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频道 > 阅读 > 正文

订阅《中国保险报》

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励志”过度会变傻

发布时间:2014-05-09 13:41:24    作者:路来森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作为一位公共知识分子,梁文道曾在许多电视台做过读书访谈节目。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他连续两年,在凤凰卫视主持过的《开卷八分钟》。时间虽短,但梁文道谈读书,谈得淋漓尽致。梁文道读过很多书,他是有资格谈读书的。于是,就有了梁文道的这本《我读》。

对读书,作者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

许多人喜欢读励志作品,但梁文道却认为:“在你事业落败的时候绝不能读太多的励志书籍,读励志书籍有时候会把一个人读傻,因为此后你会相信你走的路一定正确,即便偶遇失败也会视为一时的困惑。这样的人其实很可怕。”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励志”过度,也会变“傻”,形成一种固执。固执己见的人,那份“一往无前”的勇气,常常会误导人生,故而可怕。

读书,总要有所选择,有所评判,但“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很多人却是迷惑的。至于读书的终极目的,就更少有人叩问了。梁文道说,“对于如何读书,我们有选择的标准,有品位的评判。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

梁文道谈读书,有一个突出的特点:不拘于书。

一本书,只是梁文道谈阅读的一个起点,或者说是一个“由头”,他从不会“就书论书”。谈一本书的时候,他常常是很自然地就“宕开一笔”,有时,甚至会“荡”出很远。他谈这本书,有关作者的一切;谈由这本书所引起的文化轰动效应;他甚至借一本书,抨击一些令人厌恶的文化现象,这让他的读书文字,具有了强烈的批判意识。

木心的散文随笔集《哥伦比亚的倒影》,曾产生过广泛的影响,梁文道也很喜欢。但梁文道,却透过木心的文字,看到了更“深处”的东西。他说:“木心继承了古典,继承了西化影响下的东西,继承了‘五四’的东西,但唯独没有受到政治八股的影响,没有受到人民喜闻乐见的那些东西的影响。”对于木心的理解,他比很多人更深刻。

陈丹青是著名画家,但他的散文也写得极好。梁文道尤其赞赏陈丹青散文文字的“干净、纯洁”。由此,他想到了大陆的“文字污染”。“如今,大陆很多人写得中文都是被严重污染的中文,不要说写,就是平常嘴巴里讲得也是被污染的。随便举一个例子,有时候看电视上一些大学者说话,她们说‘这件事的可操作性很低了’,如果用纯正的中文,说‘这件事不好操作’就行了,不需要讲个‘可操作性’。”这种故作姿态,或故作深奥的文字,比比皆是,好像不用这样的表达,就不能显示一个人的学问的高深。一个简单的例子,批判的锋芒却是很尖锐的,文化人,是应该有维护文字纯洁的使命的。

《我读》中的文章,是经过梁文道的整理,才结集成书的,也就很能彰显其文字语言风格。

同样是书评,他不故作高深,也不做过多的理论阐述;他是娓娓道来,很随便,很随和。他把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以一种极亲和的方式,传达给读者,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般的感觉。但亲和中,又有一份简洁和明快,透透爽爽,如五月的晴天,干净极了,朗澈极了。

让人惊讶:原来书评还可以这样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