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频道历史 正文

订阅《中国保险报》 订阅《中国保险报》电子版

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陈干青:民国时期船舶保险领航者

发布时间:2013-08-28 17:51:09    作者:王珏麟    来源:

1932年,肇泰水火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月份牌广告画,铭生绘。
崇明县政协文史工作委员会编写的《现代航海家陈干青》。
吴淞商船专门学校,现为大连海事大学。
萨镇冰

    □王珏麟

    航海界知名前辈

    崇明发达的航海业造就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杰出人物,其中尤以元代朱清、明代沈廷扬、现代陈干青对我国航海事业的贡献最为显著,被后人称为“崇明海运三杰”。

    1910年,陈干青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由海军名将萨镇冰任校长的吴淞商船专门学校。1911年,陈干青响应革命,参加学生军。1914年毕业于船校。当时我国航海主权受英国人控制,远洋轮的船长、大副、二副及轮机长等要职都由外国人把持,陈干青回故乡开店经营南货。1915年,经三北轮船公司虞洽卿推荐,陈干青到“升安”轮任三副。当时的中国,船长一职历来由洋人充任。肇兴公司总经理李子初对此深感耻辱,遂着手培养中国的航运人才。在此之前,李子初结识了上海崇明人陈干青,对陈干青的航海知识和经验深表赞赏,聘请陈干青担任了“肇兴号”的二副。这为陈干青在航海业脱颖而出提供了发展的平台。1917年9月11日,“肇兴号”在厦门港外海面遭遇强台风袭击。当时狂风骇浪,大雨倾盆,船上货物翻滚,船台被摧毁,烟囱倾倒。而“肇兴号”又触礁漏水,顿时陷入险境。陈干青作为二副临危不乱。他一面命令船员堵漏抢险,一面亲自驾驶轮船,以高超的技术把行将沉没的危船搁上浅滩,在狂风暴雨中坚持了整整一夜。天明后风势转弱,危船得以脱险。陈干青曾航行于沿海各港及越南、菲律宾、日本、苏联等地,并逐步在航海界崭露头角。

    1921年,陈干青以精湛的业务知识一度担任外轮“升利号”船长,成为中国第一位外洋轮的船长,结束了由外国人垄断外洋轮船长职务的局面。时年30岁。

    1924年,李子初聘请陈干青出任肇兴公司总船长,掌船30余艘。陈干青一方面加大培训和提拔国内航海人才的力度,一方面迅速淘汰洋船员,打破了洋人在中国航海界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中国的航海史写下光辉的一页。关于这段历史,肇兴公司总经理李子初在日后的回忆录中曾这样描述过:“民国三年,萨镇冰在上海吴淞口创立商船学校。只毕业一班,学生三十几人即停业。因学生需要安插,我到上海宁绍公司。管理码头的向我说介绍船上二副。我想,我国航海业人才始萌芽,需要爱护,遂应允到船上,此人即陈干青。成绩尚好,任一年彼转就江平。只是私人的船,约两仟多吨,专航南洋。约年余,我又到上海,遇陈干青,已有船长之资格。彼在一只六百多吨小船,航兴化。彼向我说,虽有船长之资格,但乘胆愈少,此种生活不高兴作。我向他说,我只有四五只船,请你到我公司,管理船员,即总船长。彼即慨然乐就,遂入我公司。又适值我买进‘和兴’号,两仟吨,事正顺手。自此我‘和兴’遂成练习船。而招商局英人总船主,不能容纳一人。政记公司专用日本人,我中国人不合胃口。然逐渐中国轮船公司成立渐多,此等练习生不愁重要位置,而愁练习之太速。须限制六个月,方聘离船谋事。瞬息十年间,我公司之船已增到十艘,有中国人船长三人,实一快事。”

    筹备肇泰水火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右上图为“肇泰水火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932年印行的月份牌,主图画面为一位身着时尚旗袍加外套服饰的年轻母亲和两个孩子在一起。此为铭生画作。

    1928年3月,由肇泰轮船公司主办,李序园、李子初、唐筱泉等发起组建成立的肇泰水火保险公司在营口设立。其规模远远超过了肇兴轮船公司。肇泰水火保险公司总公司初设营口,1929年迁到上海,但营业重点仍放在东北地区。地址初在广东路13号甲,后迁广东路122号。注册资本国币100万元,实收50万元。名誉董事高定庵、虞洽卿、荣宗敬;李自重任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干青任协理,自此一干就是8年。公司在营口、天津、青岛、龙口、沈阳、汉口、九江、芜湖、大连、辽宁、长春、滨江、吉林、黑龙江、天津及其他重要商埠市镇均设有分支公司和代理处。经营各种房屋货栈工厂物产等火险;船身机器锅炉货物等水险及兵盗险;各种建筑材料等水火险;代理水火及人寿保险等。1930年9月,向国民党政府工商部注册。1933年,保险费收入为规银49.8万余元,分保佣金2万元。1946年8月,增资为法币5000万元,并将总公司迁入天津。1947年8月,增资为3亿元。解放后公司曾恢复营业,终因业务清淡,无意继续,于1950年1月1日申请停业。

