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70多年前那一场神秘的大火

发布时间:2014-03-21 14:23:47    作者:程太和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1938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十六日)1时许,江苏如皋县城北门外大街(又称“花市街”)发生了一场神秘的大火,这场火灾究竟烧毁了多少物资?物资的真正主人是谁?中央信托局保险部为何草率赔付?至今仍是个谜。

20世纪30年代,江苏如皋古城有洋人教堂,教堂属下有一大型货物集散中心,名曰“洋油山”,位于如皋北门外通扬河边。一日,“洋油山”仓库被一把大火烧得精光,损失价值令人咋舌。请来几位大名鼎鼎的侦探,侦查结论基本一致:大火只烧了“洋油(煤油)”,库中其他巨额洋货已被人预先转移。这是一局人为火灾,借助一场大火盗走了主要财富。街谈巷议此案涉及国民政府要员何应钦、宋子文和江苏省主席韩德勤等人。尽管火毁资产价值连城,尽管主人财大气粗,尽管侦探身手不凡,终因案情复杂,涉及面太大,涉案人位高权重,最后不了了之。但中央信托局保险部还显得大方,最终以保险金额的一半予以赔偿。此事尘封了大半个世纪。如皋人似乎心知肚明:“那不过是当权者干的勾当!”

三更大火损失惊人

如皋古城池建于明嘉靖年间,东门曰“靖海门”,南门曰“澄江门”,西门曰“饯日门”,北门曰“拱极门”。如皋城地处长江北岸,与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距不远。民国时期,如皋城有两座教堂,洋人不光是把它当作布道场所,更把它视为商家宝地,视为长江口岸洋货的重要集散之地。那些年身披黑色长袍,胸挂十字架的神职人员,既是口颂圣经的神父,又是怀揣金元的商人。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大举进犯上海。“八一三”事变次年(也就是1938年)的元宵节,如皋城尚未沦陷,城乡居民燃放爆竹,闹过花灯,闭门休息。三更时分,大街小巷一片沉寂。突然惊天巨响,将人们从梦中惊醒。一个个开门探看,只见北门外大街上空,烟雾滚滚,火龙腾飞,不知何物冲上半空,忽又炸开,无数火球在空中翻滚,闪亮光芒将人眼目灼痛,巨大的声浪冲击屋瓦发出哗哗之声。人们以为是日本鬼子派飞机向城里投下重磅炸弹,无不惊慌失措。稍后渐渐明白,原来是教堂仓库失火,烧了“洋油山”,标有“美孚石油”的铁桶,不断冲向天空,又不断在半空炸开,方圆几十里可见其光、可闻其声。

大宗货物不翼而飞

“洋油山”顾名思义,那里堆积了如山的“洋油”桶。它坐落于如皋城北门外大街街头,紧挨通扬河边(今如皋北门大桥北桥垛处)。临河码头堆积的洋油桶难以计数,不远处是几座巨大的仓库,仓库里装满洋布、洋火、洋酒、洋烟、洋烛、洋碱,单供南京、上海等大城市达官贵人,太太小姐用的法国化妆品和马尼拉雪茄,其价值就难以估算。

整个“洋油山”到底价值几何,大家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望着冲天而起的油桶,人们唯一担心的是会不会飞落到自家头上,腾腾大火万万不能将百姓房屋点燃。此时此刻,火龙猖獗、情势吓人,谁也不敢靠近,谁也不为那些洋货惋惜。

但有一人得知“洋油山”失火后,如五雷轰顶,瘫倒在沙发上,半晌爬不起身来,他就是“洋油山”的名义主人,美国神甫海圣德。海圣德看重的并非那些堆积如山的洋油,而是仓库里五光十色的洋货,那是白花花的银子,黄灿灿的金子呀!整个如皋城又价值几文,那库里的洋货实在不是用一句价值连城可以形容得了的!大火不但烧掉了“洋油山”,而且吞噬了他的仓库,烧掉了他的金山、银山,叫海圣德如何不痛心疾首!

