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将“重疾不重”进行到底

发布时间:2014-06-13 10:18:46    作者:王方琪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人物素描:

丁云生,中国医师协会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委员,重疾风险管理专家;被香港《文汇报》誉为“中国重疾险”之父。

他曾是一名心脏外科医生,参与千台以上心脏外科手术;曾是一名保险代理人,个人业绩拿过全国第一,八年重大疾病保险的专业销售,创下“连续100天每天一张重疾险”的销售记录;

他曾是一名保险公司外勤的高阶主管(Agency leader),团队业绩同样拿过全国第一,近200名业务伙伴,其中有超过50名是医生护士,不乏教授主任博士;

他曾是一名健康保险产品设计师,主导健康医疗保险产品设计以及再保险业务拓展5年,主导或参与开发的“见义勇为保险”“牙齿保险”等创业内之先河;

他曾经是现在仍然是将来也一定是一名重疾险的传教士,数年间在国内各地及港澳台东南亚等地做过数百场演讲,数十万业务伙伴受益;

他首创高效行销工具“财富人生图”及“重疾销售的丁氏七种武器”,惠及数百万家庭和保险从业人员;

他出版书籍《重疾不重》

 

□本报记者 王方琪

作为一名致力于培训重疾险销售人才的培训师,丁云生始终将“重疾不重”这句话挂在嘴上,甚至在2013年5月还出版了以此命名的一本重疾险销售工具书。今年,他新开拓的重疾险3D训练营,更是大有将“重疾不重”进行到底的气势。

上个月,重疾险3D训练营中意人寿全国巡讲第四站在沈阳结束。趁此机会,记者对丁云生进行了独家采访。

为什么“重疾不重”

《中国保险报》:你开设重疾险3D训练营的目的是什么?

丁云生:一句话,就是培养重疾险销售人才。营销员直接面对重疾险消费者,如果营销员不能理解重疾险的意义和功能,不能销售重疾险,那么重疾险的市场普及就是一句空话,保险回归保障也将成为水月镜花。因此,我希望培养出更多的重疾险销售人才。

我一直在做重疾险的华人区巡讲,2013年全年演讲149场。今年依然在做巡讲,巡讲的时间比较短,主要作用是为营销员播下“重疾不重”的种子。而重疾险3D训练营有3天时间,第一天主要讲重疾险,第二天由医生来讲重大疾病,第三天主要训练销售重疾险。保险、医学、销售,三位一体,高效持久提升业务伙伴的重疾险产能。训练营一般开设在医院里,比如此次在沈阳站的活动就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设,医科大特别给力,派出5名主任医师、博导、教授,轮番上阵,给销售伙伴呈现一天精彩纷呈的医学大餐。营销伙伴想印象不深刻都不行。

《中国保险报》:你总是在说“重疾不重”,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丁云生:以癌症这种重大疾病为例来探讨这个问题吧。我认为,如果对癌症有正确认识,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癌症就不再可怕。

癌症不等于死亡。在这一点上,我国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国际抗癌联盟曾在42个国家针对“得了癌症等于死亡”的观点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西方国家仅有13%的人这样认为,而我国则有43%的人认为该观点正确。

我提出“重疾不重”,首先是希望人们能对重大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以积极和阳光的心态来看待重大疾病。

《中国保险报》:有了积极心态之后呢?

丁云生:有了积极心态,还必须对重大疾病有科学的认识。从科学角度上讲,许多重疾也不一定就重到让人束手无策。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说,我国是全球癌症高发区域之一,国人对癌症的认知有四大误区,影响对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避免谈论癌症是首要误区。事实上,了解有关癌症的正确知识,无论对于癌症患者及其家庭还是社会,都十分有益。

癌症没有明显的症状,难以早期发现,是对癌症认识的第二大误区。其实,许多癌症都有独特的“信号”,了解这些预警症状,对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癌症有明显的益处。

面对癌症束手无策是第三大认识误区。郝希山指出,通过主动积极的预防和干预,保持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少40%的癌症可以预防。

不可能得到有效治疗,是国人对癌症认识的第四大误区。郝希山指出,当前肿瘤学研究日新月异,通过合理有效的规范诊治,有些癌症患者可以治愈,其他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可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

事实上,自2006年起,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权威机构纷纷改弦易辙,把原来作为“不治之症”的癌症重新定义为可以治疗、控制、甚至治愈的慢性病。

如果一段话不能给人带来智慧,带来欢乐,带来鼓励,带来勇气,这段话可以不讲。我提出“重疾不重”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重疾不重”因此需要重疾险

《中国保险报》:为什么营销员要有“重疾不重”的概念呢?