    肇泰水火保险公司的成立,改变了中国船东只能投保外国保险公司的状况,打破了中国船舶保险业被洋人垄断的局面,实令国人扬眉吐气。关于这段历史,总经理李子初是这样回忆的:“陈干青当我公司总船长七八年,总感觉船险事还须仰仗外国人,多感不便。联络轮船业或保险公司,保船险一时气象一新。各大银行,如中国银行,金城上海银行等纷纷起而响应。此我中国保险业极盛时代。故太平保险公司,今日为公私合营极大之保险公司。我肇泰保险公司亦尔时成立。陈干青遂退出轮船业,而作保险业矣。经营数年,事业正顺。彼以老海员资格,遂能作海事损失计算,即保船险遇海难与保货险之共同计算也。又以在我公司培植之船员渐多,出而就事,彼一转离又退出我保险业,出而自作一小保险业,专保船员及海损计算事。查海损计算师,外国有专家,我中国会有的。”

    创办中国海上意外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在当时的航海界海难发生后,船东、货主因已投保,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而船员、旅客遇难,家属失去依靠,生计断绝。鉴于此,在1932年春,陈干青提议首创中国海上意外保险公司,以保障船员利益。曾有资料报道了中国海上意外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筹建的过程。“陈干青经深思熟虑后,拟了一个有关海员、旅客的保险章程,向航业公会提出,计划初步筹资20万银元,用发行‘中国海上保险公司’股票的形式,分摊各执行委员会认购集资创立公司。虞洽卿提议增资为50万银元,分期筹足。先交半数25万元,他本人认交15万元,其余由各委员(股东)分担。两个月内交清股款。先成立股东会,推陈干青为筹备主任,此决议在一次会议上通过后,陈干青与李子初、徐忠信如期交付股金两万银元,但虞洽卿认为他做大股东,公司不会有好结果,拒交股款。股东决议案于是取消。筹股失败,陈干青毅然出资20万银元,于1932年春独办‘中国海上意外保险公司’,自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原来筹股时打算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公司,筹股失败后,从实际出发,把公司范围限于上海地区。这在当时是一项新兴事业,具有一定的社会进步性。”另有资料报道:中国海上意外保险公司1932年10月成立。航运界陈干青等鉴于船舶海事频繁,船员因而丧身,为使船员得有保障,于是在1932年春发起筹备,得到航运界领袖虞洽卿、袁履登的赞同,又经肇兴轮船公司经理李子初,直东轮船公司总经理盛昆山,华安水火保险公司总经理傅其霖及马健行等参与发起组建,遂于当年10月正式成立,实收资本20万元。总公司设于上海爱多亚路(现延安东路)160号,此前这里曾经是夏衍先生创办《译报》的基地,也是1936年8月周韬奋先生主编《生活星期刊》,继续倡导停止内战、联合抗日, 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地方。1938年7月1日,上海市保险业业余联谊会成立。保联会所也设于爱多亚路160号。中国海上意外保险公司常务董事为李子初、傅其霖、陈干青,总经理陈干青。经营水火险及意外险。抗日战争后改为中国海上产物保险公司,上海解放后停业。

    在笔者查询中国海上意外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史料过程中,有一点疑惑的是:由颜鹏飞等人编纂的《中国保险史志》记述了1932年春陈干青发起组织了中国海上意外保险公司;1933年1月18日,也设立了一家中国海上意外保险公司,但主要发起人是丁雪农。不知道二者是同一家公司,还是两家公司。

    填补中国船舶保险空白

    随着国内航运业的发展,船舶保险业也在中国兴起。在国际上,船舶保险费也是一项巨额收入。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船舶保险被英国人所垄断,中国的船舶都要向英国保险公司投保,利润外流。“当时中国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很少,只有陈干青在这方面素有研究。华商‘华安水火保险公司’成立,付其霖聘他担任验船师,这是船舶保险中的重要项目。由于陈干青有保险业方面的知识,航运业李子初委托他创办了‘肇泰水火保险公司’,公司信誉卓著,业务鼎盛,改变了中国船东只能投保外国保险公司的状况,打破了中国船舶保险业被洋人垄断的局面。”由于陈干青在1925年遇到“亚东号”轮沉没而引起上海保险公司理赔纠纷,他就专门研究当时中国尚未有人学习的海商法,而成为这方面的专家。1931年,陈干青被推荐为上海船舶碰撞委员会委员,各国均委托陈干青为中国口岸代理。

