对中国保险历史萌发了特殊情感,这被他称之为“启蒙”:“我对中国保险史真正产生兴趣是在2004年,我服务的太平财产保险的人文历史紧紧吸引了我。初时,我的研究主要在我的兴趣点上,但进入保险历史的长河后,我开始梳理和确定我研究的脉络。”

由一家百年公司创业者的研究起步,王珏麟开始转向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行业人物的研究。“我认为人物的活动轨迹,特别是创始人的活动轨迹应该代表了公司和行业的发展历史。”

在太平保险公司历史研读和探究中,王珏麟对太平保险公司的创始人充满了无限敬仰。“就是这样一家公司,一家1929年开始创立的公司,仅仅用了20年的时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发展成为旧中国最大的民营保险公司。而在这20年当中,这家公司艰辛地走过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它不仅生存下来而且有了与外资保险公司抗衡的实力,应该说是一个奇迹。探索它的发展轨迹和经营思路,成为我从此开始喜欢研究发展中国保险史的源头。”

有一段时间王珏麟有着非常强烈的表达欲望。就是想把这段历史进行深加工,通过文学或电视的形式表达出来。2005年到2006年期间,他开始注意搜集各种资料,那年他第一次有了创作一部电视连续剧脚本的念头。周作民、王衡甫、丁学农这些人物在我的脑海里都活了起来。很快他以周作民、丁学农、王伯衡、胡詠骐、卢绪章、张似旭等人为原型,写出了22集电视连续剧的梗概。

对太平保险公司历史的研究只是一个开头,在2007年12月,江南腊梅刚刚开放的季节,王珏麟辗转来到了现在定居的江南名城宁波,开始追寻宁波帮在保险业发展的历史轨迹:从买办朱葆三、朱晋镳到金融大家宋汉章、秦润卿、孙衡甫、王伯元;从旧中国保险行业享有崇高威望的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胡詠骐到卢绪章、谢守天;宁波帮对中国金融保险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研究,他得出这样的结论:民国时期,中国保险业发展主要是宁波帮在主导,而且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新中国建立后国内保险业停办时期。最近一段时间王珏麟正在做这一方面的课题,来进一步论证这一结论。

在研究宁波帮保险历史的同时,王珏麟对中国保险历史的研究也由宁波帮向广东帮开始转移,已经陆续挖掘出何东、马应彪、郭泉兄弟等人物。“可以说保险这种舶来品传入中国到民国初期,在中国保险业发源地广东产生的保险人物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同样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这段时期主要是在晚清。这些人物所创造的保险历史,烛照着我们的生活,温暖着我们的内心。”

最近,王珏麟对中国近代政治舞台上的一些保险人物进行归类研究,产生了一些新的观点。即中国近代的一些行业,包括保险业,从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官商一体就已经开始存在。即使1872年轮船招商局的诞生,以发行股票为筹资手段的股份制企业在中国社会出现,并迅速成为近代中国新式工商企业的主流。“例如有一次在安徽合肥,我去了李鸿章故居,迎门就看到《申报》刊登保险招商局的广告影印件,印象极深。最近我对李鸿章一些上奏清政府创建招商局的奏折进行研究,发现李鸿章在当时民族保险业产生过程中,他起到了非常重要,甚至是决定的作用。这些奏折直观地反映出招商局保险、仁和、济和、仁济和保险公司的产生过程。并且这些公司犹如刚刚破土的芽儿,在强帝环伺下(当时英美法等保险公司在中国达到了1061家)处于风雨飘摇当中。也可以说,正是以上民族保险公司的产生,开启了中国民族保险业的开端,中国民族保险业由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认为它的重要历史意义在于此。朱其昂以‘身家相抵’创立招商局,同样令人感叹敬仰。”在王珏麟研究的过程中,他感受最深的是近代保险传入中国后,晚清保险业的发展、新中国时期中国民族保险业在大陆停办,在香港、澳门、台湾和东南亚,乃至保险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历史发展中的跌宕起伏,逐步去还原这段历史,王珏麟觉得这应该是现在这一代保险人的历史使命。“我们满怀好奇,充满敬畏地探索过去保险业百年浮沉的同时,也在对过去历史文化的追索中探求今天的发展。最近,高星对人保停办时期9人小组继续办理保险业务的补充就起到了历史空白被填补的重要作用。当然历史复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需要依靠档案、文件,一些个人回忆,将有助于保险历史研究出现新意。”

王珏麟相信:一段历史是会完结的,但一段历史的认识却会不断深化。我们随着社会前进,当回首再来观察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还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新的启迪。“1998年版的《中国保险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我相信,在此基础上我们新的研究成果将进一步丰富《中国保险史》的内容。”

今天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历史大多缺乏了解,一些开设保险系的学校,并没有开设保险历史课程。这样一种令人悲哀的现实,王珏麟认为它的最大伤害和危机是人们缺乏历史文化底蕴的培育,“也许我们知道往那里去,但我们不知道从哪里来?”根据他的研究和体悟,他认为中国保险业发展还很不充分,国内保险市场还可以精耕细作,保险历史对今天保险时代有着“以史为鉴,继往开来”的作用。中国保险业呼唤诚信,呼唤优秀的人才。

历史的镜鉴

“从我对中国保险史的研究来看,我认为中国保险近二百年发展的历史,对今天的保险时代有着一些借鉴和呼唤。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保险业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我们仍然还处在初级的发展阶段。”王珏麟的判断是:一是专业化的保险公司发展不充分。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主体已经达到100多家,但专业性的保险公司还很少。“令人感叹的是,我在中国近代保险史的研究中发现,在民国时期发展的专业性保险公司还是比较多的。例如经营信用保险公司的就有中国第一信用保险公司、中国人事保险公司;经营船舶保险的有中国保险船舶联合会;专保装卸诸险种的上海协和浦江保险公司;专保简易寿险的邮政储金汇业局保险处;专保水险、意外险的中国海上意外保险公司、中国航运保险公司;专保意外责任保险的中国航联意外责任保险公司。”

