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频道 > 历史 > 正文

订阅《中国保险报》 订阅《中国保险报》电子版

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马寅初:矢志不渝保险魂(下)

发布时间:2014-03-07 14:49:47    作者:苏哲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1932年,一位待嫁的女生问马寅初对她应得到什么嫁妆发表意见。马寅初说:“在座各位准备出嫁的同学不要向父母索求珠宝、房产和田产,这与现代文明有教养的女性身份不符。你们应当要父母为你购生存储蓄的保单,这种保单到期时,可以发展事业、维持生活,比起那些珠宝之物实在强的多,可惜一般家长们太不注意。”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已经多次谈到中国妇女的保险问题,尤其注意激发她们的保险意识。这在当时保险业并不发达的中国,非常难得,而对于当时及以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

马寅初在《中国女子之经济问题》一文中论述女子“如何使经济自立”之法:“吾以为女子经济独立,虽不易办到,然至少须要办到经济自立,不靠丈夫也可吃饭。……嫁后使丈夫保‘未亡人’,则可收入一笔保险费,以之送死养生而有余。但此亦仅指男子收入较多者而言,如月入在百元以上,每月扣除十二元,每年才百四十四元,不为多费;男子年在三十以内保险费较轻,以此费保险可买四五千元之保险单,已足为养赡之用矣。但男子之收入月仅四五十元,则每月抽出十二元大非易事。按此便牵掣到女子教育,与素常对于经济事业之注意问题。外国女子大都受教育,有常识,且有习惯上之训练。在家时知其父若兄皆保有寿险,又知保险之1925年3月出版的《马寅初演讲集》(第二集)。马寅初在《中国妇女的地位问题》论述:“英、美各国女子,虽然尚不能和男子处于平等的地位,但他们的知识终究很高,还知道自己保护自己的方法,所以在嫁人的时候总要求丈夫保人寿险。为什么要保险呢?因为一个男人活的时候,可以有收入,妻子的生活,自然无庸顾虑;但是男子一死,收入中断,妻子去靠什么过活呢?有些遗产的还可应付,如果没有遗产,岂不是一人死,满家不可活了吗?所以外国的女子总要求男子保险,将来万一发生不测的事情,就不致有困难了。但是外国女子能想到这一层,而中国女子怕连梦都没有做到。有位大学校毕业的,中西文字都很好的女士对我讲的保险益处很怀疑,她说:‘保险是要等丈夫死了才有钱,这不是希望丈夫早死吗?并且保了险以后,丈夫存在没有钱不可以向保险公司领取,待丈夫一死才有钱,这不是拿男人的性命来和钱赌博吗?’我说:‘不保险才是赌博,因为丈夫存在就有饭吃,丈夫死了就没有饭吃,这不是和赌博赢了发财,输了倒霉一样吗?如果是保了险,就是把不确定的成为确定了,无论丈夫存在或死亡和自己的生活都无影响,丈夫存在,固有饭吃;丈夫死了,也有饭吃。这不是生活确定了吗?’但是她至今还没有保险,可知她还不明了保险的性质。

只留清白在人间

马寅初是著名的爱国人士。抗日战争期间,马寅初目睹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民族危机的深重,他写文章、作讲演,大声疾呼,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和通货膨胀,反对出卖民族利益和独裁统治。由于他的爱国和正义行为,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被监禁集中营长达数年。出狱后他继续痛斥国民党政府出卖民族利益的种种行径。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积极投入反内战,反独裁的民主运动,表现了一个民主战士的铮铮铁骨,鼓舞了青年的斗争精神。当时舆论界认为:“今日马寅初先生在中国经济学界的声望和地位,可与过去文学界的巨人鲁迅相比。在争取国家自由、民族解放的过程中,马寅初与鲁迅一样,遭受着恶势力的仇恨,但却雄视阔步于各种压迫之下,始终敢说,敢笑,敢怒,几十年来态度一贯。”

新中国建立后,马寅初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他提出以节制生育、提高人口质量为中心的“新人口论”和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的经济理论,在当时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但他说:“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止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1979年9月,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正式批准了北京大学党委《关于为马寅初先生平反的决定》。9月中旬,北京大学邀请马寅初担任名誉校长。马寅初欣然接受,委托儿子马本初代致答辞:“一样东西平反过来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无论是学术问题还是政治问题,都是这样。这需要有宽阔的胸怀和巨大的力量。中国共产党能有这样大的气魄、这样大的力量,实事求是地为曾经批判错了的人平反,公开地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没有过的。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大有希望的……”。11月,《新人口论》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一纸风行。

1982年5月,马寅初过世。他的子女为其撰写了碑文。碑文内容为:“先父马寅初生于浙江绍兴,后迁嵊县,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为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及教育家。先母张桂君,浙江嵊县人,贤淑仁惠,勤俭持家,堪称贤内楷范。先父留美九年,先母独承家务,仰侍俯畜,克尽妇职,其后先父在国内各地供职,先母始终伴随,甘苦与共。先父去世后始南迁至沪,俩老共同生活八十余年。杭州系其久居之地,今遵遗愿,择葬于此,谨缀语,‘国之贤良,家之德配,偕老百年,盛世人瑞。’”

 

【参考文献】

1.从上海商科大学到上海财经大学/韩元/新民报/2007-11-12

2.学界纪念人口学家和教育家马寅初诞辰130周年/邢宇皓/光明日报/2012-06-25

3.为保险著书立说、敢为天下先/林振荣、王效文/中国保险报/2011-4-29

4.北京大学早期保险学科发展小考/郑伟/中国经济/2011.04.20

5.马寅初全集/田雪原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马寅初全集补编/孙大权、马大成编注/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

7.马寅初年谱长编/徐斌、马大成编著/商务印书馆/2012年5月第1版

8.中国保险年鉴/沈雷春、曹鹏主编/中国保险年鉴社/1936年出版

9.中国保险史/叶奕德、吴越、朱元仁主编/中国保险学会、中国保险史编审委员会、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9月第一版

10.中国保险史志1805—1949/颜鹏飞、李明炀、曹圃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9月第一版

11.林振荣2009-05-13

12.民国时期(1912-1949)保险思想的基本框架/朱华雄、刘贵平

13.魏原杰、吴申元主编.中国保险百科全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09

14.马寅初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一个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徐梅、易洁/南方人物周刊

15.人民保险50年/中国保险杂志社

16.中国保险业二百年/中国保险学会、中国保险报编著/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

17.部分照片来自于百度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