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频道 > 历史 > 正文

订阅《中国保险报》 订阅《中国保险报》电子版

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马寅初:矢志不渝保险魂(上)

发布时间:2014-02-21 10:24:20    作者:苏哲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马寅初

魏文翰著作《海上保险法要论》,上海市保险业同业公会发行,1933年12月初版。

马寅初雕像

“中国人口学第一人”高才海归

1915马寅初年国外求学结束后回国,先在北洋政府财政部任职。1927年他加入了国民党,历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委员、立法院经济委员会与财政委员会委员长。1931年底,任全国经济委员会首任主席等职。先后在多所院校任教,曾任北京大学经济系主任、教务长,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兼任浙江兴业银行总稽核。新中国建立后,他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银行常务董事、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建国后首任北京大学校长等职。1957年他因发表“新人口论”方面的学说而被打成右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平反。

马寅初一生著述颇丰,特别对中国的经济、教育、人口等方面有很大的贡献。晚年以《新人口论》一文在国内、国际获得极高的声誉,有当代“中国人口学第一人”之誉。1982年5月10日逝世。

马寅初1882年6月24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县皋埠村。其孙子马思泽曾对《人物周刊》的记者说:“爷爷个头不高,脸型和体态均很圆浑,不像鲁迅先生那样有棱角,完全不像个‘战士’”。马寅初的父亲马棣生有一手酿酒的好手艺,母亲王氏贤惠能干,家里开的“马树记”酒家生意兴隆。后来全家从绍兴皋埠举迁嵊县浦口经营酒坊。马棣生最初想培养马寅初做账房先生,但马寅初执意要念书。在义父张江声的资助下,他于1898年秋入上海教会学校“英华书馆”,后考取天津北洋大学。

1906年,马寅初获得国家资助派往美国耶鲁大学留学的资格。马思泽的堂弟马大成听族里的老人讲,马寅初赴美国留学的消息曾令举族欢欣,马家人办了几天酒,唱了几天戏,热热闹闹庆祝了一番。1914年,马寅初先后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回国,时年32岁。

一生执教为民,投身保险教育

抱着“为国牺牲”、“为社会服务”的理想,马寅初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先后任经济系教授、系主任和教务长。抗战时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重庆大学、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上海工商专科学校、杭州财务学校、上海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南京金陵大学和中央大学任教,参与爱国民主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浙江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名誉校长。马寅初在教育园地辛勤耕耘了60多年,一生执教为民。

“据《国立北京大学学科课程一览》记载,1919-1920年度,北京大学经济学系本科课程设有一门“保险学”,主讲教师为马寅初教授。据1922年《国立北京大学职员录》记载,经济系教授马寅初讲授银行论、货币论、保险学、国际金融论等课程。除了保险学门和经济学门,法律学门和政治学门也开设过与保险有关的课程。

在北京大学留存很少的大学堂毕业考试试题资料中有有关保险的考题。由此分析推测,北大早期创立的保险学科很可能是中国(包括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大学保险学科发展的起源。”这是2011年4月,郑伟在《中国经济》杂志上发表《北京大学早期保险学科发展小考》记载的一个部分,说明马寅初在中国早期就从事保险教育。文中还这样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惊喜地发现,北京大学保险学科的发展很有传统和渊源,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大约一百年前。早在1902年,《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就已经出现了“保险”的课程设置。”文中这样描述了保险课程的安排:“根据当时的课程安排,在银行及保险学门的主课中,有一门课程是‘保险业要义’,它是所有课程中对学时要求最多的三门课程(注:这三门课程是外国语、银行业要义、保险业要义)之一:第一年每周3学时,第二年每周4学时,第三年每周2学时,三年共18学时。从学时要求看,‘保险业要义’这一门课程相当于今天大学里六门课程的容量。”文中还论述了保险课程的重要性:“1909-1910年间,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筹办工作紧锣密鼓。鉴于师资和经费限制,商科大学原计划开设三门,大幅缩减之后,银行保险学门成为仅存的硕果。”还说到,“1912年,保险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这不仅意味着保险学本身的发展,也反映了民国初年保险业的兴盛以及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当时,保险学门的课程包括:经济原论、商业数学、商业地理、商业簿记学、商业各论、财政原论、商业史、商品学、商业通论、商业经济学、保险通论、生命保险、损害保险、决疑数学、应用统计学、商业政策、统计学、民法概论、商法、破产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会计学、英语、第二外国语、实地研究。其中,‘保险通论’相当于今天大学课程里的‘保险学原理’,‘生命保险’相当于‘人寿保险’,‘损害保险’相当于‘财产保险’。不仅保险学门开设保险课程,经济学门也开设‘保险学’课程。1912年《民国元年所订之大学制及其学科》和1913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大学规程令》均规定,大学法科之经济学门开设“保险学”课程。”

