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频道阅读 正文

订阅《中国保险报》 订阅《中国保险报》电子版

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多重身份的认同

发布时间:2013-09-10 13:01:35    作者:高星    来源:

记者的敏锐和嗅觉,当然比得上一只猎犬。这么说,并不是认同记者所谓狗仔队的形象,而是说当记者面对采访的对象时,能够由然激起一种本能的欲望,即将成为他笔下的人物,就像自己的“猎物”一般,进而深度挖掘和认知,完全近乎一只猎犬,而且是一只“狂怒的猎犬”。

作为一名记者,方磊自有他独到的口味,他的人物采访,绝对不是千篇一律的片汤,而是货真价实的菜肴。他对每一位被采访人的关注不是仅在于其外表,更是对其生命进行全方位的解读,精细的解剖,甚至是深入骨髓的“强取豪夺”,其实,这样才是对笔下人物最大的尊重,因为还原了他们的真实。同时也是对读者最大的尊重,因为他们获得了一道得以悄悄进入的大餐与盛宴。

记者的荣耀就是他的独立性。当下有关企业的新闻报道、人物通讯稿件,大多已变成软文,因为记者的骨头已软,拿了人家手短。那种由企业,特别是金融保险企业提供的统发稿,完全是在自欺欺人,那些密密麻麻的铅字最终变成的是黑色的幕布或是一场虚无。

方磊的视角决定了他对笔下人物视角的认知,也决定了读者对他所记述人物远近的把握。例如他在记述法国安盟保险集团常年赞助的帆船运动明星弗兰克·卡玛斯的《海的尽头》中所说:“从人们的位置看过去,他们是那么的微小,以致很快将隐匿不见。仿佛某种障目术的显现,暂时切断了与我们的联系。其实在他们的视野里,我们这些观众、岸上的人们、陆地上的城市才是微小的,小得根本不足以使航海者望见。”芸芸众生之中,有谁让我高看一眼,我们的视野大多近在咫尺,因而有些模糊,甚至目力所及也是一些偏见,理所当然地分辨不清远近大小。

一个人拥有的洞察力并不新鲜,新鲜的是这种洞察力大胆清晰的表达。当方磊面对一个美发师时,他并没有像他的手艺一样去美化他,而是去为他卸妆。在《指尖上的舞蹈》中,方磊随着美发师唐付军的表达,他在引导出:“他说,他还是为了钱,他想去做专业发型师,可以有更多的收入改善自己一无所有的处境。钱,这个字,像醇香扑鼻的菜肴,无限诱惑着一个饥饿的人。钱是唐付军年少萌动中最直接最强烈的诱惑,在曾经的时光里也是他奋发的唯一方向。”充满哲思的语境,让我们的阅读浮上云端。处身情境的动机,才是理解的渊源。有的时候,当一种观念呈现的是被遮蔽的伦理道德时,被绑架的虚假成为熟视无睹的陋习,说出一点真话,还真需要点胆量。

作为一名诗人,方磊笔下的人物似乎全张开了翅膀,生动的扑打着我们的双眼。在《海的尽头》中,人物的出场迎面而来:“在海滨酒店大堂,卡玛斯向我走来,他是那么寻常,他的身形和模样在人群中很快会泯然众人,我很难想象他并不高大的清瘦身体里积蓄着是怎样属于海的能量,他的面孔犹如建筑大师手中的雕刻,分明的棱角之内是海水的纹路,或就是一幅浑然天成的用爱与信仰标注的航海图。”

文学性的文本可能是这类人物记述或采访的最要命的地方,要的是人物的生命。尽管这是一本保险行业的人物采访,但它的文学意义把人类的共通性、普遍性的价值观形象化和感染层级一下拔高了许多。

作为一名足球运动员、摇滚乐手,方磊的行文充满张力和节奏,张弛有度,谋篇布局。足球和摇滚,最具青春的笔力和时尚的魔力,张扬的活力和运动感,让文字跳跃和急速的跃入,视觉四溢。

文中几乎所有的细节都呈现意味深长的世界,激烈的冲突和弦外之音,共同构成软硬交替的互补,让人的记忆和想象流动的轨迹,可以摆脱时间的独裁,充满臆测。

在采访方式上,方磊必须做到面对面、且备课大于最后的成文。在文体形式上,方磊坚持着正文、记者手记、人物简介、人物格言四位一体式的组合,使人物尽可能的立体多面。丰富的信息量,统一的文体格式,自动成为系列的阅读。

在《大家:诗歌的弧线》的后记中,让我觉得这样的话语当然是不可或缺的:“其实,我一直最想问丁当先生的一个问题是,他是更希望人们记住他是诗人,记住他的诗歌还是他是成功的保险经理人?”但我最终没有问,我想也许对他对未来留些悬疑会更值得玩味。至少在谈起曾经诗歌的峥嵘年代时,在丁当淡然从容追忆的讲述中,我还是深切感觉到了他内心的自豪和欣慰。

商海沉浮中大多漂流的是一个个庸俗的故事,但总有某些人某些事令我们感怀生命、命运,使我们发觉生活的奇妙。角色的变化和确认,或许并不重要,或许需要时间和反复的论证,但“奇妙”的生活和生命、命运,是让我们纠结和感怀不尽的。

艾略特在评论少年诗人艾伦·坡时指出:“他所表现出的自然、力学和超自然的奇迹,密文和暗号,谜语和迷宫,机械操作棋手以及迸发出的各种奇思妙想,他的好奇心的多样性和强烈感令人快乐。”

时刻体现出充沛的体能和冲动的心态,让生活中或者现实中的方磊,有着极强的个性,也有着少年天才的另类和孤傲。他的语速和表达的思辨是并行的。足球运动员、摇滚乐手都是身体好的人的特权,年轻的特权,所以,我认可他在行文中施予语言的暴力,也谅解他在生活交往中的唐突和不适。有时他的取舍又是那样的讲究和较真,像对待一种画面的构图和颜色,价值取向和审美观是那样的个人化。

总之,作为多种身份的方磊,是随时要颠覆自己的身份构成,化解固定的模式,他最关注的是如何把笔下的人物极尽勾画表达,毫不吝惜笔墨的塑造,如同把最要好的朋友和亲近的人介绍给我们相识,每当这时,我就觉得方磊绝对不是一个自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