    抗战胜利后,陈干青致力于发展航海事业。最典型的是“江亚轮”惨案,当时航海界方面的专家陈干青、 秦铮如及造船工程学会叶在馥、 杨俊生等均认为是“水雷攻入船体, 然后在船内爆炸”。

    1948年12月,为了尽快弄清造成“江亚轮”沉船惨案的真正原因,在招商局会同上海宁波同乡会和舟山同乡会处理“江亚轮”善后事宜的同时,交通部邀请了上海航政局、招商局、中华民国轮船商业同业公会全国联合会、中国商船驾驶员总会等21个有关机关及团体,会同组织了“江亚轮失事调查委员会”。通过调查,专家们认为,该轮航线正确,不可能触礁,爆炸处距锅炉房尚有60英尺距离,也非锅炉爆炸所致。“江亚轮”被炸裂口长约30英尺,裂口处的钢板上部向外翻出,下端却又向内凹进,形状蹊跷,缘由莫辨。传讯生还的“江亚轮”理货员,查明所载货物中并无爆炸物夹带,一般随身携带的小型定时炸弹,也不可能有这样大的爆炸当量。经多方协查,最后的意见大都趋同于误触水雷。

    陈干青热心于发展家乡航运事业,1931年任崇明轮船公司董事兼协理,出资招股,并亲自设计、监造当时有相当水平的长江客货轮天赐号。1946年12月创办惠崇轮船公司。

    履职航业公会。20世纪20年代,国内航运业同仁为共谋生存发展,“乃于1928年成立‘航业公会’,选举执行委员九人。这九人是招商局李伟侯,三北公司虞洽卿,宁绍公司袁履登,正记公司王伯芬,大通公司陆伯鸿,北方公司李镜轩,达兴公司徐忠信,肇兴公司李子初,还有陈干青。前八人中李伟侯为官方,余七人为船东,陈干青是专家。他即懂航运业务,又能体察航商内情。通过‘公会’协调,缓解了残酷竞争的状况和航运业的生存危机。”

    筹建中国商船驾驶员联合会。1926年,以吴淞商船学校同学会为基础,金月石、黄慕宗、陈干青、郏鼎锡等人发起筹建中国商船驾驶员联合会,并当选为会长。会员主要为学生出身的驾驶员。该会以团结中国驾驶员,提高其素质,维护其利益,进一步挽回航权为宗旨。1928年,陈干青被推举为中国商船驾驶员总会会长。1929年9月,陈干青由中国总商会推举,作为中国代表出席专门讨论国际海事问题的第十三届国际劳工大会。陈干青提案呼吁凡在中国享有领海及内河航行权,而于中国航业有碍者,即行改正。提案虽未被受理,但起到了揭露、抗议帝国主义侵犯我国航权的作用。1934年8月,中国商船驾驶员总会和中国航海驾驶员联合会在解放前2个月合并为中国商船驾驶员公会。有会员800余人。理事长为金月石。并出版不定期刊物《中国航业建设》及《中国航权问题》。

    1933年,陈干青被推举为上海港船舶碰撞处理委员会委员,各国委任其为中国口岸代理。1934年,陈干青当选中国引水管理委员会委员。1935年,任上海引水员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他录用中国人为引水员,打破了洋人对港口引水员一职的垄断。抗战期间,陈干青坚持民族气节,毅然辞职,并拒绝汪伪交通部以厚酬邀他出任航政司长的聘请,隐居家乡崇明,清白自守。他说:“人生上寿,不过百年,与其富贵而遗臭,不如清贫而流芳。”抗战胜利后,陈干青致力于航海事业,任上海轮船业公会监事和高级船员考试委员会委员。

    1949年,新中国诞生,中央政府宣布收回国家一切主权,包括航海权。陈干青随后出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损顾问,上海港务局船舶碰撞委员会委员等职。他还承接共同海损理算、船舶检验和船舶估价的业务。

    1953年9月,陈干青因患心血管疾病逝于上海华山医院,遗体安葬杭州西湖边,享年62岁。

    陈干青

    陈干青(1891—1953年),名耀烈,字干青。上海崇明港西镇团结村人。我国航海界知名前辈。中国第一位出任外洋轮船长的中国人。曾任肇兴轮船公司总船长,担任中国商船驾驶员联合会会长,总会会长;上海港船舶碰撞处理委员会委员,崇明轮船公司董事兼协理,中国引水管理委员会委员,并创办惠崇轮船公司。期间筹创肇泰水火保险公司,首创中国海上意外保险公司, 并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新中国建立后,陈干青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总公司海损顾问、上海港务管理局船舶碰撞委员会委员。并承接共同海损理算、船舶检验和船舶估价的业务。