同样在1917年秋季,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上海财经大学前身)增设了商科并于当年开始招生。后为集中人才并节约经费,国立暨南学校和南高师两校在1919年合办上海商科大学。1921年9月28日上午,上海商科大学举行开学典礼,自此国内第一所商科大学正式宣告成立了,校址在当时的霞飞路(今淮海中路)尚贤堂。在当年《申报》的一篇报道中描述了上海商科大学开学典礼的场景:“上海商科大学于1921年9月28日上午10时,行开学礼……学生到者约一百五六十人,教育实业两界到者有杨瑞生、沈信卿、黄任之、赵厚生四君等。首由主席朱进之报告本校经过情形,教务主任马寅初报告教授宗旨及注意各点,后由杨瑞生、沈信卿、黄任之、赵厚生四君相继演说……”。1922年起学校由东南大学独立承办,更名为国立东南大学分设上海商科大学,设置普通商业、会计、工商管理、银行理财、国际贸易、交通运输和保险七个学系,但后两系未招生。马寅初设立了经济研究室,并担任保险学授课教师。

保险业已经成为经济界

“四大事业之一”

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末,是中国近代民族保险业发展最快的年份,呈现出中国保险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马寅初经过研究,在为1933年出版,由海商法专家,海损理算家、民安保险公司常务董事魏文翰编撰的《海上保险法要论》作序中指出:“保险事业已成为经济界四大事业之一。”

这一时期保险业有这样几个大的变化。第一个重要变化中国的银行业相继投资于保险业。国民党官僚垄断金融机构四行二局(中央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民银行、邮政储金汇业局和中央信托局)也在这一时期形成。1926年银行设立总数为59家,到1937年“八一三”事件之前共设立168家,其资本约占金融业(银行、信托、保险)资本的80%,约为国币41096万元,港币1906万元、坡币1300万元,菲币571万比索。财产抵押贷款是银行业的大宗业务。银行业的大发展为保险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由银行和政府部门投资的保险公司达到12家。其中东莱银行投资创设安平水火保险公司(1926年)、金城银行投资创办太平水火保险有限公司(1929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投资创办大华保险公司(1927年)、中国第一信用保险公司(1930年)和宝丰保险公司(1931年)、中国银行投资创办中国保险公司(1931年)、浙江兴业等4家银行投资开设泰山保险公司(1932年)、四明银行投资开设四明保险公司(1933年)、中国垦业银行投资创设中国天一保险公司(1934年)和重庆聚兴诚银行创设兴华保险公司(1935年)等。

第二个重要变化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染指民族保险业。1935年成立了保险信托垄断机构中央信托局保险部和专营简易人寿保险的邮政储金汇业局保险处。资本达到550万元法币,约占华商保险公司资本总额的七分之一。中央信托局保险部业务范围经特许办理政府机关、国营公用事业的财产保险与公务员、军人的人身保险,还可兼营分保业务等。

第三个重要变化是上海成为金融业和保险业的中心。由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这一时期各省内地的富豪巨商携款避居上海,致使上海游资陡增,实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向金融业和保险业集中,推进了民族保险业的发展。主要原因是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为转嫁经济危机而大量倾销过剩商品,工商界纷纷以商品和财产为抵押向银行借款。为了保障贷款人在贷款期间发生意外灾害而遭受经济损失时有补偿贷款能力,银行一般要求抵押贷款财产予以保险。在此情况下企业集团和实业资本纷纷投资于保险业。实业资本投资成立的保险公司有:张謇的大生纱厂集团开企业集团办保险的先声。卢作孚1926年成立的民生实业公司除自办保险外,还相继投资于民安、太平洋、中国航运意外、合众、中国人寿、大吉、兴华、航联等保险公司。刘鸿生企业集团投资创办了大华保险公司(1929年)。宁绍商轮公司创设宁绍水火保险公司(1935年)。商业资本投资成立的保险公司有:主要以经营百货为基础的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商人马应彪的先施商业资本集团先后开办了先施保险公司(1915年)和先施人寿保险公司(1922年);郭乐、郭顺、郭泉的永安商业资本集团先后开办了永安水火保险公司(1915年)和永安人寿保险公司(1925年);李煜堂、李敏周的新新商业资本集团开办了联益保险公司(1902年)、上海康年人寿保险有限公司(1912年)、羊城水火保险有限公司(1913年)、上海联保水火险有限公司(1915年)和联泰水火保险有限公司(1928年);蔡兴、蔡昌的大新商业资本集团开办了香安保险有限公司(1914年),郭泉、马应彪参与投资。

第四个重要变化是1928年国内第一个同业分保集团“上海四行联合总经理处”和1933年特许经营分保业务的华商联合保险公司成立。

第五个重要变化是1935年成立了上海联合保险公证事务所。1936年成立保险经纪人公会。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证行大量兴起。

第六个重要变化是业务种类随着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而大量开发,如玻璃险、汽车险、偷盗险、电梯险、简易人寿保险、航空保险等险种。信用保险首次在中国出现,打破了传统保人制的弊病。第七个重要变化是1935年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保险学术研究团体中国保险学会。这一时期各种保险出版物如雨后春笋,相继出现。第八个变化是保险业务开始扩展到海外。中国、太平、上海联保、先施置业、永安保险等公司在东南亚等地设立分支公司。第九个变化是保险广告更加兴旺。

到1937年8月达到49家,由此华商保险公司不但数量有所增加,而且在业务质量、企业实力等方面都有了质的提高。资本总额法币达到3807万元。民族保险业有史以来达到了第一个发展的高潮。

马寅初(1882年6月24日-1982年5月10日),名元善,字寅初,以字行。浙江绍兴嵊县(今嵊州市)人,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著名的爱国人士。他一生亲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新中国等几个重大历史阶段,是一位具有浓厚传奇色彩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