起火当天,海圣德不在如皋,得消息后,星夜兼程,立马赶回。待他踏上如皋北门外大街,“洋油山”火势已去,整个库区一片狼藉,油桶铁皮、碎砖烂瓦,呛人烟气和恶臭焦味弥漫在通扬河上空,点点余火在地面闪烁,库区周边的树木都已烧焦,滚热的地皮烤炙了人的脚板。海圣德不顾一切,拖着厚重的皮鞋,踩着碎火余烟,跨进库区。除了断砖残瓦,除了铁皮焦土,什么也不见了!那些洋货呢?那些花纱布呢?那些精美的家具用品呢?还有那一箱箱雪茄香烟和洋酒呢?一丝残片不见,一缕烟丝未闻。海圣德一下子愣住,闭上双目,在胸前划了个十字,念了声“Amen(阿门)”,再也不想仔细查看下去。纵然是飞来天火,也不可能将仓库货物烧得如此干净,那些着不了火的东西(如化妆品的包装瓶等)也不可能踪迹全无呀!海圣德不得其解。

神父火速请来上海侦探大司泽,侦探反复查看过后,用手杖敲击着瓦砾,摇头说:“NO,NO,这绝不是一场普通火灾,‘洋油山’库区洋货,绝没有被大火吞没!”

海圣德与管家谢晋宝

海圣德往日在如皋单一经营“美孚”石油。淞沪一战,日本人夺得上海驻军权,欧美在沪利益受到严重影响,行动受到限制,上海教堂经营的洋货集散中心决定迁出上海,交海圣德负责,将仓库建到如皋。如皋东有南黄海小洋口(今如东县小洋口渔港),南有长江天生港(今南通天生港),作为长江与黄海的进货码头,并物色了原十九路军副官谢晋宝带领几个武士为保镖,在如皋仓库管理和保安工作皆由谢晋宝负责,人称其为二老板。当时,如皋西乡有红军游击队,打土豪,惩恶霸;东乡有国民党地方军薛承宗部,以绑票、拉饷过日子。谢晋宝为人机灵,在如皋有好几个拜把子兄弟。海圣德信任谢晋宝,觉得他是一个能干的人才,便将一切日常事务统统交给了他,谢便成了“洋油山”名副其实的“二当家”。

如此巨额财富在一夜大火中尽失,这可要了海圣德的命!谢晋宝作为二当家,却分文无损。海圣德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立即叫谢晋宝前去训话。

“活要见人,死要见死。‘洋油山’仓库里的货物到底哪去了,你得给我说清楚!”

“烧了,全烧了!如皋城每一个人都知道,你还叫我怎么交代?”谢晋宝抖露出一介武夫的脾气,抓出盒子枪往桌上一拍,吼得满屋嗡嗡响,“难道海老怪谢某没在这场大火中与你的货物同归于尽吗?”

没证据,没把柄,啥也说不清,这对老搭档就此“拜拜”。

不几天,上海《申报》头版头条刊出了这一新闻:隔岸大火,江北如皋烧了“洋油山”,价值连城的洋货在大火中不翼而飞。

解不开的谜,追不了的责,侦探大司泽抓着大烟斗直摇头,海圣德瘪着嘴哑巴吃黄连。

此后,《申报》上也不见下文。

在如皋,人们却传说纷纭、猜测不断。

如皋人的猜测

第一种猜测:到了游击区

不少人认为是游击队夜袭如皋城,夺了洋货,又一把火烧了“洋油山”。理由是:如皋西乡如泰(如皋、泰兴)工农红军势力大,打土豪、惩恶霸、杀顽敌,喜欢夜袭,常常闹得沸沸扬扬。“洋油山”地处城外,夜袭“洋油山”,不愁不成。

否定者认为:“洋油山”虽在北门外,但有谢晋宝武装人员把守,不远处还有地方保安团驻扎,掠货、放火不可能悄无声息,更不可能一枪不发,“洋油山”仓库里的洋货不是小数目,想全部运走也不是一会儿半刻可以做到。所有迹象都不像共产党游击队所为,事后也没听人说游击区出现过相同的一种洋货。

第二种猜测:落入杂牌军薛承宗之手

说这话的人认为:薛承宗部队搞不到军饷,绑票、贩烟土什么都干,偷偷窜入“洋油山”烧抢不是没可能的。而且,他的部队就驻扎在城东不远的地方,两个时辰便可开到如皋北门。他们的连长、营长、团长都带着太太,有几个不喜欢洋烟、洋酒、洋布等洋货?后来,据城东老百姓反映,薛承宗部队从未有过大宗洋货出现,而且他们依然过得拮据,“洋油山”火劫不像薛部所为。

第三种猜测:是谢晋宝玩的“火烧空城计”