丁云生:“重疾不重”是销售重疾险的基础。如果重疾等同于死亡,那么保险消费者只需要购买寿险产品就可以了。正是由于“重疾不重”,购买重疾险才更有意义。重疾险购买的意义在于弥补因为罹患重大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

重疾险是健康险的一种。

健康保险保障的核心风险是因健康原因导致的经济损失,包括三个方面:1、因为疾病或意外伤害导致的医疗费用开支;2、因为疾病或意外伤害导致不能正常工作或失去工作能力从而带来的收入损失;3、因为疾病衰老或意外伤害导致生活不能自理从而带来的护理开支。

这其中第一部分医疗费用开支,按照目前国内的癌症的平均花费来看,30万元是一个比较客观且实际的数字。第三部分的护理开支,按照加拿大癌症协会的统计,会是两倍于医院的开支,如果患者可以存活较长时间的话,那这就是60万元。这两部分的90万元是纯花销。

《中国保险报》:按照您的说法,重疾险可以弥补医疗费用的损失。

丁云生:重疾险是疾病险,它是以重大疾病是否发生为赔付条件的。医疗险是以是否发生医疗行为为赔付条件的,所以重疾险不是医疗险。重疾险的保险金可以弥补医疗费用的损失,也可以弥补工作收入的损失。

《中国保险报》:作为一名保险消费者,应该购买多少保额的重疾险才合适?

丁云生:如果重疾是可以治疗的,经济问题就非常重要了。

癌症的治疗中有5年存活率的概念。各种肿瘤根治术后5年内不复发,再次复发的机会就很少了,故常用5年生存率表示各种癌症的疗效。那么,购买重疾险,至少需准备5年的年收入作为重疾险保额。

现在的问题是,客户购买重疾险的比例还不够高;已经购买重疾险的客户的保障还存在缺口。所以,“重疾不重”任重道远。

突破保额不足

《中国保险报》:在巡讲过程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情景?

丁云生:2013年7月的湖北宜昌近40℃的高温,上千名业务伙伴在一个没有空调的会议室参加培训,满眼都是挥舞的纸扇。12月在河北保定的一个县城,上千名客户冒着室外零下近十度的寒冷,待在一个没有暖气的电影院,裹得严严实实坐了一个上午在听我重疾的讲座。营销伙伴们求知的热情非常高涨,这是我能坚持努力做下去的理由之一。

正是伙伴们的这种期望,鞭策我不敢懈怠。去年4月18日,我要从石家庄赶到沈阳,参加第二天的演讲。飞机晚点了,我在石家庄机场等到凌晨两点,飞机起飞无望。我果断拎包下机,打了一辆出租车直奔首都机场。出租车开了半个多钟头,就见司机一直在那点头,原来他睡着了。我赶紧把老兄拍醒,于是跟他换个位置。我当时特别庆幸自己曾经在医院值夜班开夜刀身经百战,庆幸自己当年买的是手动挡的车。在的哥的鼾声中,我开着石家庄的出租车进了北京的二环路。我在微博中写道:“原来北京的路灯是五点熄的,原来北京早上也有鱼肚白,原来我可以离牛街的家几百米而不回,原来首都机场的高速五点多也可以堵! T3,希望可以6:50准时起飞,希望可以8:20准时降落沈阳,希望我没有爽约沈阳!”结果,我做到了!我准时赶到会场,为伙伴们做了重疾险的分享。

《中国保险报》:关于未来的重疾险的发展及重疾险培训,您有什么样的展望及计划?

