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频道 > 阅读 > 正文

订阅《中国保险报》 订阅《中国保险报》电子版

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一座城市的秘史

发布时间:2014-04-04 11:07:21    作者:尹楚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作者:路内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定价:35元

在70后作家中,我最喜欢的是路内。三年前,在图书馆里偶然读到《少年巴比伦》,是我这几年读小说最完美的一次“艳遇”。这部小说讲述了“戴城”化工厂青年职工路小路的青春故事。他是个小混混般的年轻人,爱打架、追女人,在工厂里除了拧螺丝、换灯泡之外什么也不会,他还爱上了厂医,却最终情场失意……《少年巴比伦》许多描述青春的小说有很大不同,路小路既有着社会青年的混乱,又有着文艺青年的慵懒和迷惘,“油滑而又充满忧伤的诗意”,让人为之着迷。

这一次偶然的“艳遇”最终演化成了一次漫长的相思。后来,我追着读到了他的《追随她的旅程》、《云中人》和如今手头的这本《花街往事》。《花街往事》是路内于2013年出版的新书,故事依然发生在“戴城”,在一条名为“花街”的街区里,生活着天生的歪头顾小出,他的鳏夫爸爸顾大宏、漂亮精明的姐姐顾小研、街坊方屠户、胖姑姑……从1966年的“文革”开始,到1990年代,这些形形色色的在“花街”上来来往往,上演着一出又一出生活的戏剧。

刚开始阅读《花街往事》时,感觉很复杂。小说一开始讲述的“文革”武斗的故事,让我时时想起王小波的《革命时期的爱情》,但没有后者的狂欢与瑰奇,读起来也略有滞涩之感,这可能和路内没有亲身经历过“文革”有关。但这种“滞涩”很快就随着主人公歪头的出场而烟消云散了。当歪头出场,听他讲述自己年幼时的遭遇、朦胧的青春情愫,用一个孩童的眼光打量“花街”时,我想起了余华《在细雨中呼唤》中的那个同样敏感、内向,游离于众人之外的孩子。

在这个孩子身上看到了“花街”,我也看到了自己幼时成长的影子。巴尔扎克曾经说过一句话;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句话套在《花街往事》上也很恰当。路内笔下的“花街”,也是一座城市的秘史,甚至是时代的秘史。在这段近30年的秘史里,我们可以隐约闻到时代的味道。稀罕的牛奶、新奇的电视机、一夜勃兴的舞厅、五湖四海的笔友、各显神通的分房大战……充满了俗世生活的欢乐和温情。

不过,路内描述的这些故事和故事里的“气味”是作为小说的背景而存在的。真正的秘史,还是路内试图通过“花街”而追溯“青春”起源。《少年巴比伦》和《追随她的旅程》是路内准备打造的“天使三部曲”中的两部,另一部据说还在撰写中。如果说这两部小说中的主人公路小路,讲述的是一个青年的“青年史”,有很大作者自传的成分。那么,《花街往事》中的主人公“顾小出”,就是路小路的前传,是一部“少年史”。

中国30年来的城市化进程,发展之迅猛令人惊愕,和十几二十年前相比,如今的社会形态、情感观念、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模式早已经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我们这些年轻的读者来说,要想了解一个城市的“秘史”,触摸逝去时代的体温,可能真的只有在《花街往事》这样的小说中去寻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