说这话的人理由很充足:当时,一会儿传言日本鬼子要从南通天生港登陆,进攻苏北,一会儿传言红军游击队要打如皋。海圣德心惊胆战,生活飘忽不定,不敢久居如皋,无奈中只得将一切事务交给二当家谢晋宝。谢晋宝趁机将大宗洋货偷偷盗运出去,而后一把火焚库灭迹。当年如皋北门外大街知名人士冒连弼先生曾一语道破:“洋油山”为什么失火,大部洋货又去了哪里,只有谢晋宝心中最清楚。

但是,海圣德拿不出证据,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调查取证更是困难重重。大火后,“洋油山”库区焦土尚有余温,谢晋宝便不知了去向。再后来不久,日本鬼子就侵占了如皋城。倘若“洋油山”不遭受此次劫难,日本鬼子来了也在劫难逃。

终为他人作嫁衣裳

“洋油山”火案后不久,事实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大批洋货突然涌进南京、扬州、镇江、苏州、上海等地,五颜六色的洋布、各种高档化妆品、法国香水吸引了太太小姐,包装精美的洋烟、洋酒、马尼拉雪茄、罗马手表在官场上随处可见,稍一打探,就会知道这些东西都来自何应钦麾下。怪事,当年一个堂堂的国防部长怎么会扯上如皋火案呢?

原来,当年人们称之为江淮肥狗的韩德勤与谢晋宝是连襟,韩是驻守扬州、如泰地区的一位军长,军功不大,本领泛泛,在国民党阵营里并不吃香,如泰地区红军游击队愈闹愈红火,韩累累被上峰责骂。韩看中如皋“洋油山”这批财富,便于谢晋宝密谋制造了“洋油山”火案。待如皋货到财来,韩德勤为了独吞洋财,也为了杀人灭口,再也顾不上什么连襟不连襟,悄悄将谢晋宝毒杀。而后,韩德勤又用这笔巨财买通国防部长何应钦,从此一路顺风,节节攀升,抗战时,这位“百败将军”竟升至江苏省主席,成了长江下游一个地区党政军一把抓的国民党顽固派首领。后来,如皋人都说,是“洋油山”火案养肥了韩德勤。

可怜自恃聪明的谢晋宝,聪明反被聪明误,机关算尽,最终不但尽为他人作嫁衣裳,还赔上了自己一条小命。

财富的真正主人

“洋油山”火案后,海圣德着实花了一番心思,请侦探,拜访政府官员,忙碌了大半年,却始终毫无结果,加上谢晋宝从人间蒸发,此事更成了一个无头案。是气,是怕,又是累,神父终于一病不起,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不到一年,上海《申报》又被露了一条惊人消息:如皋“洋油山”火案中的财富,真正主人不是海圣德,也不是教会,而是党国要人宋子文。宋与海圣德关系密切,遂将巨额财产交由教会托管。《申报》记者还打探到海圣德病倒后,宋还聘请沪上名探沈约翰数度去如皋侦破,由于韩德勤、何应钦暗中作梗,沈约翰稍有蛛丝马迹,便有不祥之兆连连出现,再也不敢往下侦查,觉得再查下去,自己这颗脑袋恐怕要搬家了。记者追问他时,他打了响哨,摇了摇头,狡黠一笑说:“尚无进展,无可奉告。”

从此,大侦探再也没踏上如皋的土地。

当时,如皋地下党领导人叶胥朝(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说得好:“‘洋油山’火案是国民党的家事,是狗咬狗,凭他一个侦探能搞清楚吗?”

中信局保险部草率赔付

海圣德既是个神父,也是个精明的生意人。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大宗洋货藏在那个地方都有灭失或不知去向的可能。“保险”本来就是西方人传来的,他想到了保险。他将“洋油山”库区的大宗货物投保了火灾保险。而且投保的保险公司竟是中央信托局保险部。中信局名为“国营”企业,但其后台老板就是宋子文。足见海圣德的狡黠。

“洋油山”库区的货物是火灾灭失还是被人盗走不知去向,人们心知肚明。但无根无据,谁也不敢站出来说这句话。大侦探也是“无可奉告”。海圣德向中信局保险部提出了索赔。保险部也心领神会,这个案子不赔是不可能的。没有权威部门的证据,保险部就估估作作,草率了事,以保险金额的一半了解了此案。

尾声

江苏如皋“洋油山”火案已经过去了70多年,尽管涉财惊人,但与地方百姓关系不大,后人也就渐渐淡忘,成为一桩尘封的历史事件,今天将其重新捡起,无非是让人知道当年的社会动态。这段历史提醒我们要倍加珍惜今天的太平盛世。