丁云生:人们购买重疾险固然是为了万一如果罹患重疾可以获得保险金的理赔。但事实上,人们宁愿不要赔付,也不愿意得重疾。另外患重疾以后,人们除了希望能有资金支持以外,更希望能有一个就诊的绿色通道的服务,提高自己生存的可能。

目前市面上为数不多的能够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重疾险产品,都颇受人们的喜欢爱。甚至出现了客户只要其附带的健康管理服务,不要保额赔付的现象,上演了现代版的“买椟还珠”。

正如德国保险法在十年前就规定,没有健康管理服务的保险不能叫健康险。我国在2012年由保监会公文指示,保险公司可以从保费中拿出10%来购买健康管理服务给客户。相信不久的将来,市面上所有的重疾险都是带有重疾预防、绿色通道以及康复等服务的。

FACI目前已推出了重疾绿通服务,共有健康干预、重疾绿通、康复支持三项功能,通过早期预防、早期治疗、专业协助,加上通过购买重疾险解决财务安排问题,真正帮助客户实现重疾不重!

丁云生讲课所用的“人生与财富”的图表

记者手记:

纪录是用来被打破的

和丁云生联系,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微信上留言,无论早晚,他100%会回信。但如果是直接打他的手机,十次有九次是呼叫转移。因为他不是在飞机上,就是在去飞机场的路上;不是在宣讲重疾险的讲台上,就是在去演讲的路上。他总是在不同地方跑来跑去,经常早上联系他还在上海,下午却出现在石家庄,到了晚上又到了青岛。

偶然看到丁云生2013年某月的一个行程单:1日台北、2日台中、3日高雄、台南、4日桃园、台北、6日台中、8日台北(两场)、9日台北(两场)、10日广州、11日惠州、12日江门、13日石家庄、14日唐山、15日沈阳、16日武汉、17日荆州、18日潜江、仙桃、19日杭州、20日井冈山、21日珠海、26日贵阳、27日贵阳、28日台州、30日青岛。

2013年,丁云生到达过近百个城市。

丁云生就像是时时刻刻上满了发条的永动机一样,不知疲倦地奔波,每到一个地方,他只有一个目的——宣讲重疾险!2013年,丁云生做了149场关于重疾险的演讲,每场的听众都达到上千人。

结识丁云生是在两年多之前,当时《中国保险报》刚刚设立健康版不久,栏目还在逐步建设中。我非常急迫地需要一位在医疗和保险两个领域都比较精通的专业人士的帮助,这时有几位朋友同时推荐了丁云生。丁云生的特点是既可以站在医疗角度看保险,同时又可以站在保险角度看医疗。他将这两个领域融会贯通,往往有独到的见解。

这和丁云生的从业经历密不可分。

丁云生出生于国内医学世家,父母和姐姐都是医生,可以说,他从小是泡在医院里长大的。一心想子承父业,丁云生大学学医。毕业之后,他在北京一家三甲医院胸外科工作了几年,心脏外科手术也参与了近千例。

2002年,工作顺风顺水的丁云生主动打破了自己平静的生活,他放下手术刀,进入一家外资寿险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营销员。医生的经历让他对重疾险有着非同寻常的理解和感悟。他曾创下连续100天每天销售一单重疾险的记录,还发明了重疾险销售工具“财富人生图”。他组建了将近200人的团队,团队和个人的业绩均拿过该公司全国第一。他的团队里医学背景的人超过50个,他本人经常是上午在保险公司,下午在医院。8年时间,他的营销员生涯风生水起。

此时,丁云生却再次转身,从前台的重疾险营销转向了后台的重疾险产品开发。他到一家国外保险公司负责中国内地健康险业务的发展。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历练,他了解和熟悉了保险公司后台有关产品设计、再保险、精算、核保、理赔等业务,也开发了一些新型健康险产品。

丁云生还曾经帮助筹建过一家全国性保险销售服务公司,并出任总经理。

2013年,丁云生在北京的国贸商圈成立了FACI公司,英文全拼是Face Critical Illness ,中文意思:直面重疾。公司专注于重疾险的咨询服务,重大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及相关器械和药品等相关服务。在此期间,丁云生一直没有停止他宣讲重疾险的脚步。

去年5月,丁云生出版了专著《重疾不重》,这是一本关于重大疾病保险销售的工具书。

丁云生数度转身,在重疾险领域层层深入。他不知疲倦地为着理想和目标而奔波,不断创造纪录,又不断打破纪录。每当他创造一个人生新的纪录时,他就告诉自己——纪录是用来被打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