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频道 > 历史 > 正文

订阅《中国保险报》

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保险是企业承包者的护身符”

发布时间:2014-04-25 09:34:58    作者:嘉玺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国企承包第一人

2014年2月6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一位76岁的老人去世,他叫马胜利。这位曾被称为“国企承包第一人”、“马胜利承包,一包就灵”的神奇人物的离世,让他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不少市民自发地为他送行。

马胜利的辞世,也勾起了人们回想起当年各个领域的“改革第一人”:年广久、鲁冠球、步鑫生、杨嘉兴……在那个启动中国大地变革的岁月里,他们是改革的先行者、是时代的弄潮儿,甚至成为领导人的座上宾,全因为在惊涛骇浪的改革大潮中,记录着一个又一个“第一”的光辉历史。

1984年,身为业务科长的马胜利要求承包石家庄造纸厂,在市领导的支持下,马胜利的大胆之举如愿以偿。这家连年亏损的造纸厂在马胜利承包后第一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元。承包4年利润增长了21.94倍。大获成功的马胜利被媒体冠以“马承包”之名,他本人不是在演讲,就是在演讲的路上。作家高峰在《马承包新传》中记录:“他谈笑风生,话语幽默而又风趣,会场内外鸦雀无声,听得人们如痴如醉,长达三个小时的报告,竟无一人走动,有人憋着尿也不去厕所。”

“三个不算计”

马胜利对保险也有着特殊的感情。我曾听马胜利做个一次报告,报告会上主持人并没有要求他谈保险,不知怎的,他突然谈起了保险,作为保险公司的一个从业人员,在上世纪80年代人们对保险还不太熟悉的情况下,我听了之后十分激动。

马胜利说:保险是企业承包经营者的护身符。一个承包者抵押金一般不超过一万块钱(当时能捧出一万块钱承包抵押金的人甚少),不参加保险,企业的风险很大,遇到天灾人祸,承包合同就成为一纸空文。1981年,我们造纸厂失了一场大火,火烧了三天三夜,损失几十万元,幸亏参加了保险,才使厂子迅速恢复了生产。试想一下,如果不参加保险,哪一位承包者能抵偿如此惨重的损失?

马胜利还说:企业承包后,就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自我制约。要做到这“五自”,必须要有保险做后盾。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就要抓大事,不能让琐事缠住手脚。在这方面,保险帮了我大忙。以前,厂里丧葬费低,只有二三百元(当时的抚恤费标准),出了事,厂长要做许多安抚工作;有的职工丢了车(指自行车,当时是城镇居民家庭中唯一的交通工具),闹到我这里;退休工人的退休金(当时未实现社会保险统筹,退休金由企业负责给付)也是一件伤脑筋的事……为了摆脱这些问题的缠绕,我为全厂职工投保了团体人身保险、自行车保险和养老金保险。这样,职工的人身和财产都有了较高的经济保障,我们当领导的就轻松多了。

马胜利相信一个企业的经营者要算大账。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承包企业做到“三个不算计”——不算计国家、不算计消费者、不算计职工。图眼前利益,激功近利,搞短期冒险行为,不是企业家风度。就我国而言,企业经营者对保险流行着两种观点,一是一些大的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在国家财政无偿补赔大保险环境中待惯了,投不投保觉得无所谓;二是一些经营者过惯了穷日子,斤斤计较保费,舍不得投保。我承包企业的出发点是向国家负责和向职工负责的一致性。为了达到这一点,不参加保险风险太大。花上千分之几的保费,获得一个避免意外的保险环境,这有什么可犹豫的?新的经营环境需要我们大家都来好好学习保险法规,增强保险意识,寻求安全的经营条件。我们的改革还有许多困难,但我们应看到优势。现在的厂长是新中国以来权力最大的厂长,我们要珍惜这个权力,向国家和人民负责,学会用经济的手段保障经济运行的安全,提高企业的保险系数。同时我也迫切地希望保险企业的经营者们多为我们创造一些实用的新险种,为我们的经营提供更多、更好、更方便的保障。

快30年过去了,马胜利当年说的一些话,现在似乎还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