70多年前那一场神秘的大火

1938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十六日)1时许,江苏如皋县城北门外大街(又称“花市街”)发生了一场神秘的大火,这场火灾究竟烧毁了多少物资?物资的真正主人是谁?中央信托局保险部为何草率赔付?至今仍是个谜。

20世纪30年代,江苏如皋古城有洋人教堂,教堂属下有一大型货物集散中心,名曰“洋油山”,位于如皋北门外通扬河边。一日,“洋油山”仓库被一把大火烧得精光,损失价值令人咋舌。请来几位大名鼎鼎的侦探,侦查结论基本一致:大火只烧了“洋油(煤油)”,库中其他巨额洋货已被人预先转移。这是一局人为火灾,借助一场大火盗走了主要财富。街谈巷议此案涉及国民政府要员何应钦、宋子文和江苏省主席韩德勤等人。尽管火毁资产价值连城,尽管主人财大气粗,尽管侦探身手不凡,终因案情复杂,涉及面太大,涉案人位高权重,最后不了了之。但中央信托局保险部还显得大方,最终以保险金额的一半予以赔偿。此事尘封了大半个世纪。如皋人似乎心知肚明:“那不过是当权者干的勾当!”

三更大火损失惊人

如皋古城池建于明嘉靖年间,东门曰“靖海门”,南门曰“澄江门”,西门曰“饯日门”,北门曰“拱极门”。如皋城地处长江北岸,与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距不远。民国时期,如皋城有两座教堂,洋人不光是把它当作布道场所,更把它视为商家宝地,视为长江口岸洋货的重要集散之地。那些年身披黑色长袍,胸挂十字架的神职人员,既是口颂圣经的神父,又是怀揣金元的商人。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大举进犯上海。“八一三”事变次年(也就是1938年)的元宵节,如皋城尚未沦陷,城乡居民燃放爆竹,闹过花灯,闭门休息。三更时分,大街小巷一片沉寂。突然惊天巨响,将人们从梦中惊醒。一个个开门探看,只见北门外大街上空,烟雾滚滚,火龙腾飞,不知何物冲上半空,忽又炸开,无数火球在空中翻滚,闪亮光芒将人眼目灼痛,巨大的声浪冲击屋瓦发出哗哗之声。人们以为是日本鬼子派飞机向城里投下重磅炸弹,无不惊慌失措。稍后渐渐明白,原来是教堂仓库失火,烧了“洋油山”,标有“美孚石油”的铁桶,不断冲向天空,又不断在半空炸开,方圆几十里可见其光、可闻其声。

大宗货物不翼而飞

“洋油山”顾名思义,那里堆积了如山的“洋油”桶。它坐落于如皋城北门外大街街头,紧挨通扬河边(今如皋北门大桥北桥垛处)。临河码头堆积的洋油桶难以计数,不远处是几座巨大的仓库,仓库里装满洋布、洋火、洋酒、洋烟、洋烛、洋碱,单供南京、上海等大城市达官贵人,太太小姐用的法国化妆品和马尼拉雪茄,其价值就难以估算。

整个“洋油山”到底价值几何,大家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望着冲天而起的油桶,人们唯一担心的是会不会飞落到自家头上,腾腾大火万万不能将百姓房屋点燃。此时此刻,火龙猖獗、情势吓人,谁也不敢靠近,谁也不为那些洋货惋惜。

但有一人得知“洋油山”失火后,如五雷轰顶,瘫倒在沙发上,半晌爬不起身来,他就是“洋油山”的名义主人,美国神甫海圣德。海圣德看重的并非那些堆积如山的洋油,而是仓库里五光十色的洋货,那是白花花的银子,黄灿灿的金子呀!整个如皋城又价值几文,那库里的洋货实在不是用一句价值连城可以形容得了的!大火不但烧掉了“洋油山”,而且吞噬了他的仓库,烧掉了他的金山、银山,叫海圣德如何不痛心疾首!