二是国内再保险业发展不充分。1929年前,民族保险业由于资本数额小,承保力量和限额受到制约,国内公司承保的大额业务往往通过分保形式转给外商保险公司,致使利权外流。由此民族保险公司开始走向联合经营管理之路。1929年12月,成立四行联合总经理处。1933年6月,由肇泰等九家保险公司成立华商联合保险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专业的再保险公司。

鉴于抗日战争前每年流出外汇占当时全国保险费收入的75%的现状,华资保险公司陆续组建了太平分保集团、大上海分保集团、久联分保集团、五联分保集团、十五联分保集团、华商联合分保集团,不仅加强了同业的团结,为华商保险业自主经营奠定了基础。反观目前中国保险市场,除国内中国再保险集团独家经营、香港市场有中国太平再和华夏再经营外,再保险市场竞争并不充分。外资再保险公司则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分保市场,对中国再保险市场还是有一定冲击的。因此我们要借鉴历史,加快国内再保险市场的发展,以期烛照未来。

三是国际化发展不充分。在中国保险史中最早有海外设立分支机构记录的是1876年,保险招商局在日本长崎等地经理保险事务。此外华通保险、华安合群保寿、中国保险、太平保险、上海联保、四海通、先施置业、永安水火、永安人寿、陆海通等保险公司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日本、英国、美国都设立过保险机构,可以说,国际化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内只有太平保险、中国保险在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国设立保险机构,国际化程度不高。今年1月10日,民营企业复星以10亿欧元出价,在竞标中击败了对手美国投资基金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赢得了葡萄牙最大保险集团80%股份的控股权,占据该国保险市场26%的份额。复星国际通过此次收购控制了葡萄牙国内最大的保险公司,后者旗下资产包括医疗保险公司以及旅游和交通保险公司,这将有利于国内保险的专业化。复星国际计划将其业务扩展至非洲和中国,并承诺在私有化协议要求的至少四年期限之后继续持有这项投资。尽管此前有中国平安投资富通股权一事,但王珏麟认为复星国际此举是中国保险业真正走向国际化的标志性事件,由此中国保险业将开始逐步走向海外开拓保险市场,扩展国外保险业务,为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服务。

四是责任保险发展不充分。2006年07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这被认为保险业的国十条。时间已经过去了近8年,回首来看,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保险;统筹发展城乡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这两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国内相应地成立了中外合资的农业保险公司;也成立了4到5家健康保险公司。责任保险业务发展并不充分,虽然国家也成立了责任保险公司,但在健全安全生产保障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方面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王珏麟认为这说明国内责任保险业务的竞争并不充分,国内保险公司关注点还是在蓬蓬勃勃的车险业务发展上。车险业务的发展能直接带来现实的保费,能够满足现有保险公司的利益,尽管这一业务其综合成本率已经超过100%。

“我认为以上四个不充分说明我们在国内保险市场精耕细作还不够,在国内保险业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同时也说明中国保险业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保险历史对今天保险时代来说,用1998年时任中国保监会主席马永伟先生在《中国保险史》的题词来讲,的确起着‘以史为鉴,继往开来’的作用。”

除以上因素外,他还认为今天的保险行业人才层次相对较低,人才缺乏已经成为保险业发展的瓶颈。“实际上我们行业可能还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但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方面努力来完成。”

“我知道的一些著名的财经大学到目前没有保险系,只是在金融这个系当中设置一个保险班,四、五十号人而已。这样的一种状况,如何能满足蓬勃发展的保险行业的需要,令人担忧。因此,今年1月份,我和宁波理工大学藤帆教授给宁波两会递交了一个提案,呼吁社会多层次、多方面培养保险方面的人才。但这还不够,关键还要改变整个保险业的形象,提高保险行业的地位。”王珏麟认为拥有高层次的人才和企业文化才是解决这一行业问题的“金钥匙”。

为梦想而活

尽管对历史的深透考究无法为王珏麟带来现实利益,但他仍依旧钟情于此,他说因为在这个如照亮内心星火的梦想中他看清了自己于入世生活路途上行进的方向。

日久以来,王珏麟有三个梦想:一,编写一部关于保险的电视连续剧;二,创建一家宁波保险博物馆;三,创建一家航运保险企业。他说当他把精力投入到自己觉得非常有兴趣和有意义的事情当中去,就感受到人生充实的意义。

“有时我在路上奔跑感到疲倦的时候;有时我约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实现路径的时候;有时我全心努力付出还未能够实现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马丁·路德·金。马丁·路德·金在生前并未看到他心里众多的理想都得到实现,但他在死前的最后演讲中说道:‘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不断努力而梦想永远无法实现,而我们的人生正是如此’。”但是王珏麟说自己始终心怀温暖与信念:“令人欣慰的是,我听见时间长廊的另一端有个声音说,‘也许今天无法实现,明天也不能。重要的是,它在你心里。重要的是,你一直在努力’。”王珏麟表示尽管他的梦想还并未完全实现,但他强烈感受着生命中努力的这些日子的永恒和美丽。“我会永远记得和感谢我生命中努力的每一天!”

王珏麟怀想,或许他的这三个梦想会像自己曾经写的诗句那样到来:

……

蓝蓝的天空白色的云,

穿着浅黄色的衫,

只有在七月的雨季,

闯入眼帘,掬到手中。


                               王梓/制图

人物档案:

王珏麟

1993年4月进入保险业,供职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甘肃分公司

2002年9月—2011年8月供职于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

2011年8月至今供职于中华职合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