起火当天,海圣德不在如皋,得消息后,星夜兼程,立马赶回。待他踏上如皋北门外大街,“洋油山”火势已去,整个库区一片狼藉,油桶铁皮、碎砖烂瓦,呛人烟气和恶臭焦味弥漫在通扬河上空,点点余火在地面闪烁,库区周边的树木都已烧焦,滚热的地皮烤炙了人的脚板。海圣德不顾一切,拖着厚重的皮鞋,踩着碎火余烟,跨进库区。除了断砖残瓦,除了铁皮焦土,什么也不见了!那些洋货呢?那些花纱布呢?那些精美的家具用品呢?还有那一箱箱雪茄香烟和洋酒呢?一丝残片不见,一缕烟丝未闻。海圣德一下子愣住,闭上双目,在胸前划了个十字,念了声“Amen(阿门)”,再也不想仔细查看下去。纵然是飞来天火,也不可能将仓库货物烧得如此干净,那些着不了火的东西(如化妆品的包装瓶等)也不可能踪迹全无呀!海圣德不得其解。

神父火速请来上海侦探大司泽,侦探反复查看过后,用手杖敲击着瓦砾,摇头说:“NO,NO,这绝不是一场普通火灾,‘洋油山’库区洋货,绝没有被大火吞没!”

海圣德与管家谢晋宝

海圣德往日在如皋单一经营“美孚”石油。淞沪一战,日本人夺得上海驻军权,欧美在沪利益受到严重影响,行动受到限制,上海教堂经营的洋货集散中心决定迁出上海,交海圣德负责,将仓库建到如皋。如皋东有南黄海小洋口(今如东县小洋口渔港),南有长江天生港(今南通天生港),作为长江与黄海的进货码头,并物色了原十九路军副官谢晋宝带领几个武士为保镖,在如皋仓库管理和保安工作皆由谢晋宝负责,人称其为二老板。当时,如皋西乡有红军游击队,打土豪,惩恶霸;东乡有国民党地方军薛承宗部,以绑票、拉饷过日子。谢晋宝为人机灵,在如皋有好几个拜把子兄弟。海圣德信任谢晋宝,觉得他是一个能干的人才,便将一切日常事务统统交给了他,谢便成了“洋油山”名副其实的“二当家”。

如此巨额财富在一夜大火中尽失,这可要了海圣德的命!谢晋宝作为二当家,却分文无损。海圣德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立即叫谢晋宝前去训话。

“活要见人,死要见死。‘洋油山’仓库里的货物到底哪去了,你得给我说清楚!”

“烧了,全烧了!如皋城每一个人都知道,你还叫我怎么交代?”谢晋宝抖露出一介武夫的脾气,抓出盒子枪往桌上一拍,吼得满屋嗡嗡响,“难道海老怪谢某没在这场大火中与你的货物同归于尽吗?”

没证据,没把柄,啥也说不清,这对老搭档就此“拜拜”。

不几天,上海《申报》头版头条刊出了这一新闻:隔岸大火,江北如皋烧了“洋油山”,价值连城的洋货在大火中不翼而飞。

解不开的谜,追不了的责,侦探大司泽抓着大烟斗直摇头,海圣德瘪着嘴哑巴吃黄连。

此后,《申报》上也不见下文。

在如皋,人们却传说纷纭、猜测不断。

如皋人的猜测

第一种猜测:到了游击区

不少人认为是游击队夜袭如皋城,夺了洋货,又一把火烧了“洋油山”。理由是:如皋西乡如泰(如皋、泰兴)工农红军势力大,打土豪、惩恶霸、杀顽敌,喜欢夜袭,常常闹得沸沸扬扬。“洋油山”地处城外,夜袭“洋油山”,不愁不成。

否定者认为:“洋油山”虽在北门外,但有谢晋宝武装人员把守,不远处还有地方保安团驻扎,掠货、放火不可能悄无声息,更不可能一枪不发,“洋油山”仓库里的洋货不是小数目,想全部运走也不是一会儿半刻可以做到。所有迹象都不像共产党游击队所为,事后也没听人说游击区出现过相同的一种洋货。

第二种猜测:落入杂牌军薛承宗之手

说这话的人认为:薛承宗部队搞不到军饷,绑票、贩烟土什么都干,偷偷窜入“洋油山”烧抢不是没可能的。而且,他的部队就驻扎在城东不远的地方,两个时辰便可开到如皋北门。他们的连长、营长、团长都带着太太,有几个不喜欢洋烟、洋酒、洋布等洋货?后来,据城东老百姓反映,薛承宗部队从未有过大宗洋货出现,而且他们依然过得拮据,“洋油山”火劫不像薛部所为。

第三种猜测:是谢晋宝玩的“火烧空城计”

说这话的人理由很充足:当时,一会儿传言日本鬼子要从南通天生港登陆,进攻苏北,一会儿传言红军游击队要打如皋。海圣德心惊胆战,生活飘忽不定,不敢久居如皋,无奈中只得将一切事务交给二当家谢晋宝。谢晋宝趁机将大宗洋货偷偷盗运出去,而后一把火焚库灭迹。当年如皋北门外大街知名人士冒连弼先生曾一语道破:“洋油山”为什么失火,大部洋货又去了哪里,只有谢晋宝心中最清楚。

但是,海圣德拿不出证据,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调查取证更是困难重重。大火后,“洋油山”库区焦土尚有余温,谢晋宝便不知了去向。再后来不久,日本鬼子就侵占了如皋城。倘若“洋油山”不遭受此次劫难,日本鬼子来了也在劫难逃。

终为他人作嫁衣裳

“洋油山”火案后不久,事实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大批洋货突然涌进南京、扬州、镇江、苏州、上海等地,五颜六色的洋布、各种高档化妆品、法国香水吸引了太太小姐,包装精美的洋烟、洋酒、马尼拉雪茄、罗马手表在官场上随处可见,稍一打探,就会知道这些东西都来自何应钦麾下。怪事,当年一个堂堂的国防部长怎么会扯上如皋火案呢?

原来,当年人们称之为江淮肥狗的韩德勤与谢晋宝是连襟,韩是驻守扬州、如泰地区的一位军长,军功不大,本领泛泛,在国民党阵营里并不吃香,如泰地区红军游击队愈闹愈红火,韩累累被上峰责骂。韩看中如皋“洋油山”这批财富,便于谢晋宝密谋制造了“洋油山”火案。待如皋货到财来,韩德勤为了独吞洋财,也为了杀人灭口,再也顾不上什么连襟不连襟,悄悄将谢晋宝毒杀。而后,韩德勤又用这笔巨财买通国防部长何应钦,从此一路顺风,节节攀升,抗战时,这位“百败将军”竟升至江苏省主席,成了长江下游一个地区党政军一把抓的国民党顽固派首领。后来,如皋人都说,是“洋油山”火案养肥了韩德勤。

可怜自恃聪明的谢晋宝,聪明反被聪明误,机关算尽,最终不但尽为他人作嫁衣裳,还赔上了自己一条小命。

财富的真正主人

“洋油山”火案后,海圣德着实花了一番心思,请侦探,拜访政府官员,忙碌了大半年,却始终毫无结果,加上谢晋宝从人间蒸发,此事更成了一个无头案。是气,是怕,又是累,神父终于一病不起,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不到一年,上海《申报》又被露了一条惊人消息:如皋“洋油山”火案中的财富,真正主人不是海圣德,也不是教会,而是党国要人宋子文。宋与海圣德关系密切,遂将巨额财产交由教会托管。《申报》记者还打探到海圣德病倒后,宋还聘请沪上名探沈约翰数度去如皋侦破,由于韩德勤、何应钦暗中作梗,沈约翰稍有蛛丝马迹,便有不祥之兆连连出现,再也不敢往下侦查,觉得再查下去,自己这颗脑袋恐怕要搬家了。记者追问他时,他打了响哨,摇了摇头,狡黠一笑说:“尚无进展,无可奉告。”

从此,大侦探再也没踏上如皋的土地。

当时,如皋地下党领导人叶胥朝(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说得好:“‘洋油山’火案是国民党的家事,是狗咬狗,凭他一个侦探能搞清楚吗?”

中信局保险部草率赔付

海圣德既是个神父,也是个精明的生意人。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大宗洋货藏在那个地方都有灭失或不知去向的可能。“保险”本来就是西方人传来的,他想到了保险。他将“洋油山”库区的大宗货物投保了火灾保险。而且投保的保险公司竟是中央信托局保险部。中信局名为“国营”企业,但其后台老板就是宋子文。足见海圣德的狡黠。

“洋油山”库区的货物是火灾灭失还是被人盗走不知去向,人们心知肚明。但无根无据,谁也不敢站出来说这句话。大侦探也是“无可奉告”。海圣德向中信局保险部提出了索赔。保险部也心领神会,这个案子不赔是不可能的。没有权威部门的证据,保险部就估估作作,草率了事,以保险金额的一半了解了此案。

尾声

江苏如皋“洋油山”火案已经过去了70多年,尽管涉财惊人,但与地方百姓关系不大,后人也就渐渐淡忘,成为一桩尘封的历史事件,今天将其重新捡起,无非是让人知道当年的社会动态。这段历史提醒我们要倍加珍惜今天的太平盛世。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